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迟钝的人耳"击败了最高的科技: 数码音频必须"与Jitter共舞"

[复制链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8-9-9 22: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9-9-2008 15:42 发表
我觉得最简单的表达是:Jitter是数据到达接收端的时间误差。


嘿嘿,人家没理解,没说明白,那就详细说明白咯。
不然的话,还是别人的回帖更有建设性。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5-10
发表于 2008-9-9 23: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打住。

明白的就是明白了,不明白的再说也还是不明白, 不浪费这个精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290

帖子

172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72
注册时间
2008-3-6
发表于 2008-9-9 23: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08-9-9 18:44 发表


人家说半天,就算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该看出来了。

缓存不缓存,跟jitter不jitter没有关系,只要你的系统中存在多个时钟,你的数字系统就必然存在jitter,管你缓存不缓存。

人家小白都把话说那么明白了, ...

同意。不必夸大音源的影响,也不必将人的耳朵看的这么强。人的眼睛与耳朵,视力和听力不过而而
铁三角饭博客:http://blog.sina.com.cn/athf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19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2-10-24
发表于 2008-9-10 0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硬盘中存的wav没有jitter,就好办了,先把CD读进硬盘然后只读硬盘,等于绕过了转盘这个很难做好的东西
当然后端绝对不是电脑,是linn流媒体播放器或者NAIM的硬盘播放器一类的东西
有人会说,有了CD何必读进硬盘,用转盘读CD不就得了。从方便性上说,把CD存进硬盘不是没有意义。不用换片,这是最大的优先。另外一个优点,如果用固体硬盘,音源里面则没有运动部件,而传统转盘的震动就不可避免,一定会劣化音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6-5-25
发表于 2008-9-10 04: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08-9-9 16:38 发表


小白,在这个过程中你产生了最起码三条数据流,也就是3种带有不同jitter的数据流。

不讨论谁更好,暂时只说谁更准确。

咱们说第一种,高级转盘加光纤输出给D50,在这个过程中,引入jitter失真的部分在哪? ...




不解!
1.也许引进了很多jitter,但是从数据层面上看应该还是一样的吧?
2.如果以数字方式保存母带,为什么说

具备很高的一致性,这没错。

完全没有劣化,完全一样,不会有变化……这种说法是扯淡。


请问是否包含读取的过程!如果不包括,愿闻其详。 如果包括,那我理解为 什么都是不一样的(微观的层面),读取的技术也许更好!但这个文件就是一个标准。


可以做这么一个试验,就是从linn下一份数字wav,购买一张同样的cd,然后抓取,对比下和原wav是否相同,我觉的相同的可能很小:(如果不同,就算了,万一一样,一个从电脑传给d50,一个用转盘录制。看看这两个文件是否相同,和原文件再比比。(或者刻张碟出来做类似的对比)

这样做至少可以知道高价的转盘是否能完全准确的把数据传出(从数据层面)

我的猜想是,拷贝到d50的文件数据和原来的是一样的,而录制的是不同的。我觉的,小白说的带有设计师特有的jitter也许能解释。

有些厂商注重源头,如TEAC,所以下功夫搞转盘,有些觉的只要把碟上的数据读出来就行了。当然,也有两收都抓的。
然而殊途同归,最后大家听的是感觉,只要针对不同的转盘做出与之匹配的解码等等,如meridian,linn等等。
假设能有一个能把原文件一成不变的回放出来的设备的话,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我想知道的是,不同的光驱,抓出来的文件从数据角度来看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一样,n版的听感为什么会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0 05: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08-9-9 23:12 发表
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打住。

明白的就是明白了,不明白的再说也还是不明白, 不浪费这个精神了……


我也认为适可而止了,我从未否认jitter的存在,但我绝对否认jitter在文件拷贝(光驱读到硬盘,硬盘刻录到光驱)会产生jitter,jitter无非是在运放过程中产生的,说白了就是当时的科技和cd格式无法在时间轴上做到精确,以这里人的实力和专业知识,到此为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0 05: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狂天方 于 2008-9-9 22:24 发表
看到一半就快疯了 ....

好长的帖子

看来snake1978这位朋友确实没理解什么是JITTER...

有时候感觉发帖子有点答非所问

JITTER存在与电子设备的很多方面

snake1978朋友不妨去问一问身边搞网络的朋友什么 ...


哎,没看明白我的观点,我一直反驳的是数据传递过程不会产生jitter,只有数模转换了,需要数据均匀释放的时候才会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0 0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kysne 于 2008-9-10 04:50 发表




不解!
1.也许引进了很多jitter,但是从数据层面上看应该还是一样的吧?
2.如果以数字方式保存母带,为什么说

具备很高的一致性,这没错。

完全没有劣化,完全一样,不会有变化……这种说法是扯淡。 ...


