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5-11-26 23:07 编辑
书房的尺寸是250cm * 340cm,大概8.5平方。整个音响系统包括: 音箱:ME geithain RL906 主动有源音箱; 解码+前级:Prism ADA-8XR; 音源:Mac mini + 群晖NAS,播放软件用Audirvana plus
一套音响是否让自己满意,除了器材本身的硬素质外,跟听音的环境和个人习惯和审美这些“软”需求关系也很大。 我的环境是“书房”,是我个人思考和工作的地方;然后才是”听音室”,先天注定了必须要做不少妥协,比如说我的音箱只能放在书桌上,体积不可能太大,无法想象2个庞大的6寸、8寸书架箱占据了1/3的书桌面积,每天近距离对着这俩“巨无霸”肯定会抓狂的;我的位子距离音箱大概1米左右,只能近距离聆听;我的左右的环境并不对称;另外,作为工作的地方你不可能摆满一堆器材,各种粗大的线乱飞。所以,最终下来我一句话总结自己的需求就是:弄一套简单好声方便的桌面音响系统。 折腾一圈下来,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出来的整个效果让自己很满意。 它很适合我的环境。基本上保持了书房的感觉,随意放松,让音响服务于我而不是喧宾夺主。它很简洁,3样东西,简单的连线,不太起眼的体积已经出来了非常不一样的音质,让我每天安稳地坐在电脑旁,舒服惬意地享受音乐而不是听音响。它很方便。不用离开座位,转个身、动两下鼠标就能让自己想重温的、没听过的或者刚下载的好声音回荡在耳边,完全的随叫随到。 我个人习惯边用笔记本电脑工作或休闲,边随意放着音乐,而不喜欢(或者说很难)专门抽空、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欣赏”;听音类型也是五花八门,非常庞杂,视乎自己的心情和感觉。我经常对NAS里面的曲库选择随机播放,或者让播放软件帮我智能选择曲目,在那几千张的专辑中寻找记忆的共鸣和意外的惊喜。 以桌面系统而言,我所付出的代价不菲,自己也一度很担心投资回报的失衡。我一直觉得自己只算一个音乐爱好者,谈不上是什么音响发烧友,对于那种不断PK、追求极致的发烧精神和行为只能“心向往之“,个人是肯定”不能至“的。想想自己的圈子都是些深谙摩尔定律和互联网思维的朋友,知道我弄套“电脑多媒体音箱系统”的投入估计都会觉得我疯掉了   不过,这半年来,每天3-4个小在一起的陪伴证明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也体现了其价值。 相比之下,几乎很少开机的那套客厅系统,反而显得性价比不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