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tage 发表于 2018-4-5 00:26:48

《布鲁克纳进天堂》 (Otto Böhler剪影画):欢迎布鲁克纳的作曲家(从左到右):李斯特、瓦格纳、舒伯特、舒曼、韦伯、莫扎特、贝多芬、格鲁克、海顿、亨德尔、巴赫。 (引自Wiki)

brainless 发表于 2018-4-5 12:36:34

Vintage 发表于 2018-4-5 15:29:03

1935年阿劳于短期内举办了十二场音乐会,背谱演奏了全部巴赫的键盘作品,1936年在五场音乐会上,演奏了全部莫扎特和韦伯的奏鸣曲,1937年演奏了所有舒伯特的钢琴音乐。这期间,他每年在欧洲和南美演奏上百场音乐会。

Vintage 发表于 2018-4-6 17:23:46

施纳贝尔殁后,EMI的操刀手Walter Legge即刻开始广泛录制所罗门。英国本土的钢琴家一直以来就淹没在欧洲其他国家钢琴家的阴影里,唯有所罗门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后来也只有柯曾)。人们以为他总是精益求精地在雕琢贝多芬作品,其实他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二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格里格、舒曼协奏曲都是一流的,乃至于评论家把他在Legge手下录制完成的李斯特《匈牙利幻想曲》称作“录音史上最美的15分钟之一”。所罗门因为手疾,只完成了18部贝钢奏的录音,但每一部录音都是“定义式的”,你只会发现他与别人“不同”,而不会觉得他“不如”他们其他任何一个人。于是乎,所罗门艺术的关键词毋宁就是essential,他自身与作品的深刻对应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可惜的是他也未能赶上立体声时代,他生命的最后20年基本就没有再弹琴和录音了。

Vintage 发表于 2018-4-9 16:24:58

尼古拉-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胞弟去世后,柴可夫斯基痛不欲生,写作了三重奏Op.50题献给他。柴可夫斯基与尼古拉情同手足,因为弟弟性格柔和,不像安东那样具有狮王的气质。尼古拉最喜欢的作曲家是巴赫与肖邦,所以在Op.50中就有他最喜欢的作曲家谱写的旋律的变调,整部作品的写作模拟巴赫和肖邦,就像给失去的挚友编织的花环。后来柴可夫斯基去世,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虽然与老柴并不熟识,却也同样痛不欲生,所以写了悲歌三重奏,其中引用了Op.50的旋律。这几首三重奏作品前后交织,形成一段佳话。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1 14:47:41

涅高兹说,维纳斯在泡沫中诞生时,大海一定是用F大调唱着摇篮曲。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3 00:40:20

涅高兹的父母都是有名的音乐家兼教师,他的舅舅费力克斯-布鲁门菲尔德也是钢琴家、指挥家兼教师,他的堂兄是波兰作曲家津曼诺夫斯基,他十四岁就给米沙-艾尔曼做钢琴伴奏,他的作曲班教师是Paul Juon——画家Konstantin Juon的兄弟。他在华沙跟随陶西格的学生米沙罗夫斯基学钢琴,后来因由布鲁门菲尔德的坚持,到柏林跟随戈多夫斯基学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课时的同事有:费因伯格、戈登维泽、费利尔……但他带出来的知名钢琴家最多。格拉祖诺夫曾给他写过推荐信,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都是他的朋友,还包括俄罗斯的许多诗人、画家、文学家、哲学家,特别是帕斯捷尔纳克。他写过特别多的评论文章,绘制了一幅广阔的音乐家图画,其中的肖像人物包括:戈多夫斯基、波利亚金、克伦佩勒、科尔托、蒂博、西盖蒂、古尔德、克莱本、米开朗杰利……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学生里赫特、吉列尔斯等。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文化世界、尤其音乐世界的一扇窗户,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3 01:10:18

旋律刚发行了涅高兹的小包子,选曲很精。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3 11:18:11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4-13 12:39 编辑

“会越来越简单,只为钢琴作曲。”贝多芬晚年这样来定义自己的创作。最后三首奏鸣曲就是最高的精神性(the highest spirituality)的体现。三首共八个乐章,其中有四个乐章都标记了“espressivo”(极富表情);一个粉碎性的“prestissimo”(op.109);一个凝练粗粝的“Allegro molto”(op.110);一个充满神秘感的“Allegro appassionato”(op.111);更不用说op.109以及op.111结尾部分从cantabile(如歌)到dolente(哀伤)的不朽的宽广度。三首奏鸣曲在同一张单碟上的录音有:施纳贝尔、巴克豪斯、肯普夫、里赫特、维德尼科夫、塞尔金、波利尼、古尔德、尼古拉耶娃、内田光子……它们是最考验钢琴家音乐涵养的曲目,还有一个人需要提及,就是Friedrich Wuehrer,他的演绎也非常有力量,也是他最好的录音之一。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4 12:39:01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里赫特不录贝多芬第五协奏曲、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等作品,他自己说过:他的同僚们已经把这些作品的内涵挖的足够完整了,他没有什么可置喙之处,没有新的东西可添加给他们。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8-4-18 00:13:48

本帖最后由 wwwping2011 于 2018-4-18 04:17 编辑

Vintage 发表于 2018-3-9 18:04
莫扎特说,在他构思一部交响乐的时候,他仿佛一瞬间从头至尾就能听到全部的作品,这部交响曲就像他掌上的一 ...
这是什么脑袋?外星人的脑袋吗?哈哈

实话说,我认为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莫的音乐天赋令人不可思议,貌似有人说,莫是上帝派来的,哈哈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8-4-18 04:26:23

喜欢看这些故事,谢谢楼主的分享!希望楼主提一下这些故事的出处,谢谢!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9 21:12:12

贝多芬创作op.110时无意间使用了与巴赫《圣约翰受难曲》中“Er ist vollbracht”相似的下行音阶来展现dolente(哀伤)的个性,他并不知道巴赫的这部作品,纯属巧合。另外,op.111使用的C小调,是继他创作了op.30小提琴奏鸣曲之后,事隔20年,再次使用该调性。

Vintage 发表于 2018-4-20 16:04:09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4-20 16:09 编辑

在奥柏林去世后,奥伊斯特拉赫才和里赫特合作,法国的观众问过他们,为什么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惊人的一致和崇高,而却在年过六甲之后才开始合作,他们认为这是历史的选择,他们各自为此做着漫长的准备。其实早在7岁时里赫特就在家中相识了来做客的12岁的奥伊斯特拉赫,里赫特的父亲当时就告诉里赫特说:他是最棒的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觉得自己的音乐修养比不上里赫特,有一次对他说:“为我伴奏你一定觉得很枯燥吧?”他去世后,里赫特回忆起这句话,说:“怎么会枯燥!那是全世界最美的小提琴的声音!”

Vintage 发表于 2018-4-20 16:21:37

纪念两位大师!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家小故事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