按照老大们的解释,jitter无非是无法保证在什么时间播放什么声音,这些人是无法通过调整jitter来优化音质的。

[ 本帖最后由 snake1978 于 2008-9-10 06: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16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5-8
发表于 2008-9-10 0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9-10 1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刻录、抓轨这些,我从未关注过,不清楚具体的做法和原理,不作发言。我所说的,仅是数字系统中的JITTER,就音源而言,在DA转换部件和转盘间可以看作是其输入是转盘的数字系统。

就数字信号本身而言,是没有JITTER的,JITTER只存在于数字信号在“时间轴上流动的运动过程”中。就缓冲区来说,如果只是存储并保持信号,此时没有JITTER,但当信号进出缓冲区时,或信号在缓冲区内移动时,就产生JITTER了。

数字系统是按时序工作的,而时序不可能做到一点偏差也没有,所以JITTER在数字系统中永远存在,不可能彻底消除。

但在CD音源中,JITTER只有在DA转换时才会对声音有影响,它会使“曲线”“画”得不准确。

如果采用存储缓冲--RECLOCK技术,其实质就是把CD音源的数字系统分成了两个部分,即转盘--缓冲区部分、缓冲区--DA转换部分。我理解所谓的RECLOCK应只作用于缓冲区--DA转换部分,这样一来,缓冲区--DA转换部分的JITTER就与前面部分无关了。
缓冲区的应按这样的方式工作:在DSP的控制下,从转盘中以高于解码的速度异步读数据,始终保持缓冲区中有待解码的数据。更简单的做法是,使用大容量缓冲器,一次性将碟片上的数据读入缓冲区中,在放音开始后,转盘可以不工作了。

要改善存储缓冲--DA转换部件间的JITTER,需改善的是这一部分电路的时间稳定性和振荡信号源。我不清楚现在CD机与DA转换部件有关的振荡信号源是否都使用晶振器件,如是,那么烧友们应关注这晶振器件的品质,但从网上讨论情况看,我几乎没见到有人关注过这一部分电路的时间稳定度和晶振器件。如果价格允许,使用原子钟作为振荡信号源自然是更好。

我的发言,均是基于一些“常识”,而这些“常识”在工业品中已广泛使用,我今年买的摩托洛拉手机,其存储芯片就是1G,不到2000元,再加点钱,可扩充到2G。为何在音响界对这些“常识”运用得如此不充分?我不理解,或许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吧。

对那些传统音源来说,自然还是转盘越重、越稳定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0 13: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8-9-10 11:52 发表
关于刻录、抓轨这些,我从未关注过,不清楚具体的做法和原理,不作发言。我所说的,仅是数字系统中的JITTER,就音源而言,在DA转换部件和转盘间可以看作是其输入是转盘的数字系统。

就数字信号本身而言,是没有JI ...


你的解释非常透彻,我没有否认jitter的存在和影响,但目前很多人讨论问题,把影响扩大化了,扩大到文件传输环节了,甚至从光盘到硬盘的拷贝都产生jitter了,我所争论的就是cd抓规,拷贝进硬盘,从硬盘刻录到cd,整个过程不需要时间轴严格控制,能多快就多快,这个过程即使有jitter,也无关文件传输准确性.从这个角度说,最后得到两张光盘的内容(原版盘和刻录盘)完全一致,两张盘播放所产生jitter的几率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9-10 14: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0 13:54 发表


你的解释非常透彻,我没有否认jitter的存在和影响,但目前很多人讨论问题,把影响扩大化了,扩大到文件传输环节了,甚至从光盘到硬盘的拷贝都产生jitter了,我所争论的就是cd抓规,拷贝进硬盘,从硬盘刻录到cd,整个过程不需要时间轴严格控制,能多快就多快,这个过程即使有jitter,也无关文件传输准确性.从这个角度说,最后得到两张光盘的内容(原版盘和刻录盘)完全一致,两张盘播放所产生jitter的几率是相同的.


又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0 14: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8-9-10 14:00 发表


又错了。


错的是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9-10 14: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得到两张光盘的内容(原版盘和刻录盘)完全一致”???
这说明你没有“亲自”刻过对比试听过。
你可能会说----这是由于两张盘的“材质”不同而导致的听感上的差别、、、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9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4-10-8
发表于 2008-9-10 14: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0 13:54 发表
你的解释非常透彻,我没有否认jitter的存在和影响,但目前很多人讨论问题,把影响扩大化了,扩大到文件传输环节了,甚至从光盘到硬盘的拷贝都产生jitter了,我所争论的就是cd抓规,拷贝进硬盘,从硬盘刻录到cd,整个过程不需要时间轴严格控制,能多快就多快,这个过程即使有jitter,也无关文件传输准确性.从这个角度说,最后得到两张光盘的内容(原版盘和刻录盘)完全一致,两张盘播放所产生jitter的几率是相同的.

有多快?用48X抓軌比4X快多了吧,如DATA相同,聲音會一樣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5 09:30 , Processed in 0.10536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