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迟钝的人耳"击败了最高的科技: 数码音频必须"与Jitter共舞"

[复制链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9 15: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08-9-9 15:36 发表
前面说得都很好,但是到了这个部分就偏离了jitter部分了。

以光驱读取数据来说明,你这个部分表示的意思是光驱读出了错误的数据,这就不对了。

以光驱抓轨说明,不是说你抓取了错误的数据,而是说你抓取的数据,经过再读取(第二次读取)的时候,和你第一次读取的时候不一样了,这儿不一样不是说数据的整体不一样了,而是说单位时间内读取的数据流不同了。这个数据流在时间轴上的不同才是我们说的jitter。

再浅显的介绍一句,所谓的jitter,要考虑两次的读取进行对比才能知道。

单纯的CD和放在硬盘上的CD镜像,数据本身是一样的,前者是1234567,后面也是1234567,没有差异。

那什么时候才有差异呢?再读取的时候。

你找转盘读取你的CD,我用电脑读取我的硬盘文件,如果你能保证能够同时开始(这个同时是指绝对意义上的同时),他们肯定也是同时结束,但是在过程中,这同时读取的两个进程,两个数据流一样么?不一样,所以才有jitter。

读取部分的jitter是读取数据时候的jitter,DA转换产生的jitter是DA转换时候的jitter,讨论一个就是讨论一个,不能混在一起。


我所反驳的,就是小白这个观点,可能太着急,没有表达清楚,而且在D50的一个文章中,小白强烈表示用光纤直录的效果超过EAC抓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5-11-3
发表于 2008-9-9 15: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读了全楼的文章,老潜水妖说两句:
首先,讨论的过程就是真理越来越清晰的过程,也是广大网友们学习深造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彻底的看一遍所有的回帖,这是对各位发帖人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尊重

其次说一下讨论的内容: snake1978兄辩驳的重点在于,数字文件到数字文件的转换过程不引入jitter,这是没错的!无论什么载体,硬盘也好光驱也好,这都无所谓,数字载体只储存0和1,再怎么转存只要不出错就没有数据错误。 白版说的重点是jitter是数据/时间的流,时间不精确就会有jitter,这也是正确的观点。 大家都说的没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梦思杨兄说的数据加时间产生jitter的机理也很清楚明白,大家可仔细拜读一下127楼的帖子。

接下来谈谈转盘的区别:说说150的光驱和上万的转盘有什么区别?

提出问题:任何转盘+缓存+输出信号到外部DAC+外部精确时钟控制数模转换+相同放大电路+HIEND,听感一样吗?
答案可以这么说,理论上可以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不可能一样!
为什么?很简单,任何转盘和缓存电路都是配套的,因为他们会根据厂商的设计具备各自独特的特性,即使后面的过程完全一致,但是从转盘到缓存这块的输出以这个过程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这一段电信号传输的过程引入了jitter。
首先可以确认,010101这种数据,两个转盘读取的内容,如果没有错误那么肯定是一样的。读取是一样的,但是读取到的01信号要转换为电信号,
电信号要通过电路输出到缓存,缓存积累一定量数据后再通过电路输出到外部,这一过程经过了光头,放大电路,缓存电路,输出电路,全部引入jitter!
最后通过接口(同轴,光纤,等等)输出到DAC的流就存在了jitter差别。
各位烧友都知道换线材影响听感,就能说明这个很简单的道理:150的光驱和上万的转盘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输出整套输出电路完全不同!甚至PCB电路板上一个焊点用银还是用锡,都能引入不同的jitter。

说到这里是不是都明白了?

解释一下白版的问题:PC加好声卡能否出好声?
答案:能,但无法和独立HIFI相比。
PC的声卡构造决定了这一特性:电源受限,时钟频率受限(内置声卡,外置声卡令论),上述特性首先限制了了声卡的板子面积,器件数量,器件耗电,采样精确度,因此即便是顶级的PC声卡,也无法提供很高的HIFI素质。


欢迎继续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08-9-9 15:36 发表


前面说得都很好,但是到了这个部分就偏离了jitter部分了。

以光驱读取数据来说明,你这个部分表示的意思是光驱读出了错误的数据,这就不对了。

以光驱抓轨说明,不是说你抓取了错误的数据,而是说你抓取的 ...



哈哈,这里是你误读我的帖子了. 这里没有任何"错误的数据". 141万多块小砖都被拼凑进了"重新组装"的砖头,只是位置不是原先的位置,砖头发生了细微的变形而已. 从数据角度说,一点没出错,因为141万个比特的数据,都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丢失或增加.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我不得不澄清一下,我从来没有说过Jitter会导致误码. 相反我不止一次强调过,Jitter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造成误码的(造成误码也有,那是大得可怕的Jitter了).

希望不要随意误读我写的帖子. 或者强加给我什么观点.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9 15: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9 15:44 发表
注意,我不得不澄清一下,我从来没有说过Jitter会导致误码. 相反我不止一次强调过,Jitter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造成误码的(造成误码也有,那是大得可怕的Jitter了).

