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6 09:15:07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4-6 13:03 编辑

xy1689 发表于 2017-4-6 04:30
其实楼主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后端在放大信号的时候会把失真也放大,但即使这样,有些器材比如说da转化模块 ...
“放大器会放大失真”,我觉得这是挺需要说清楚的一件事。这个说法有隐含“失真会按放大倍数成线性增加”的意思,就是说放大100倍信号功率时失真率0.00X%,放大1000倍时失真率就是0.0X%。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我的理解是放大器的THD和TIM指标已经包含了放大后的失真,所以会比音源差上一个数量级左右。所以原文中的论述并没有把这个因素忽略掉。请看InnerFidelity对几个放大器的测试指标。注意右上角第一个图,THD+N vs Output Vrms,这个图就是显示不同放大功率下的失真指标变化。这张图的输出功率已经是100倍的变化区间了(0.1-10Vrms)。而每个放大器在0.1Vrms到1Vrms之间,失真率都是随功率增加而下降的。然后往往会上升,在某个点之后会突然迅速上升。可见失真率与放大功率间的关系绝对不是线性的。每个放大器有阻抗匹配和输出功率的最佳工作区间,一般在1Vrms附近,这是搭配时需要注意的。
http://www.innerfidelity.com/headphone-amp-measurements

与我同飞 发表于 2017-4-6 09:50:11

我觉得楼主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行文逻辑清晰,论点有具有证,值得细品。
感谢楼主。

xy1689 发表于 2017-4-6 17:19:32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6 09:15
“放大器会放大失真”,我觉得这是挺需要说清楚的一件事。这个说法有隐含“失真会按放大倍数成线性增加” ...

放大器会放大音源的失真,与放大器的失真重叠的话会产生更大的失真

847681220 发表于 2017-4-6 18:31:32

说拜亚没有中频醇厚的耳机是把80版880之前的一堆耳机都忽视了?那个时代走来的任何耳机厂商限于材料和技术都是做中频起家的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7 05:12:42

xy1689 发表于 2017-4-6 17:19
放大器会放大音源的失真,与放大器的失真重叠的话会产生更大的失真

放大器放大了音源的失真,可是也放大非失真的原信号啊。。。失真是个相对的概念,各种失真%计算的是畸变出的信号与原信号的能量比值。除非这台放大器只放大畸变信号不放大原信号,失真%并不会随放大倍数成比例的增加。

而你说的失真重叠,恐怕是放大器存在相对原信号不成比例的放大某些畸变信号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是包含在放大器自身的失真指标里面的。

不清楚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还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例。假设音源THD是0.0001%,放大倍数100倍,放大器THD0.001%:

你的意思是,最终出来的THD=0.0001%X100+0.001%=0.011%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最终的THD=0.0001%+0.001%=0.0011%,放大100倍并不是一个需要额外考虑的因素。

xy1689 发表于 2017-4-7 05:59:18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7 05:12
放大器放大了音源的失真,可是也放大非失真的原信号啊。。。失真是个相对的概念,各种失真%计算的是畸变 ...

懂了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7 06:42:26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4-7 07:56 编辑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7 05:12
放大器放大了音源的失真,可是也放大非失真的原信号啊。。。失真是个相对的概念,各种失真%计算的是畸变 ...
@wwwping2011 “功放的失真数据是变化的。一般,当输出增加时,失真数据也会增加。”

