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18:47:03

原帖由 忽然散步 于 2009-3-29 18:2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木管好些特别是单簧管或者双簧管,是因为木管的音域相对于钢琴比较窄,多集中在中频区,其中黑管也是和人的嗓音最接近的乐器了,因此在一些音乐作品里会模拟人声的角色。

钢琴太复杂了,我们在录CD的时候,应该是录制系统的质量还达不到要求,所以钢琴独奏都录的那么离谱,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已知的物理因素,由于技术水平原因,无法达标,无法满足钢琴录制的要求
第二、某些我们未知的物理因素,或者听觉因素在起作用。

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19:14:45

电子录音和放音设备当中的电路会导致波形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波形的失真。根据集成电路的特性,每个电路都有最佳的频率范围,例如100Hz到10000Hz,超过这一范围波形就会有很大的失真。很多失真是由滤波电路引起的,例如电路要虑去电网中50Hz的噪音,当接收到的声音在50Hz左右时,波形失真就非常严重了。

此外,最常见的波形失真还有过载失真,这往往是由于电信号强度超过电路额定值造成的。

CXD2678 发表于 2009-3-29 19:31:04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3-29 17:5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句,预先警告一句: PS1000比GS1000好得多.

我觉得GSK的质感表达相对干弱一些,PSK在这方面是否是进步最大的一个方面?

小白 发表于 2009-3-29 19:43:47

PS1000是PS1和GS1000的结合体,结合了两者的长处.

CXD2678 发表于 2009-3-29 19:50:34

PS1我没听过,是不是质感比GSK好很多呢?

mvw 发表于 2009-3-29 20:07:03

原帖由 jacktee 于 2009-3-29 11:5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上周去听了一套小名琴系统,主人没有更多钱买很贵的功放,经过一番折腾后还是选择了他自家原长的一台合并功放,型号忘了大概几万元吧,据他自己说这个价位还真没找到综合素质超越原长功夫的搭配。

刚开始一听,哇 ...

jacktee不简单 烧的很细致~~

帮顶了~

[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09-3-29 20:08 编辑 ]

anderson 发表于 2009-3-29 20:12:01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9-3-29 17:1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谷雨大侠,看来你我间的听音取向差别大啊,呵呵。

在我耳多中,厚声是好器材的必要条件,但肯定不会是充分条件,没有什么HIFI要素能成为充要条件。我自认是“现场派”,没有厚声做保证,那声音的像真度就偏得太远 ...

是的,现场哪有不厚声的,只是细节还是能穿出来而已。

winny 发表于 2009-3-29 20:12:41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8:4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唉是啊,我和老叶聊起关于8PL的高频的问题,老叶的意见可能和后面的放大管子有关系,无语了

GEC都不行啊
有时候,耳机是做了减法的,这样做需要勇气,当用放大器做加法后,得到的是干净而且生动的(甚至伟大)的声音。比如KK,GSK
有时候,耳机是做了加法的,比较讨巧而且现实,不过再做减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可以很好,但离伟大总是差一点,比如650或者大多数耳机(两个比如都是相对而言)

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20:12:48

听人说ps1因为是做给德国特制的,所以声音有点深海走向,是这样吗?

忽然散步 发表于 2009-3-29 20:14:51

原帖由 anderson 于 2009-3-29 20:1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是的,现场哪有不厚声的,只是细节还是能穿出来而已。

你这描述挺像007的~~~;P

mvw 发表于 2009-3-29 20:17:36

原帖由 winny 于 2009-3-29 20:1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时候,耳机是做了减法的,这样做需要勇气,当用放大器做加法后,得到的是干净而且生动的(甚至伟大)的声音。比如KK,GSK
有时候,耳机是做了加法的,比较讨巧而且现实,不过再做减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可以很好 ...

这句话可以佐证 winny的静电绝对值得一听~

ljw100 发表于 2009-3-29 20:25:59

今天我的G08才被本地一烧友买走,自贵丰到手后,每个周末我要开G08两次,我觉得G08在信息量上弱于贵丰,当然它们的价钱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对我来说,并不是单纯追求厚度,而是乐器和乐器群组的象真程度,器材的制作者用挖掘碟片信息的办法也行,用人为添加佐料的办法也行,只要让我听起来更“形似”现场就行了。

周五听钢琴,我坐一楼11排1号,位于一楼中间过道后的第一排且是正中央,属黄金位置。演奏开始后,大多数时间我处于“盲听”态。如果说真实钢琴的音色难以还原,那么乐器的形体感呢?或者说结像呢?

这次现场钢琴结像的大小,在我听过的耳机中也只有650最接近,尤其是当钢琴在中低及低音区时,那结像就是大,如果器材没有饱满的中频和丰厚的低频,不可能有大的结像。昨晚去我另一同事家中听LP(喇叭是15寸金天郎),对比PHILIPS版,李赫特演绎的黑胶CD碟,那CD碟播出的钢琴结像就偏小,而黑胶就基本与这次现场相当。前晚听完现场回家后我对比吉列尔斯的贝钢奏23,就感到钢琴结像偏小,但我播其它一些钢琴作品时又觉得结像大小与这此现场相当。

我谈这些,是想说明器材、现场间的某些差异,至于好与坏,则完全是非常个人化的事。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20:57:10

LP很多时候动态和低频力度都不如CD,但是中高频明显信息量大,有一种LP的织物的感觉,CD就比较死。
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模拟在进行CD转制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最近4\5年,这个技术水平有很大很大的提高,但大家好像又懒得去处理老录音了,没市场,也太费事,卖不回成本。而且恐怕这么长时间母带也快完蛋了。

贵丰的Mikado CD我没有玩过,早期在比较CDP1的时候,发现他家的CD和功放的偏重点是完全两个方向的,他家功放比较偏中低频和力度,高音比较暗淡,色彩感不好,CDP1刚好弥补这个问题,但总体感觉CDP1个性比较强烈,mikado一直没有机会听,贵丰近年的东西好像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我一直对他关注少,LJW100兄多多介绍一下。

谷雨 发表于 2009-3-29 21:05:52

母带如果放上40年,恐怕质量会大幅度恶化,

而LP放上40年如果不开封,声音还是一样的鲜活可人

唱片公司在翻录老录音的时候肯定是用母带或复制的母带来进行数字处理

多半不会找一张以前没开封的存货LP来重新翻录

我们听到的CD版本的LP其实应该是CD版本的衰退的母带,到底CD本身不好,还是母带就不行了,还是母带转CD的时候不行了,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09-3-29 21:23:12

原帖由 谷雨 于 2009-3-29 12:4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就GRADO的东西而言,没一个旗舰,从HP1或者更早的东西开始,都是绝对的经典大作,RS1你看看都多少年了,到现在还是剧毒无比。
这句很赞同,我认为歌德东西就行个性下的全面,也就是他对音乐的理解真是深不可测,所以gs1000和mpro,rs1就是三个不同的耳机。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GS1000的特点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