希望不要随意误读我写的帖子. 或者强加给我什么 ...


CD转盘里有时钟. 这个时钟不是绝对完美的,低档转盘的时钟,可能精度很一般. CD转盘的旋转机构不是完美的,会存在速率的抖晃. 电源的变化会造成整个机械结构的不稳定. 这些都会造成CD转盘读取出的数字信号,已经包含Jitter.

数码信号的传输界面,会引入Jitter. 这是不同数码线音质不同的根源.

带有Jitter的数字信号,通过传输界面传送到DAC的数字接收部分. 数字接收芯片本身还会引入新的Jitter.

最后,DAC的解码过程,是受与数码信号一起传输过来的时钟信号的控制. 解码器依据传输过来的转盘时钟信号生成一个"解码工作时钟". 这个过程中也存在Jit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5-10
发表于 2008-9-9 15: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9 15:41 发表



哈哈,这里是你误读我的帖子了. 这里没有任何"错误的数据". 141万多块小砖都被拼凑进了"重新组装"的砖头,只是位置不是原先的位置,砖头发生了细微的变形而已. 从数据角度说,一点没出错,因为141万个比特的数据,都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丢失或增加.


白兄,你用小砖块代表一个字节的数据,这没错吧?

大砖块是什么?应该是说一张CD光盘吧。

光驱读取的过程,就是把CD光盘上面的那些小砖块搬到硬盘上去,对不对?(不考虑格式的转换,存储方式的变化)

只要你的光盘是完好的,里面的小砖块是完好的,那么搬动之前大砖块,搬动之后还是大砖块,它不会出现松散、位移、变形,他要是变形了那就不是原来的数据了。这一个过程中还没有引入任何jitter,因为jitter是一个对比出来的量,你还没有对比,也就是你还没有建立出需要对比的那个数据流。

等你需要再搬动已经放到硬盘上的砖块时,你才建立出来了这条能够对比的数据流,从硬盘上读取和从光盘上读取的这两条数据流,有差异没?有,为什么?因为硬盘读取的时候要涉及硬盘芯片的时钟控制,数据传输时候的时钟控制等等……

一般发烧友说的,我把CD保存在硬盘上,音质变差了没?我说,没有。因为这个过程中,硬盘上的数据和你光盘上的数据是一样的,既然一样,当然没有差异。

那么,我把硬盘的数据刻录成光盘,然后再拿去高保真音响上去放,音质变差了没?变了。为什么?因为在你再次读取硬盘数据,处理硬盘数据、刻录光盘过程中,你已经多次引入了和原光盘读取出来的那条数据流相比可以听到的jitter失真。

讨论这个jitter问题,要十分慎重。要慎重不是说这个概念不能讨论,而是说这个概念涉及的面很广,在音响系统和电脑系统中随时存在,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数据,而是一个经过对比后得出的数据。

为什么很多人弄不懂?因为在讨论的时候,我们总是忘了它是一个对比的量,是一个时间的量,是一个动态的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量,随便不同的俩概念扯在一起就讨论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9 16: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08-9-9 15:58 发表



一般发烧友说的,我把CD保存在硬盘上,音质变差了没?我说,没有。因为这个过程中,硬盘上的数据和你光盘上的数据是一样的,既然一样,当然没有差异。

那么,我把硬盘的数据刻录成光盘,然后再拿去高保真音响上去放,音质变差了没?变了。为什么?因为在你再次读取硬盘数据,处理硬盘数据、刻录光盘过程中,你已经多次引入了和原光盘读取出来的那条数据流相比可以听到的jitter失真。

讨论这个jitter问题,要十分慎重。要慎重不是说这个概念不能讨论,而是说这个概念涉及的面很广,在音响系统和电脑系统中随时存在,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数据,而是一个经过对比后得出的数据。

为什么很多人弄不懂?因为在讨论的时候,我们总是忘了它是一个对比的量,是一个时间的量,是一个动态的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量,随便不同的俩概念扯在一起就讨论不清了。
...


只要小白认可了上面那点,我也就没什么可争论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6: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的文字能力有待提高. 我比喻里的那块大砖,是"一秒种的声音". 一秒种的声音按照CD规格,就是被数码化为141多万个比特的数据.

最后那141万多块小砖重新拼回大砖,就是指DA转换后得到的一秒种声音.

我想说的是,数据没有丢失,141万块小砖都被用上了,但重建的那一秒种声音,与原始的声音,是必然存在不同的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9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小白在其他帖子的发言,可以看出至少他认为音质是有损失的

D50如果: 1)里面的内容是高级转盘录进去的;  2)不直推,用好的耳放,至少VOYAGER级别的; 那么,我觉得可以达到真正的随身便携HI-FI,不弱于万元级CD机+耳放.  这才是高级的随身HI-FI !

