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5 20:00:15
本帖最后由 陈小花 于 2024-1-15 20:05 编辑
D.960 发表于 2024-1-15 19:39
杨震那个视频我也看过,首先杨认为当今的录音技术还无法完全还原现场,所以在录音期间只能“有选择性”的 ...
杨震老师说他“加的细节”在音乐会现场不那么容易被听到,有的只在舞台上或指挥席才会听到。因为细节多,所以录音质感会更好。
好好的话到你嘴里怎么味道就变了?什么叫调出来的细节?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5 20:35:23
本帖最后由 朝内老马 于 2024-1-15 20:38 编辑
D.960 发表于 2024-1-15 19:39
杨震那个视频我也看过,首先杨认为当今的录音技术还无法完全还原现场,所以在录音期间只能“有选择性”的 ...
完整现场是声波在某环境内存续的过程,谈完整现场根本没有意义,谁的耳朵能完整识别全部声波所有的存续状态?任何识别(人耳或器材)都是局部的识别,录音制作选择了一个主观上被认为能很好展现作品艺术性的角度进行声音拾取,虽然是主观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代表一定高度的艺术认知,另外拾取的声音就是现场的声音的一部分,难道一部分声音就是虚假的?这不就是一定审美角度的现场真实嘛。如果你不认可某个录音足够展现演奏的魅力可以换张唱片,但不要随便否定录音师想要还原真实现场的目的,绝不是你想那种完整现场。既然听唱片就要试着感受唱片的拾音构思,录音棚近距离点麦录音跟教堂里无指向双麦录音都在追求真实,只是想表现的内容和角度不一样,录音师会选择他认为更能表达演奏效果的那一部分现场真实来录音。
D.960
发表于 2024-1-15 21:50:44
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5 20:00
杨震老师说他“加的细节”在音乐会现场不那么容易被听到,有的只在舞台上或指挥席才会听到。因为细节多, ...
视频里用的“加”的细节,但我觉得“加”这个字更容易引起误解。因为这些细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录制下来的,只不过在后期制作中,将某些局部调整得更容易被听见。所以我用了“调”这个字。当然,可能对你说这些有点多余;P
D.960
发表于 2024-1-15 22:05:17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5 20:35
完整现场是声波在某环境内存续的过程,谈完整现场根本没有意义,谁的耳朵能完整识别全部声波所有的存续 ...
我说的是“录音也不能完全代替现场”,哪里有说过“一部分声音就是虚假的”?你这不是非此即彼吗?他们管这种思维方式叫什么来着?;P
沈阳-姜兵
发表于 2024-1-16 06:58:17
本帖最后由 沈阳-姜兵 于 2024-1-16 06:59 编辑
很高兴看到大家的讨论,随着研究讨论的深入,我也获益良多。
感谢白版和老马兄的支持,你们对很多问题的讨论让我豁然开朗。大家一起进步,探寻音乐的奥秘。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6 09:44:40
D.960 发表于 2024-1-15 22:05
我说的是“录音也不能完全代替现场”,哪里有说过“一部分声音就是虚假的”?你这不是非此即彼吗?他们管 ...
也我也没说录音可以代替现场啊?也许有种现象叫没思维吧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6 09:49:17
D.960 发表于 2024-1-15 21:50
视频里用的“加”的细节,但我觉得“加”这个字更容易引起误解。因为这些细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录制 ...
视频说的对可以表达赞同,视频说的不对可以表达反对,你是来帖子里展示用中文翻译中文的强大能力吗
小白
发表于 2024-1-16 12:09:23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1-16 12:29 编辑
D.960 发表于 2024-1-15 19:39
杨震那个视频我也看过,首先杨认为当今的录音技术还无法完全还原现场,所以在录音期间只能“有选择性”的 ...
