空山鸟语sshong 发表于 2015-11-19 10:12:47

jpark 发表于 2015-11-19 09:55
实在忍不住了,闲扯几句供思考:
1.我们所记录的声音是模拟的,这是前提。
2.模拟到数字,是一个科技的飞 ...

真知灼见,点赞

wodedellx51v 发表于 2015-11-19 10:14:23

jpark 发表于 2015-11-19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在忍不住了,闲扯几句供思考:
1.我们所记录的声音是模拟的,这是前提。
2.模拟到数字,是一个科技的飞 ...

到位{:1_104:}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0:20:31

jpark 发表于 2015-11-19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在忍不住了,闲扯几句供思考:
1.我们所记录的声音是模拟的,这是前提。
2.模拟到数字,是一个科技的飞 ...

很棒的总结

小白 发表于 2015-11-19 10:26:57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11-19 10:33 编辑

对了我又想到一点,提出来说下,大家可以讨论、当然也可以不认同。

模拟载体的支持者,包括胶片、模拟音频载体的支持者经常提出来认为数字方式追不上的一个地方,是模拟媒体记录信息的“无限连续性”,而数字媒体都是靠采样的,会遗失信息。但模拟记录方式只是理论上是无限连续的,并不等于它实际上能做到无限连续。胶片的话由于记录影像的银粉颗粒的大小并不是无限小的,所以事实上存在一个限度,数码影像只要达到这个限度就可以做到分辨率完全与胶片相当;黑胶的话由于唱针和唱片沟槽的宽度都不是无限小的,存在一个实际极限,因此它能记录和表现出的声音信息,数码音频只要取样频率达到一个高度,就完全能逼平黑胶。也就是说并不是“无限逼近模拟波形”而是事实上达到黑胶能做到的模拟波形的精度。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常有人忘记了这个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有实际精度和限度的,黑胶也罢磁带也罢,这些记录模拟信号的载体,由于其使用材质的物理精度限制,事实上都不可能做到无限连续地记录模拟信号!

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忘记实际情况而空说“理论上如何如何”我认为是没意义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理想的东西。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理论,实际做出来,一定是不理想的。我个人相信,数字化记录只要取样频率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和最好的模拟记录媒体完全持平。完全持平、丝毫不差。当然并不是说声音完全一样,但记录的信息连续性能做到实质丝毫不差。

4realms 发表于 2015-11-19 10:33:52

:lol数字到了一定程度是模拟, 模拟到了一定程度是数字, 这个是现代物理向人们揭示的世界之理(当前认识范围下), 能不能接受看个人

wodedellx51v 发表于 2015-11-19 10:40:45

小白 发表于 2015-11-19 1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了我又想到一点,提出来说下,大家可以讨论、当然也可以不认同。

模拟载体的支持者,包括胶片、模拟音 ...

关键之处不是丢(很多老版本的CD听起来没啥不自然的,虽然信息量和鲜活度差点),反而现在技术进步之后瞎改乱改的那些所谓升频高BIT版本听起来是捣浆糊。。。

关键之处还是要求失真低。信噪比低不代表信号失真了,信噪比高不代表信号没失真。

在葡萄(音乐信号)新鲜(不失真)的情况下我也想花同样的钱多拿到几斤(模拟录音的LP唱片);葡萄不新鲜了(某些失真大的CD或者是数字处理),白给不要,吃了拉肚子(耳朵不收货)。{:1_113:}{:1_129:}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0:43:34

白版讲的RIAA也好,模拟信号记录精度也好,都是黑胶会生产问题的地方,没有人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但为什么白版不讲CD播放会产生问题的地方呢?
选择性举证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这个东西问题多多。但实际上CD生产问题的地方一点都不比黑胶少,取样精度明显偏低,数模转换时基误差、相位失真、高频噪音等等,都会带来很多还原上的问题。只不过前者是模拟世界的问题,后者是数字世界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5000块和50000块的黑胶机声音差距巨大,5000块和50000块的CD机声音差距也是巨大的。

高规格的数字文件可以达到并超过黑胶的记录精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规格的数字文件是有潜力追上甚至超过黑胶的声音。但CD格式,算了吧。

wodedellx51v 发表于 2015-11-19 10:45:29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版讲的RIAA也好,模拟信号记录精度也好,都是黑胶会生产问题的地方,没有人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但为什么 ...

