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7:44:16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7: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哪为什么木管好一些?



木管好弄. 人都有好弄,难弄的,乐器就没有?

winny 发表于 2009-3-29 17:54:04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7:3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薄和厚更多的其实是能量的相对分布,能量的分布是相对的,高频衰减一点,中频就厚了,低频稍微提升一点,低频也厚了,
中高频来个包,中高频也厚了

而细节和生动更多的是整体系统的高保真水平决定的,频响是不是 ...
不走样,不缺失,不添加。
先不说厚,薄,gs1000去掉了不少添加,于是细节和生动凸显出来,谷雨是否这样感觉的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54:58

有个逻辑关系啊: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CD无法记录现场,所以CD的重放不像现场。

但高保真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尽量使CD(或者其他记录媒体)等同现场,然后重放的时候,也使得重放尽量等于CD(或者其他记录媒体)。所以高保真的终极目的应该是,重放应该尽量等于现场

但实际是重放无法做到等于现场

所以评价重放系统(就是音响系统)的好坏,在目前条件下,就不能靠现场。

但那有靠什么呢?

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7:54:59

各位都讨论什么GS1000呀,真是的,等各位听到PS1000,统统昏特. :Q

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7:55:34

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句,预先警告一句: PS1000比GS1000好得多.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59:12

原帖由 winny 于 2009-3-29 17:5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走样,不缺失,不添加。
先不说厚,薄,gs1000去掉了不少添加,于是细节和生动凸显出来,谷雨是否这样感觉的

GS1000这个耳机本身对小信号的反映能力强,频响宽,总体细节多,但是确实存在中频下陷和高频有刺的问题,这个要靠耳放解决才行。

可能在很多频率上,GS1000远不是一个简单的阻性的东西,很多时候放大器的功率过不去。

我现在用8PR推呢,中频下陷这个问题就出来了。麻烦。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59:55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3-29 17:5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句,预先警告一句: PS1000比GS1000好得多.

请问为什么?
原因呢?
单元不一样吗?

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8:00:44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7:5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问为什么?
原因呢?
单元不一样吗?



如果问我,我个人认为振膜单元整个是不一样的,绝对不是简单把木壳换成"金木结合"那么简单.

ljw100 发表于 2009-3-29 18:08:44

关于细节,我个人觉得像GSK(包括990、SA5000)那种细密的声低,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吗?我存疑。当然这种存疑源自于我持“现场观”。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持那种观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间,不存在普适的优与劣。达芬奇那个时代的画家,以相对来说更真的手法进行创作,画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毕加索用接近于几何作图的风格进行创作,也成了一代宗师。

我听过的那些20--30万的箱子系统,搭配得好的,在厚密和细节、透明度上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大体的平衡,再要提高,成本会急剧增加,但肯定可以再提高一大截。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肯投入,厚声与细节、透明间在中低档系统常见到的矛盾,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甚至会得到非常好的统一。

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8:15:51

其实现场的声音就是厚度和细节,透明度的完美结合.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8:19:13

是,很多系统,细节和质感以及量感能得到很好的统一,但比较少见,或者实际上很少见

拿CD来说,
有些是靠能量分布改变音色的,例如贵丰的CD,
有些是本身信息量大,但不厚,例如meridian的机器,
有些是很厚、信息量也很大,例如高档的wadia

各有所爱吧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8:20:15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3-29 18:0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问我,我个人认为振膜单元整个是不一样的,绝对不是简单把木壳换成"金木结合"那么简单.

有可能,我们拭目以待吧,但腔体其实影响也非常明显,我最近换了老600的海绵,声音马上变化。

winny 发表于 2009-3-29 18:20:43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7:5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GS1000这个耳机本身对小信号的反映能力强,频响宽,总体细节多,但是确实存在中频下陷和高频有刺的问题,这个要靠耳放解决才行。

可能在很多频率上,GS1000远不是一个简单的阻性的东西,很多时候放大器的功率 ...
哈哈,现实是不完美的,所以,玩Hi-Fi,很多时候,不过是在做加法和减法:P

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18:29:13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7: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哪为什么木管好一些?

木管好些特别是单簧管或者双簧管,是因为木管的音域相对于钢琴比较窄,多集中在中频区,其中黑管也是和人的嗓音最接近的乐器了,因此在一些音乐作品里会模拟人声的角色。

[ 本帖最后由 忽然散步 于 2009-3-29 18:37 编辑 ]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8:40:18

原帖由 winny 于 2009-3-29 18:2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哈哈,现实是不完美的,所以,玩Hi-Fi,很多时候,不过是在做加法和减法:P

唉是啊,我和老叶聊起关于8PL的高频的问题,老叶的意见可能和后面的放大管子有关系,无语了

GEC都不行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GS1000的特点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