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DXDX 发表于 2017-3-24 08:47:40

rpk推600怎么了,大惊小怪

joyblack 发表于 2017-3-24 08:50:34

在群里叫你,你又不敢出来见人,哎,这个怂的xiawei博士,不好玩,你上次的戏我是看到最后的,你怂的快和变脸是快

joyblack 发表于 2017-3-24 08:57:54

切,原来xiawei博士不在现场,散了,拜拜。

joyblack 发表于 2017-3-24 09:31:08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3-24 08:20
关键在于你关注的焦点吧。。。若只是口味、声音走向,耳机作为过程的最后环节,它的差异永远最直观(。。 ...

说得很好~简明易懂

syjbmwpower 发表于 2017-3-24 09:36:40

本帖最后由 syjbmwpower 于 2017-3-24 09:47 编辑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争论的。

楼主是从技术角度阐述了电声转换在系统中的影响大于功放,更大于音源。而其他人则从实际听感上觉得音源在整套系统中的权重也很大。

从个人有限的听音经历来说,这些都没有问题。没必要说服对方一定要接受自己的观点。何况谁影响大在不同搭配的系统中,实际结果也有差异,再加上每个人不同的判断标准,牵扯到主观因素,不确定性就更多了。

所以建议楼主把你的文章写完,把论据、过程、观点表达清楚即可。而其他人如有自己的想法,也可写下,毕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何况每个看帖的人的想法也会不同;P

小白 发表于 2017-3-24 10:40:27

syjbmwpower 发表于 2017-3-24 09:36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争论的。

楼主是从技术角度阐述了电声转换在系统中的影响大于功放,更大于音源。而其他 ...

说得不错。我觉得很多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和理念就是宇宙间存在唯一终极真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经验不同,形成的个人观点不同,如此而已。也不存在一个终极排他的真理。

yuotube 发表于 2017-3-24 11:03:56

文中:我一直在反复思考的一点是,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认识和评论器材?我觉得者必须是客观数据和主观听感结合的方式,两者缺一不可。
问:器材数据指标很好,而我的实际听感很差怎么办?除了用耳朵听,我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认识和评论器材。。。

文中:“先玩好一个耳机”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
问:某烧友入了HD800S,前端是五千价位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此时他对声音不满意,你觉得应该不断的升级耳机还是应该升级前端?

文中:运用客观指标,理性的分析需要,计算数据,有的放矢的选择器材,贵的真不一定是好的。懂得原理之后再买器材,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很多弯路。
问:我也很好奇,哪些器材贵的比廉价的差?能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举具体的例子说说吗?另外文中这个地方,也没说清楚如何计算数据去选择器材,能具体说说吗?

最后一问,LZ觉得以HD800S为例,前端价位达到它的几倍就算玩好?或者说到何等价位以后,就没必要再升级耳放,音源,周边等,按你的观点,变化只有1%这样,提升不大



shower_king 发表于 2017-3-24 11:09:49

本帖最后由 shower_king 于 2017-3-24 11:13 编辑

楼主写得东西,从头到尾看完了,有很多不认同,但是还对楼主认真的精神支持一下,求同存异吧。
文章写得很理性,楼主又想在这些里面找到很理性的逻辑之类的,我看完确实这种感受。但是听音乐,欣赏音乐,是个很感性的过程,里面可能有很多理性逻辑的东西,但是一一细分出来可能是另一种了。
楼主这种另辟蹊径的分析思路确实打开了看待听感的一个思路。

zzzypl123 发表于 2017-3-24 11:32:15

本帖最后由 zzzypl123 于 2017-3-24 14:43 编辑

。。。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3-24 11:34:57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3-24 08:20
关键在于你关注的焦点吧。。。若只是口味、声音走向,耳机作为过程的最后环节,它的差异永远最直观(。。 ...

。。。问560的声音么。。。560最早的绒耳罩感觉有些虚浮,不是说他结象不够凝聚,就是一种图片去色的感觉,换个耳罩就好了,皮耳罩虽然损高频(换好点的银线即可),最好是搞个akg拜亚audeze那种原厂绒耳罩,频响放的开,也没有那种怪怪的感觉,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4 11:39:20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3-24 08:20
关键在于你关注的焦点吧。。。若只是口味、声音走向,耳机作为过程的最后环节,它的差异永远最直观(。。 ...

另外,没有要争个对错高下的意思,敬请回来慢慢讨论。我的出发点是成体系的整理一下自己的经验,粗粗立论。重点是“立”而不是“破”。踩别人很容易,但是自己立论就很不容易。

一语一生线 发表于 2017-3-24 11:50:37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4 11:39
另外,没有要争个对错高下的意思,敬请回来慢慢讨论。我的出发点是成体系的整理一下自己的经验,粗粗立论 ...

不是因为争个对错所以我不回了,只是话都说完了。。。分歧出在个人的原因,这个分歧就没法消除了。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4 11:50:55

shower_king 发表于 2017-3-24 11:09
楼主写得东西,从头到尾看完了,有很多不认同,但是还对楼主认真的精神支持一下,求同存异吧。
文章写得很 ...

谢谢理解。我觉得一个是欣赏者的角度,一个是创作者的角度吧。

艺术的表现是感性的。但是艺术的创作是很理性的一个过程。作曲家不是有感情就写得出交响曲的。同样,听器材可以是很感性的,但是制作器材简直是不能更理性的过程。

我经历过很感性的认识音乐和器材的阶段。可是我觉得那样深入不下去。要深入就需要理性,需要有创作者的思路和眼光。当然,这是我的感受而已。

激光鼠 发表于 2017-3-24 12:00:29

很多老烧不认可楼主的结论,而从楼主的推导过程来看并无问题,所以都很难说服对方。
其实楼主的推导过程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人耳对这些技术指标敏感,比如谐波失真,频响等,这些指标决定了听感。而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结论恰恰相反,频响,谐波失真对听感影响极小。基于不正确前提,用正确的推导过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yamuling 发表于 2017-3-24 12:08:56

合适的设备搭配合适的耳机,就有好声音,这点我认同。至于档次和发挥,就不好说了。玩法也大不一样。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器材分析中的理性和感性——15年发烧历程的毕业论文 [完]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