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迟钝的人耳"击败了最高的科技: 数码音频必须"与Jitter共舞"

[复制链接]

3

主题

7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5-11-3
发表于 2008-9-10 15: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0 14:57 发表 我对jitter没有全盘否定,但以下观点绝对错误:

说法是欠妥,

jitter是时序误差,既然是误差就一定一个标准值作比较才有误差存在。

CD和wav之间并非相同的载体,就如同那磁带和mp3作比较找jitter一样没有意义。无可比性而言,自然也不存在误差之说,我认为说引入了音质变化的因素较为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1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Jitter是数据到达接收端的时间误差,讨论jitter时不考虑误码。数据本身没有jitter概念,只有当数据到达接收端时才需要考虑jitter问题。
两个相同的WAV文件,不论来源如何,经过多少次拷贝,如果播放时声音不同,必然是数据到达解码器的时间误差不同,跟数据来自何处无关。
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15: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柳晓风 于 2008-9-10 15:05 发表

说法是欠妥,

jitter是时序误差,既然是误差就一定一个标准值作比较才有误差存在。

通常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理想时钟作为参考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9-10 15: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柳晓风 于 2008-9-10 14:49 发表
楼上的严重了,其实大家讨论的方向不同而已

snake没错,数据复制过程中是没有jitter的,因为jitter是时序误差,没有时间限制的地方就不存在jitter

白版也没错,他说的重点在于jitter无处不在,任何电路都有可能 ...


好吧。图我收回。看到的问题240楼也说了,希望回到可以正常讨论的轨道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885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6-1-17
发表于 2008-9-10 17: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天不来,讨论级别就上升到这个等级。老梦没丢JD人的脸,可喜可贺。

这个工作可以系统的解释一下,有计算机硬件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的很容易就可看明白
http://www.guangdongdz.com/newspic/200771616215842302.pdf
我提出一个新概念:当抖动减少到一定量数时,人耳实际是听不出来的。说能听出来的人,就是在搞玄。音响厂家在搞高精时钟,无非就是想显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带动低端产品销售,是科技+商业手段的结合。
站在天堂看地狱,人生就象情景戏。站在地狱看天堂,为谁辛苦为谁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9-10 18: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可能没有数码专家,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网上的资讯来源来进行讨论的,目前有关 jitter 的机理论证与实验,也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在坚持不懈的研究,当然了实验内容、资料等是保密的,外界是无法知道的。在这里大家能够广泛的提出疑问、多方面的去证题,这就是个积极讨论的和谐氛围,结果有无不关重要,重要的是执着不屈的讨论动力、舒畅的心情、谢谢大家了,今后也请诸位来参与。
本题目加入精华了。再次谢谢诸位!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9-10 21: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pstream 于 2008-9-10 17:55 发表
两天不来,讨论级别就上升到这个等级。老梦没丢JD人的脸,可喜可贺。

这个工作可以系统的解释一下,有计算机硬件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的很容易就可看明白
http://www.guangdongdz.com/newspic/200771616215842302.pdf
我提出一个新概念:当抖动减少到一定量数时,人耳实际是听不出来的。说能听出来的人,就是在搞玄。音响厂家在搞高精时钟,无非就是想显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带动低端产品销售,是科技+商业手段的结合。


降到一定值以下当然就听不出来了,这个帖子里面60楼不就有说过阀值了。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值是多少?怎么做到低于这个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Jitter阈值的计算:
把时钟周期除以量化阶数再除以声道数,对于双声道16比特44.1Khz采样的数字信号来说,时钟周期是44.1Khz的倒数,16比特的量化阶数是65536,算得jitter阈值是173ps,通常简化做200p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6096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4-5
QQ
发表于 2008-9-10 2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08-9-10 21:19 发表
Jitter阈值的计算:
把时钟周期除以量化阶数再除以声道数,对于双声道16比特44.1Khz采样的数字信号来说,时钟周期是44.1Khz的倒数,16比特的量化阶数是65536,算得jitter阈值是173ps,通常简化做200ps。


如果我没理解错,白版的意思是:实际jitter可察觉的范围远远小于这个200p
恩,只是补充一下
想看精选美女图片吗?来耳机俱乐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9-10 2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08-9-10 21:19 发表
Jitter阈值的计算:
把时钟周期除以量化阶数再除以声道数,对于双声道16比特44.1Khz采样的数字信号来说,时钟周期是44.1Khz的倒数,16比特的量化阶数是65536,算得jitter阈值是173ps,通常简化做200ps。


不是说这个,是指人耳可分辨的最小阀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2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8-9-10 21:28 发表


不是说这个,是指人耳可分辨的最小阀值。

问题不是这么问的 ,因为人耳不是数字信号的接收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9-10 2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08-9-10 21:33 发表

问题不是这么问的 ,因为人耳不是数字信号的接收端


所以说麻烦就在这里。首先要找到至少一种可以对jitter对人耳影响程度作定量分析的可靠方法,然后要有足够的测试样本,最后才有可能得到相对可靠的结论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21: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yao11 于 2008-9-10 21:23 发表


如果我没理解错,白版的意思是:实际jitter可察觉的范围远远小于这个200p
恩,只是补充一下

如果是24比特96Khz,Jitter阈值就很低了,所以高采样率高比特不见得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21: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听听板载声卡的数字输出就知道jitter多狠了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9-10 22: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了翻资料,考虑到人耳的极限,Jitter不超过200ps人耳应该难以分辨的。
这样看来当初CD格式定在16bit44.1Khz可能也考虑了这一因素

[ 本帖最后由 激光鼠 于 2008-9-10 22: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3 05:43 , Processed in 0.10708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