取样精度明显偏低,数模转换时基误差、相位失真、高频噪音


您戳碎了白版的数字梦,坏人啊。。。{:1_111:}

空山鸟语sshong 发表于 2015-11-19 10:51:19

小白 发表于 2015-11-19 10:26
对了我又想到一点,提出来说下,大家可以讨论、当然也可以不认同。

模拟载体的支持者,包括胶片、模拟音 ...

白版意犹未尽……

4realms 发表于 2015-11-19 10:56:36

我是不懂, 如果说胆机失真大但音色一般悦耳, 石机失真小但音色容易刺激, 这个论点就很容易被接受, 结果换成lp和cd上来某些人接受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0:59:14

wodedellx51v 发表于 2015-11-19 1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取样精度明显偏低,数模转换时基误差、相位失真、高频噪音



黑胶有唱片的制作精度、RIAA压缩和还原带来的失真、唱盘的旋转稳定性、唱头的读取和还原能力、升压牛相位失真、唱放的失真等等问题,与CD一样问题多多。

黑胶与CD的本质差异在于黑胶记录的信息量比CD多,假如说黑胶都是7寸盘每分钟10转的设计,我看黑胶根本没有机会复兴。就像大开盘可以用来录制母带,但普通的磁带根本不行,最重要的差距就在于记录的信息量不同。

所以我认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民用级设备播放高规格的数字文件绝对有潜力追平甚至超越黑胶,但44.1/16的CD,是不可能的。

wodedellx51v 发表于 2015-11-19 11:05:08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黑胶有唱片的制作精度、RIAA压缩和还原带来的失真、唱盘的旋转稳定性、唱头的读取和还原能力、升压牛相位 ...

是的,但是现阶段真的没得选。

希望数字技术快快成熟起来吧!现在的真的是噱头不断、越来越失望。不断的改进算法和硬件设计,然并卵,消费者银子哗哗流,就是不见大的提高。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1:15:43

本帖最后由 阳光枫林 于 2015-11-19 11:17 编辑

4realms 发表于 2015-11-19 1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不懂, 如果说胆机失真大但音色一般悦耳, 石机失真小但音色容易刺激, 这个论点就很容易被接受, 结果换成 ...
不是说所有的失真都刺耳的,偶次谐波带来的就是一种悦耳的失真,胆机声音悦耳,主要原因之一是偶次谐波比较丰富。美国有First Watt这个品牌,用晶体管模仿胆机偶次谐波丰富的设计,其后级功率不大,失真一般与胆机差不多0.5-1%,声音听上去也很悦耳。
有些石机如果你去测测80%或者满功率输出时的失真,比输出1瓦的时候大几百上千倍,只是厂家不标给你而已。我以前用的安桥组合音响里面带的功放,8欧姆17瓦,4欧姆26瓦,厂家给出的失真数字是小于等于3%,比一般的胆机都高呢!

失真,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而已。

4realms 发表于 2015-11-19 11:19:37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说所有的失真都刺耳的,偶次谐波带来的就是一种悦耳的失真,胆机声音悦耳,主要原因之一是偶次谐波比 ...

两种失真的关系的确是这样, 我最主要就是在想其实lp相对于cd的听感优势(这个我非常认可)主要也是源于此, 而且这个应该不是我个人的奇思妙想的. 因此我只是对有些人的黑胶高保真的论点感到比较哭笑不得.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1-19 11:21:02

wodedellx51v 发表于 2015-11-19 1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但是现阶段真的没得选。

希望数字技术快快成熟起来吧!现在的真的是噱头不断、越来越失望。不断 ...

数字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否则数字录音的效果也不会那么好。问题在于这些技术目前还无法用在平价的民用播放设备上,高规格的数字文件也没有解决破解和版权的问题。
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 CD为什么会死?黑胶唱片又为何能死灰复燃?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