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hugo
发表于 2018-3-19 16:49:52
有意思,楼主多分享
Vintage
发表于 2018-3-19 23:06:08
里赫特有一次吐槽给迪斯考伴奏多么困难,因为迪斯考在发德语大舌音rrrrrr的时候,也要要求钢琴震动的频率和唱出来的一致或和谐,然而也正因此,他们的合作那么严谨,给人完美的艺术享受。
Vintage
发表于 2018-3-19 23:13:44
里赫特读研究生班的时候在高水平的同学中间组织了一个“音乐欣赏会”,大家不局限于作曲家为钢琴写作的作品,然而需要在钢琴上表现非常具有音乐内涵的作品,包括瓦格纳的歌剧、马勒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四重奏作品……都在钢琴上出色的完成过,给大家极大的音乐享受,同学们都极其认真地准备。据事后师生们回忆,欣赏会的演奏水平甚至比独奏音乐会还要高。只不过后来因为战争,这项活动被迫停止,没有继续下去。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0 12:17:32
胡贝尔曼十岁的时候就给奥地利皇帝Franz Josef演奏了,此皇帝正是我国人民所熟悉的“茜茜公主”的老公,可怜的Franz根本不懂音乐,但是他还是很愉快地送给小胡贝尔曼一把小提琴。长大后的胡贝尔曼救度了很多犹太人,筹建了以色列爱乐,他笑笑说:“希特勒先生帮的忙不小,给我送来了全欧洲最好的管弦乐手。”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0 12:22:08
对了,电影《茜茜公主》里面英俊年轻的皇帝Franz的扮演者是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儿子。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1 23:42:43
里赫特与卡岗的合作日益增多,奥伊斯特拉赫有点失落,有一次专门给里赫特说:“我和斯柯达要录制莫扎特奏鸣曲的唱片了!”:P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2 20:32:12
涅高兹论索弗罗尼茨基:索弗罗尼茨基具有一个表演艺术家所必须的高度的“即兴创作”的才华和灵感。当然,在这种艺术家身上往往有高潮和低潮,他们是不像那些“统一规格”的艺术家那样平稳的。可是,如果说第一类人的灵感有时会为某种空虚所替代,那么第二类人身上的高度标准也往往会转化为最平凡刻板的公式。肖邦的F大调夜曲你可以听他演奏十次,但是每一次都像是初听到的一样。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2 20:56:42
梅纽因是二战后第一位访俄的音乐家,他曾于1945、1962、1971、1987、90年代多次访俄,每次都要演奏贝多芬协奏曲。只有1962年携妹一起访俄。梅纽因和奥伊斯特拉赫是挚友,他们共同演奏巴赫双协奏曲的机会遍及世界多处,布加勒斯特、巴黎、布鲁塞尔、莫斯科……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3 14:15:14
以下的文字引自涅高兹的评论文章《向大师致敬!》:这不是专业人员的一篇书评,而是一个感激至深的听众的一篇独白,他连续在许多年里,一直对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进行了解和观察。克伦佩勒天生具有少数几个指挥家才具有的天赋,他通过为数不多的几场彩排,就能使一个乐队的面貌彻底改观。……自大师最后一次访问莫斯科之后,很多年过去了,在此期间,在认识方面、在西欧艺术界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克伦佩勒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明显变得矜持多了,他那奔放的热情和激情变得深沉了,但他那极为紧张的意志、刚毅的严峻和机智的思维却依然如故……某些同志严厉指责克伦佩勒对学院派风格的打击,他们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里不是关于学院派风格的讨论,而是关于他指挥的严谨博大精深性……只有最著名的大师……在各乐章与全曲之间、思想与感情之间、完整的构思与构思的完成之间,都没有任何矛盾,这就是克伦佩勒指挥技艺中最根本、最典型、最有益的特点。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4 22:25:06
今天想起一则好玩的,不过大家可能都知道:克莱斯勒技术好所以疏于练琴,有一次他和拉赫玛尼诺夫搭档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出,中途竟然忘谱了,他停下来走近钢琴家,问:“我们在哪里?”拉赫玛尼诺夫说:“我们在卡耐基!!”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5 10:57:01
Edwin Fischer是战后第一个返回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人,他带着维也纳爱乐演奏莫扎特协奏曲。随后每年都和施耐德汉、马纳尔迪组成三重奏造访萨尔茨堡,直到他健康逐渐不好,不能演出为止,但是他带去的音乐家却坚持年年出现在音乐节的舞台上。除了在音乐厅演奏之外,他们还无偿免费为青少年机构演出和音乐节上完全相同的曲目。但费舍尔竟然没有一次单独的独奏会。三位音乐家的联袂演出曲目很丰富,但都保存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至今发表出来的,都是钢琴家斯柯达为了传播老师的艺术从私人那里购买,然后再交给出版公司出版的。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5 14:02:30
卡佩四重奏的四位成员都是约阿希姆晚年的学生,卡佩30岁的时候就显得派头十足,像元老院的长老,穿着厚靴,怀表擦的亮亮的,留着大胡子,不演出的时候把胡子掖进马甲里。后来有一次演出,胡子卡在E弦了,搞得很尴尬,他不得不把胡子全刮了。有人批评卡佩组没有约阿希姆那种匈牙利式的的激情,但他们的激情却是法兰西式的。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6 13:00:13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3-26 13:12 编辑
西贝柳斯致Wasatjerna教授的一封信,1930年5月2日:我收到哥伦比亚公司要在卡扬努斯教授的指挥下录制我第一交响曲的消息,感到极其满意。近三十年来很多人指挥过这部交响曲,但没人能像卡扬努斯那样深刻,阐发出更多的感受与美。我真诚相信哥伦比亚公司会趁卡扬努斯教授此次效劳之机,考虑录制更多我谱写的乐曲。
其实,这项录音计划是芬兰政府为了推广芬兰音乐所做的官方行为,当时让西贝柳斯从众多指挥家中做选择,作曲家选择了时已74岁的卡扬努斯,录音是在英国完成的。
小白
发表于 2018-3-26 13:16:54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0 12:22
对了,电影《茜茜公主》里面英俊年轻的皇帝Franz的扮演者是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儿子。
茜茜公主有一张和卡拉扬合作的录音,唱片封面我分享过,卡拉扬看着茜茜公主的眼神也有些暧昧。Romy按照德国人的审美应该是个超级大美女。小伯姆还是挣扎过一下了,最后理性放弃了。
Vintage
发表于 2018-3-26 13:27:56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3-26 13:46 编辑
小白 发表于 2018-3-26 13:16
茜茜公主有一张和卡拉扬合作的录音,唱片封面我分享过,卡拉扬看着茜茜公主的眼神也有些暧昧。Romy按照德 ...
谢谢分享!89年首版,07年华纳再版。的确很有趣。
再贴个网络上的链接吧,给没有听的朋友尝鲜:
http://music.163.com/#/album?id=35027812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