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16:16:17

原帖由 musictigerhan 于 2009-3-29 16:1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funk: :funk:
擦一下哈喇子先......:L :L

别急着擦啦,刚一个朋友从我家走,听了箱子和动圈耳机,认为耳机还是没感觉,最后逼得我不得不出最后一招了,上007,呵呵,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服不行,想要有的都找到了。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6:16:52

原帖由 忽然散步 于 2009-3-29 16:0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coriolan下的无论是007还是007A,该有的都有了,耳机也算到头了

不会吧,在我这里联B+都达不到。

musictigerhan 发表于 2009-3-29 16:17:00

一堆灯炮看的俺热血沸腾.:Q :Q

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16:19:00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6:1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会吧,在我这里联B+都达不到。

上回吴童那里聚会去了不少朋友,都听到了egmont下的007了,没见有一个说什么不好的,倒是有几个和我说,到这份上就没啥可追求的了。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6:26:34

我也很奇怪这个事情,不过我上次听的可能是连接或者什么地方有严重问题,当时时间太紧,我也没仔细研究,注意力全部在RP1000而不在静电上。

不过我对007没有任何好感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16:27:54

你的那个ed9的朋友马上上楼了,到时候你问问他对007的感受吧,一会我给他听听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6:32:56

好,散步你现在用什么推007?

[ 本帖最后由 谷雨 于 2009-3-29 16:33 编辑 ]

anderson 发表于 2009-3-29 16:46:43

原帖由 忽然散步 于 2009-3-29 16:1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继续

旗舰出马?够狠......:L

ljw100 发表于 2009-3-29 17:11:33

谷雨大侠,看来你我间的听音取向差别大啊,呵呵。

在我耳多中,厚声是好器材的必要条件,但肯定不会是充分条件,没有什么HIFI要素能成为充要条件。我自认是“现场派”,没有厚声做保证,那声音的像真度就偏得太远了。

这周五晚去本地琴台大剧院听了一场钢琴独奏会,演奏用琴是斯坦威,演奏曲目有贝钢奏23,回家用吉列尔斯演绎的贝钢奏23号(DG 419 162,据《音乐圣经》介绍说此碟为三星带花)复习,现场那钢琴所表现出的声音的厚度,我的耳机系统在播此曲目时仍有可闻的差距(有差距的当然不只这一点)。

虽说都知道器材既还原不了音场、也还原不了音质音色,但我个人的观点是能更接近现场更好。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31:09

厚声和细节充分、信息量大之间有个相对的关系,你看屏风就是一例,静电音箱多数很难厚声,但细节都非常充分。

细节更多的对声音的鲜活感产生影响

厚声更多的影响乐器的质感,

两者都做到很好很难

这个好比等离子的分辨率和亮度的问题,亮度不够就是不厚声,分辨率不够就是不细腻,小东西看不清,但等离子的分辨率上去了,亮度就大幅度下降,开口率就降低。

前头大S说的关于唱片、现场的问题,我有同感,音响系统最多只能还原唱片中的东西,和现场的质感差太多

钢琴非常明显,没有任何一个音箱放出来的钢琴像真琴的,只要碰过琴的人,一听就知道是录音,小提琴和木管好像还好一点点。
更不要说耳机的钢琴,更是没谱,所以什么是录的好的钢琴,为什么都录不好?我一直没想通。

8492 发表于 2009-3-29 17:34:58

确实没必要厚,适当的厚度就可以了,关键是密度。
但也绝对不是gsk那种薄。:L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39:53

薄和厚更多的其实是能量的相对分布,能量的分布是相对的,高频衰减一点,中频就厚了,低频稍微提升一点,低频也厚了,
中高频来个包,中高频也厚了

而细节和生动更多的是整体系统的高保真水平决定的,频响是不是足够宽,失真是不是足够小,驱动是不是足够充分和留有余量

这些能力决定的。

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7:41:41

人耳听真正的钢琴,是钢琴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导到鼓膜,再通过三块小骨头传导到大脑神经元,被大脑感知.

话筒录钢琴-设备重放钢琴,是钢琴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导到话筒的振膜(不象人耳的鼓膜是肉长的!),再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转换为电信号传输下去,电信号一般是立即被AD转换器弄成了一串0101的数码文件. 这个数码文件经过编辑成为最终产品后,压到一张塑料碟上,这张塑料碟在CD里重放,再读取出0101的数字信号,再通过DA转换变成模拟声波,还是一楞一楞的锯齿型声波(数码音频的特点),这个锯齿型声波再经过放大器的放大后,被放大后的电信号最后推动一对喇叭或一副耳机的振膜(一般是高分子材料的),这个振膜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导再进入我们的耳朵,触动我们的肉做的鼓膜,再通过三块小骨头传导到大脑神经.

这两个过程你说怎么比? 怎么保真?:funk: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42:08

例如12au肯定比12at7的声音薄,但12au7的频宽远远好于12At7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7:42:43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3-29 17:4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人耳听真正的钢琴,是钢琴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导到鼓膜,再通过三块小骨头传导到大脑神经元,被大脑感知.

话筒录钢琴-设备重放钢琴,是钢琴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导到话筒的振膜(不象人耳的鼓膜是肉长的!),再根据法拉第电磁感 ...

哪为什么木管好一些?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GS1000的特点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