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tage 发表于 2018-3-28 08:51:29

有一次,普罗科菲耶夫在舞会上问自己的女伴儿:“他们演奏的是什么舞曲?是波士顿舞曲?还是美国黑人舞曲?”舞伴说:“难道您听不出来吗?”普罗科菲耶夫说:“我尽力不去听它们。”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0 09:46:54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3-30 09:55 编辑

里赫特在巴黎录制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时一口气连弹了6遍,然后把每一章节最令自己满意的部分连缀成一个整体,最后录的音。这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有一次音乐会结束后大家到后台庆祝他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他说:“是啊,有16个小节弹的还不错,可是其他部分真是糟透了。”一个技术完美的音乐家即使想要呈现出心中全部的音乐也是很难的。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0 17:27:42

关于里赫特的评论两则:

1、钢琴家扎克:世界上有像大自然那样原创的、崇高而纯洁的、纯朴而鲜明的音乐。后来的人们开始对音乐涂色,给它加上各种花饰,给它戴上不同的面具,穿上各式服装,任意歪曲它的思想。突然来了个斯维亚托斯拉夫,他一把扯下了音乐身上所有这些附加物,于是音乐重新变得鲜明、纯朴和圣洁……

2、涅高兹: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是首屈一指的。带有深刻的和纯洁心灵的(纯洁性!)强大的(超强!)精神力量与最完善的演奏技巧的幸运结合,的确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现象。他能博得最广泛的听众与最小范围的听众(精英圈)的喜爱,他的音乐会至始至终引起听众极大的快乐和兴奋。他的脑壳就像意大利建筑学家布拉曼特和米开朗基罗笔下的教堂圆顶一样,但它装满了音乐,这些美妙的音乐,有如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怀中的婴儿一样,恬静安详。……只有与作曲家才具相当的演奏家……才能达到这种演奏水平。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0 17:42:07

在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上,里赫特结识了克莱本,后来里赫特对老师涅高兹说:“他(克莱本)具有14岁男孩的心。”话音刚落,涅高兹和里赫特异口同声叹道:“谢天谢地!”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0 17:46:33

费里尼的电影《乐队排练》中有一个弹竖琴的女士角色,有一句台词说:“我为孩子们演奏,他们问我:当您的手不拨竖琴的时候,音乐去哪儿了?”她呵呵笑道:“只有孩子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GhostK 发表于 2018-3-30 21:41:37

一口气看完了,很有趣的分享:D

clairdelune 发表于 2018-3-30 22:52:30

小白 发表于 2018-3-26 13:16
茜茜公主有一张和卡拉扬合作的录音,唱片封面我分享过,卡拉扬看着茜茜公主的眼神也有些暧昧。Romy按照德 ...

我还是从法国影片“老枪”那里知道Romy的。这部影片在国内上映要早于“茜茜”。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1 10:53:11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3-31 10:54 编辑

史上第一套贝钢奏全集是施纳贝尔的,这项计划其实也考虑过费舍尔,后来为了弥补缺憾,就出现了另一项为费舍尔定制的录音计划,那就是史上第一套平均律全集,没想到两个第一都成为圭臬。在录制贝钢奏之时,施纳贝尔曾说如果遭遇不测他未能完成计划,则剩余的部分可以交给肯普夫。有幸的是,不仅施纳贝尔留下了完整的录音,日后肯普夫也至少两次在录音室完成了全集的制作。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1 11:19:43

据说马勒年轻时的指挥风格是调动全身的力量,可以把房顶掀起来,到了晚期,从后面看他的背影几乎纹丝不动,只有手部有轻微的细节。对于尼基什指挥的传说,流传最广的也是他只用眼神指挥。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1 11:27:21

有一次,里赫特在圆柱大厅演奏了一整套贝多芬曲目,有一位警察听得兴高采烈,在乐曲结束时,疯狂鼓掌大声叫道:“再来一首!”一个大个子工人听完之后说:“我原想我只能听懂民歌歌唱家皮亚特尼茨基的歌,结果呢,我什么都能听懂,我的音乐天分还不错!”德国指挥家赞德尔林格听过里赫特的莱比锡演奏会,他说:“我在莱比锡,从未见过有人像里赫特那样,如此成功的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而又有哪个城市比莱比锡更了解贝多芬呢?”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1 11:35:34

对里赫特来说,所有音乐都充满了形象,甚至是奇特的形象。例如在谈到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时,里赫特说:“一条巨龙正在贪婪地吞噬着孩子们”,在谈到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时,他又说:“这是正在进行中的工业化”……

Vintage 发表于 2018-3-31 17:17:36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3-31 17:28 编辑

克格尔在莱比锡的时候经常出席舍尔欣指挥的现场,两位指挥家深切的每次交谈,都促成了他们风格的转换。在战争期间,勋伯格、欣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音乐被看做是腐化的、堕落的,而战争刚一结束,克格尔就大量演绎他们的作品,为的是向人们展示他们狭隘的观念使他们错过了多少东西,克格尔是大力推荐现代音乐作品的伟大指挥之一。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 14:08:33

学者把演绎布鲁克纳交响曲的路径区分为二,一条是modern approach,代表人物旺德、卡拉扬、朱里尼、切利比达齐,共性在于强调作品的纵深性、稳健性、节奏基本偏慢速,展现建筑感。第二条路径是earlier approach,代表人物尼基什、Hermann Levi、Hans Richter、克纳佩茨布什,还有富特文格勒、约胡姆、马塔契奇、舒里希特、霍伦斯坦,他们一脉相承,强调自由速度与动态美、善变的戏剧性。

Vintage 发表于 2018-4-1 14:35:25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4-4 23:56 编辑

自从卡拉扬全面接管萨尔茨堡音乐节以后就禁止克纳佩茨布什在音乐节露面,因为克纳的愚钝与接地气的幽默感与卡拉扬格格不入。1951年的拜伊罗特音乐节,有个男仆在卡拉扬的房门上贴了一张告示,写着:“卡拉扬指挥专用”,据传,克纳在上面加了句:“以及其他XXX的。”

Vintage 发表于 2018-4-4 23:54:44

布鲁克纳四十岁才开始作曲,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是第七交响曲,当时尼基什非常看好整部作品,因为其中坚定的声音激发了尼基什的指挥激情,在作品首演之后,就有了布鲁克纳是“继贝多芬之后最好的交响曲作家”的说法。这部作品开篇的主题是布鲁克纳在梦中梦到的,梦中由一把中提琴独奏出来,于是他就立即开始谱写整个乐章。在整个创作过程中(1881-1883)他获悉瓦格纳的死讯,异常悲伤,因为创作这部作品的动机就来自于瓦格纳的《帕西法尔》。他把瓦格纳之死也写入了这部作品,即“Wagner tubas”,来展现一种深刻的痛苦。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模型,那就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在创作上,布鲁克纳始终一贯把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当做他创作的心灵底色。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家小故事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