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94|回复: 120

关于声音审美的一个道理——太精确、太清晰反而不好

[复制链接]

414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2-4-24 13: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关于声音的审美,有一个道理或者说规律,我很早就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一直没有把它形成文字,只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今天在这个帖子里,让我尝试一下把它表述出来。

这个道理或者说规律,简单地表述就是:太精确反而不好,太一丝不苟反而不好;追求“精确”和“一丝不苟”是好的,也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当“精确”和“一丝不苟”达到了某种高水准之后,稍微“放松”一点,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是符合人性的。

这个道理的实际实例和表现很多,不仅表现在hi-fi上,也表现在音乐中。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4-24 18:53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62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11-5-29
发表于 2012-4-24 13: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May the sky be with u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8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9-28
发表于 2012-4-24 1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2-4-24 13: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神派和阿波罗派,当然是前者完胜 哈哈~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举一个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实例。

我们知道交响乐队的演奏,是要整齐、精确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如果一支乐队的演奏员做不到基本的“整齐”,那这个乐队是糟糕的,演奏也是不灵的。

但是,转折一下,一支乐团的演奏的“整齐”或者说“精确”是不能过头的。如果达到了绝对的齐整,比方12个人拉琴划一得跟一个人似的,整齐得犹如国庆阅兵式的方阵,那是什么结果?就是世界一流的乐队吗?No!根本不是,那就成了机器人乐队了。

真正世界一流的乐队,都是整齐、精确,但又不象机器人那么整齐和精确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8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2-2-18
发表于 2012-4-24 1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645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9-11-3
发表于 2012-4-24 1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要注意这点的是制造器材的人,他们往往关心器材能否在指标上达到顶峰,却忘记了购买器材的人,绝大多数是以欣赏音乐为目的,而不是看指标或听乐器声。素质再高,不能用于欣赏,多数人只能是感叹一下了事,并不会有购买的欲望。
打开这扇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1-5-29
发表于 2012-4-24 13: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个有意思,表示同意。也举个例子,视力1.5是好事,标准视力,可以清清楚楚滴欣赏漂亮MM。
要是到3.0就麻烦了,漂亮MM脸上皮肤的细小瑕疵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怎么看得下去。
当然真正又要漂亮又要皮肤好的MM也是可以看得,但是范围小了很多,痛苦哇
哎,反之视力太差也不行,0.5,只能看个朦胧美,细节都看不清楚,容易把平庸也看成西施。
这和HIFI还真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9

主题

2万

帖子

5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11-9-29
发表于 2012-4-24 1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我的美女,音响,耳机,游戏,生活博客http://blog.sina.com.cn/athf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别的不说,就看乐队演奏员的整齐性,那么最棒的乐团或许是日本、朝鲜的。日本人对纪律的追求我们都是知道的,朝鲜乐团是国家养着的,整天别的不干就练习拉“红歌”了,据说在整齐性上能达到惊人的高度。完全是一种阅兵式正步走那样的精确性和齐整性。

但日本乐队、朝鲜乐队,在世界乐坛排得上号吗?

在指挥大师中,乐队的训练大师中,既有以精确性闻名的,也有相反,以“不精确性”闻名的。最有名的例子是德国指挥大师福特文格勒。他指挥乐团的合奏效果,就以“不那么整齐的整齐”而著称。什么叫“不那么整齐的整齐”?这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一种含混的境界。熟悉大师录音的乐迷当知,福特文格勒的指挥中,合奏往往是基本整齐、但又不是非常整齐的。当这种“度”的把握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点时,能出一种非常动人的效果——乐队的合奏既基本整齐、但又不是整齐得机械化的效果,而是一种人性化的、微妙的美感。一种如同“云”一般的合奏效果。

如果说过于不齐的合奏象一盘散沙,过于整齐的合奏有机械感,那么这种“云一般的整齐”(带一些模糊感觉的整齐),能达到一种微妙的、很人性化而有感召力的美感。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4-24 13:23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8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9-28
发表于 2012-4-24 13: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乐器的演奏也是这样的。再随便举一个例子——钢琴演奏。我们知道钢琴演奏应该尽量地节奏均匀、落指力度均匀、指触清晰干净。但是,假如一个钢琴家的节奏绝对地均匀、力度绝对地均匀、指触绝对地清晰和干净,是什么效果?就是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吗?很简单,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名曲的MIDI版钢琴演奏效果,也就是根据乐谱、利用MIDI做出来的“完美演奏”,并非真人弹奏。这种MIDI钢琴演奏可以说是技术绝对完美的,时值一分一秒都不会差或不均匀、力度是完美平衡的、清晰度是“超人”的。但这种演奏效果,稍有经验的乐迷一听就知道不是人在弹,而是机器在弹。这种“完美演奏”虽然从乐谱角度看是完美的,但却是机械的,没有感染力的。如果要人来评价的话,这是技术完美、但实际效果很糟糕的演奏。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算不谈MIDI演奏,只谈真人的演奏,在音乐圈子里也早就存在这样一个观点——技术太完美的演奏,往往显得冷漠。这个观点的拥护者是很多的。当我们说一次优秀的演绎,往往从绝对技术的精确性上讲是并非完美的。这种小的“不完美”反而会造成一种人性化的感染力,一种演奏即兴性的感觉。而那种技术上很完美的演奏(这里是说真人并非MIDI)则往往是会给人冷漠之感的。有没有一次伟大的演绎,可以同时做到技术完美、感染力完美?也许能,但非常非常难。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人性”。人对声音、对音乐的审美,就是具有这样的一个特征。不管这个特征的存在是否“科学”,其实这里面是没有啥“科学性”可说的。人的存在、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又不是编程的结果、又不是机器人,哪里有什么“科学”“不科学”的说法?存在的就是科学的。如果人们普遍觉得太整齐的乐队就是不好听的,因为象机器人,如果人们普遍觉得象自动钢琴、MIDI钢琴那样的演奏是不好听的,很机械,那么这个审美观就是科学。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规律”、这个道理,在hi-fi上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也是有的。比如,我觉得,声音的清晰度,是应该追求、但不宜过头的一个项目。在hi-fi重放系统里,过于清晰、清晰过头的声音,往往也是不好听的,会有机械感、反而不那么真实、不那么自然。

在这里不用误解。我不是在宣扬清晰度差的系统会更好听。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如果谁宣扬清晰度差的hi-fi会好听,等于在宣扬“合奏不整齐的乐队是好乐队”一样荒谬。

但,我的意思是,清晰度,就象乐队合奏的整齐度一样,并非“越高越好”。它是有一个度的。在达到非常清晰、非常整齐的地步后,稍微“松”一下,而不要一丝不苟到极限,反而会出来更好的效果。这是我的意思。

这个“度”的拿捏,是看水平的。这也正是hi-fi设计师都要靠耳朵来调整最终声音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4-24 13:46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8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9-28
发表于 2012-4-24 13: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8 15:01 , Processed in 0.11468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