如果是CD抓轨的内容,直推,以上不成立.


一点不恐怖啊,但实现它的前提,其实很不容易的 ... 仔细看: 是CD片通过高级转盘以数字方式录制到D50. 换言之你除了D50外还要买一个高级转盘(或转盘部分很考究的高级CD机),专门给D50录节目用.
这样录制进D50的节目,播放时等于是: 高级转盘读取的数字信号+D50的解码器. 这样不难达到或超过万元级CD的水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6: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9 16:03 发表


只要小白认可了上面那点,我也就没什么可争论的了。



不明白你在搞什么了. 一会这样一会那样. 我这个帖子从开头起一直在说CD机播放的流程,不是讨论PC. 后来才引入了PC的延伸讨论.

在CD机播放的流程里,Jitter产生在转盘,传输,数字接收,解码等各个环节里,但只有到DA转换之后,才会被我们听出来(前面各个来源产生的Jitter一起表现出来). 至于PC-FI,那是和CD音频回放完全不同的流程!  CD机的回放,转盘和解码部分是同时受一个时钟信号的控制; PC播放的情况下,只有声卡的一个时钟. 已经不存在CD机那种"即时读取,即时播放"的性质.

两个不同的播放流程,不要混淆起来谈. 说好谈哪个,就谈哪个.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9-9 16:14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5-10
发表于 2008-9-9 16: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9 16:03 发表


只要小白认可了上面那点,我也就没什么可争论的了。


你加红的那句不是重点,人家小白也没有说这句是错误的,重点在这一句:

这一个过程中还没有引入任何jitter,因为jitter是一个对比出来的量,你还没有对比,也就是你还没有建立出需要对比的那个数据流。

但是,你说硬盘上的CD数据有没有变差,这本身就要涉及一个对比,你必须去读它解码它才能知道,这个过程中你就建立了对比的数据流,所以从根本上说,抓轨拷贝或者制作镜像,其实已经引入了数据流的jitter,如果我说抓轨出来的文件和CD本身的表现有差异,其实也不算是错误的。尽管在逻辑上来说,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5-11-3
发表于 2008-9-9 16: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讨论的对,各自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5-11-3
发表于 2008-9-9 16: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都能对同一段数据保存在不同媒介上不影响音质达成共识,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

初刻版CD和复刻版CD有没有差别?

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12457-1-1.html
也可新开一帖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5-10
发表于 2008-9-9 16: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9 16:08 发表
看来我的文字能力有待提高. 我比喻里的那块大砖,是"一秒种的声音". 一秒种的声音按照CD规格,就是被数码化为141多万个比特的数据.

最后那141万多块小砖重新拼回大砖,就是指DA转换后得到的一秒种声音.

我想说的是,数据没有丢失,141万块小砖都被用上了,但重建的那一秒种声音,与原始的声音,是必然存在不同的了.


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要慎重,看,连小白这个老发烧都有概念混淆的时候,对于绝大多数除烧者就更加难以弄明白了。

小白兄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你这个概念不仅涉及了模拟转变为数字的过程,涉及了数据读取和传输的过程,甚至涉及了数字像模拟转换的过程,这怎么讨论清楚?

一整块大砖你切成小砖块,这得涉及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工作原理,取样方式,压缩算法等等知识。

小砖块的读取和传输部分,才是我们这一百多楼讨论的部分。

最后拼成大砖块,这是数字像模拟转换的过程,这要涉及解码方式,解码算法等问题。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三个过程中,都会引入失真(请注意,我没有加jitter前缀),最后这个失真造成的听感差异,原因在哪?你能保证这个差异的产生都是jitter的原因吗?不能吧?既然不能,把这部分当作论据来考察jitter的作用那就不对,最起码是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9 16: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9 16:09 发表



不明白你在搞什么了. 一会这样一会那样. 我这个帖子从开头起一直在说CD机播放的流程,不是讨论PC. 后来才引入了PC的延伸讨论.

在CD机播放的流程里,Jitter产生在转盘,传输,数字接收,解码等各个环节里,但只有 ...


这是您之前的一个帖子的发言,至少您认为cd抓轨是损伤音质的。

D50如果: 1)里面的内容是高级转盘录进去的;  2)不直推,用好的耳放,至少VOYAGER级别的; 那么,我觉得可以达到真正的随身便携HI-FI,不弱于万元级CD机+耳放.  这才是高级的随身HI-FI !

如果是CD抓轨的内容,直推,以上不成立.



一点不恐怖啊,但实现它的前提,其实很不容易的 ... 仔细看: 是CD片通过高级转盘以数字方式录制到D50. 换言之你除了D50外还要买一个高级转盘(或转盘部分很考究的高级CD机),专门给D50录节目用.
这样录制进D50的节目,播放时等于是: 高级转盘读取的数字信号+D50的解码器. 这样不难达到或超过万元级CD的水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3 05:55 , Processed in 0.13235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