见242楼,链接都贴出来啦。两个常见放大器的数据和截图见下。不同阻抗负载的特性不一样,但都是先下降再上升,失真%与功率不是线性关系。

可是,这和放大音源失真还是两回事,不是吗?见246楼,音源失真%并不会直接乘上放大倍数这样被放大。


luke009 发表于 2017-4-7 08:59:42

很好啊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4-7 09:30:02

"傳統的音響架構,每一器材間的傳輸主要為類比訊號,而傳輸的過程中極易受干擾,我們就是這樣一級一級的放大著音樂訊號與非音樂的干擾訊號,諷刺的是我們在提供您參考的規格測試中,這些干擾幾乎不存在,因為規格的探測是以單機測量為主,不會有任何一家產品是採完整組合測試,因為這樣測出來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好看!"
摘自谷津dds。。。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7 10:58:41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4-7 11:01 编辑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4-7 09:30
"傳統的音響架構,每一器材間的傳輸主要為類比訊號,而傳輸的過程中極易受干擾,我們就是這樣一級一級的放 ...
哈哈。。。有种陷入车轮战的感觉。“单机测试”,我不知道怎么个测法。我想也许有些电气指标是可以做到只拿一台机器就能测,也许制造商有他的办法。但文中提到的几个主要指标,在第三方测试网站上测,无论如何是要搭建一个系统才能测的啊。放大器总得给它个信号吧,耳机要出声,总得有个信号有个放大器吧。。。

不否认系统搭配和传输干扰的影响。但是要说这些第三方网站的测试结果是没有搭配影响,孤立的单个器材,我觉得是肯定不对的。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清新兄在133楼的说法更准确:“它反映的是测试者所搭建的整个被测系统,而不是大部分读者理所当然认为的耳机。”

被测系统是什么,其实网站上都写的清楚,以GE为例见下图。数字源,DAC,放大器,拾音设备,测量设备,到用的假人头,再到软件什么一应俱全。另有两张图表明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是怎么连接的:
http://en.goldenears.net/388

paozuo 发表于 2017-4-8 12:54:26

支持!这个论坛上见过的最有营养的帖子!前几天看到这贴忘了留名…现在都这么多楼了
顺路发现几个言论带强烈偏向性的id,也算是意外收获 以后看评测什么的有所筛选

morose19xx 发表于 2017-4-9 22:17:18

学习贴!

Pinda 发表于 2017-4-10 14:42:02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6 02:39
主贴“干货2”已经“授人以渔”,这位同学不愿意自己动手算一下吗。。。好吧,好人做到底:

K601,官 ...

话说楼主不把 感抗和相位 ,人头曲线 也想办法补到第一章里面吗?

Pinda 发表于 2017-4-10 14:52:27

本帖最后由 Pinda 于 2017-4-10 15:05 编辑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
这是根据楼主的算法得出的K601的,110db下,并且以10储备功率为前提,算出来的U I P
电压:2.752V
电流:22.930mA
功率:63.096mW

然后根据AKG官网,K601的最大承受功率是200mw。

所以····既然K601能承受200mw的功率,那么为什么还需要63.096mw这个功率呢?直接以200mw来找适配的耳放不是更靠谱0.0?(因为63.096mw的假设前提太多了:感抗、相位不计,静态数据,1khz等等)
顺便也希望楼主,能把声压级 也做到函数里面~ 不要默认110db。
像innerfidility,小声压用90db表示,大声压用100db表示。
几乎没有测试网站用110db作为大声压来测试。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10 15:14:25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4-10 15:24 编辑

Pinda 发表于 2017-4-10 14:42
话说楼主不把 感抗和相位 ,人头曲线 也想办法补到第一章里面吗?
即便是论文写作,第一步也是Literature Review。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要看一下。别人写过的真的不应该重复写。俺这已经三万字的篇幅,不能再求什么高大全。。。楼主也是文科生,理论研究目前也就这个水平了。

前两天才学会图文混排,将前面链接中的部分图表加到文字中,看着直观些。感抗曲线加在第五章比较合适,毕竟这是个比简单公式复杂些的现实情况。加了个HD650的。这个图里也有相位曲线。但说实话,耳机的相位变化是怎么回事我还没研究清楚。。。这位同学若是熟悉可否解释下?

人头曲线看一下这篇文章就说的很清楚了。InnerFidelity的频响曲线都是将原始测试数据和抵消了人头曲线的“perceived”曲线同时列出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
http://www.innerfidelity.com/con ... cTxmfJTfXbhy5I0W.97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器材分析中的理性和感性——15年发烧历程的毕业论文 [完]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