说到这个问题,在制作录音室录音时,演奏家和指挥聆听录下来的母带,然后和录音师一起工作,是常见的做法。卡拉扬算是一个特例,因为据说他甚至会亲自动手。
演奏家和指挥家听什么呢?可不是听音质,而是听他们关心的那些演绎方面的细节有没有足够清晰地录下来。比如,乐曲里有一个中提琴组的内声部是指挥家特别在意表现的,如果他觉得母带里没有把中提琴组录清晰,就会告诉录音师,你这里Viola没有录得足够清晰,是不是要调整话筒,我这里需要表现出viola的这个旋律线。器乐演奏家还会关心solo和乐队的平衡问题。有些地方乐队太响了,会把solo的旋律压掉,他就可能提出意见,让录音师调整。
我们听到的studio录音,都是演奏家/指挥家审核过的。即便是live录音,往往艺术家也要审。有些艺术家甚至会“纠错”,靠粘贴的方法把live表演里的错音盖掉,才允许发行。
小白
发表于 2024-1-16 12:17:00
在国外录音行业里,录音师都是有专业的,有些专门录古典音乐,有些专门录爵士乐,有些录流行。优秀的录音师都是有一个“专业领域”的,而且必须精通这个音乐领域。古典音乐录音师能读总谱,对古典音乐作品非常熟悉。
虽然说存在“录音师二度创作”的说法,但我觉得录音师还是一个支持性的角色,是支持和配合艺术家实现其艺术表现意图的,而不能“挑战艺术家”。换言之是配角(supporting role),不是主角。
关东风
发表于 2024-1-16 15:31:10
本帖最后由 关东风 于 2024-1-16 20:51 编辑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6 09:49
视频说的对可以表达赞同,视频说的不对可以表达反对,你是来帖子里展示用中文翻译中文的强大能力吗
关于录音的话题,一些外行经常会有貌似正确的推论,比方说之前盛传:现场观众席听到的细节比录音多。当听到录音师杨震的解答后,必然会让一些人尴尬,为了挽回面子,就出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有一个录音师否定杨震老师就足够了,否则,一个外行根据什么怀疑专家的观点?
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6 20:46:05
关东风 发表于 2024-1-16 15:31
关于录音的话题,一些外行经常会有貌似正确的推论,比方说之前盛传:现场观众席听到的细节比录音多。当听 ...
在专业领域经常出现根据推理得出的结论被打脸的情况,但被打脸的还会继续胡说八道就很少见了,这得有点不要脸的劲头。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6 21:18:33
小白 发表于 2024-1-16 12:09
说到这个问题,在制作录音室录音时,演奏家和指挥聆听录下来的母带,然后和录音师一起工作,是常见的做 ...
无论音乐家听回放的目的是什么,对系统的要求都是细节准确,从来都不需要器材的对声音的修饰。所有声音要素整体都准确,细节才能准确。听色彩的表达状态需要音色还原准,听声部是否平衡需要能量分部还原准。指向到乐器质感和能量分部布的声音信号不是互相独立存在的,只是看待声音细节准确的不同视角,音色不准的系统能量分部布也不会准,反之一样。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6 21:40:15
小白 发表于 2024-1-16 12:17
在国外录音行业里,录音师都是有专业的,有些专门录古典音乐,有些专门录爵士乐,有些录流行。优秀的录音师 ...
为什么发烧友总是把录音准确和回放准确这两件事往一起搅和呢,录音好不好为什么要成为回放是不是有必要追求准确的前提呢?如果回放不准确,评价录音质量的基础就没有了。十万个为什么……
关东风
发表于 2024-1-17 03:11:29
朝内老马 发表于 2024-1-16 21:40
为什么发烧友总是把录音准确和回放准确这两件事往一起搅和呢,录音好不好为什么要成为回放是不是有必要追 ...
看看前面的回复,挺可笑的。“我支持谁”,你支持的根据是什么?能讲出来道理吗?hifi圈讲道理需要这种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吗?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4-1-17 08:26:10
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4 23:18
中国十佳录音师杨震老师的视频说:1、录音的细节比现场观众听到的多;2、交响乐队指挥根据录音调整指挥。知 ...
请问下,你觉不觉得现场比录音动态大很多,密度能量大很多,同时,只要坐相对好的位置,声音是非常绵密柔和且不失细节的感受,总之就是现场很好很好;P
请问你们三叶草产品的开发是以现场还原为参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