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园丁

同情弱者,但是不要一厢情愿

[复制链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7-22 16: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园丁 于 2011-7-22 11:01 发表

非德奥作品的柴可夫斯基,富特演的不多,留下的录音还大部分音质很差。不过一致公认,富特1938年的柴6,比卡拉扬的任何柴可夫斯基录音水平都高(起码富特迷都这么认为
柴可夫斯基要比就和穆拉文斯基比,和老卡比那不是自降身价么~ 老卡指挥最不利索的就是柴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7-22 16: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伯夷 于 2011-7-22 14:50 发表

朗朗和李云迪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啊,现在古典音乐界可谓英才凋落,如果他们早生几十年未必有如此幸运。
钢琴还是有齐默曼和基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7-22 16: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园丁 于 2011-7-22 11:06 发表

富特也是从小地方小乐团一步步爬到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的,显然在非顶级乐团很成功,要不然不会上升得这么快。


听听他与米兰斯卡拉和罗马广播乐团的两版《指环》,都是欧洲的二三流乐团吧,失控了么?
大哥,斯卡拉歌剧院乐团是二流啊~ 那一流乐团是什么???  当然,我只听过富特和柏林爱乐的录音,或者在拜伦伊特音乐节上的录音,所以不好多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发表于 2011-7-22 16: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辛已步入中年了,说的是郎李这代的呀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2 16: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7-22 16: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2 16:36 发表
基辛已步入中年了,说的是郎李这代的呀
那就属于“中间代”了。钢琴家的艺术生涯还是很长的,这代不行还有下一代~别一代不如一代就行了, 至少还没有青黄不接。不像歌唱家,黄金时期就十几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704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1-1-3
发表于 2011-7-22 17: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这里道德洁癖的人倒是不少

我其实很想做个测试,我们说器材需要盲听

如果我们把各类钢琴演奏家的作品混编一下,让各位盲听,
然后选择优劣,排座次,我真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1-2-2
发表于 2011-7-22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作事一人当,楼上某君有株连九族的味道,那可要不得哦

话说回来,虽然演奏时姿态稍显恶俗,但不可否认,人家肯定也是因为自认有了一点心得和资本才这样刻意地把音乐诠释化解到肢体语言上去的,可惜的是大部分爱乐者还没有进化到可以普遍接受这种语言的程度,那就真的是LL的悲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1-2-2
发表于 2011-7-22 17: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effBuckley 于 2011-7-22 17:07 发表


我发现这里道德洁癖的人倒是不少

我其实很想做个测试,我们说器材需要盲听

如果我们把各类钢琴演奏家的作品混编一下,让各位盲听,
然后选择优劣,排座次,我真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D



这个有意思,我支持一下!

其实评价器材也罢音乐也罢,主观的色彩永远是占上风的,人的感觉记忆能力(尤其是听觉)对于性质性状有确切的记忆和比对能力,比如高音,放一百次一千次也不会错判为中音或低音,但是谁又能精确分辨出是多少赫兹的高音?所以,对于这个性状程度的评价则永远缺乏精确的度量,无法量化,就只能模糊感觉,换言之,在音响和音乐上无法追求客观公正,个性化的东西只能是各择其所爱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18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7-22 1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家里的CD總是缺了一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18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7-22 1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家里的CD總是缺了一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9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7-22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effBuckley 于 2011-7-22 17:07 发表


我发现这里道德洁癖的人倒是不少

我其实很想做个测试,我们说器材需要盲听

如果我们把各类钢琴演奏家的作品混编一下,让各位盲听,
然后选择优劣,排座次,我真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D


对的,你讲的这个很好,就该这样。

有好多人拿到唱片一看是朗朗,听的时候就不断挑刺——看,这就是朗朗。
然后再来一张霍洛维茨,听的时候就不管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是大师的演奏——看,这段处理多么别出心裁。

我曾经把贝钢奏第12号的第一乐章挑了十来个版本,统统放到播放器里,随机播放。
最后反倒觉得史评德奥味很好的巴克豪斯版也没那么牛,节奏变化较之其它版有点诡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9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7-22 2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还看到过某人的博客,他讲他把自己弹的一段什么作品录下来,然后故意作了下处理,搞出来效果好像历史录音一般,拿去给另一号称很懂音乐的朋友听。
最后那朋友竟然听得击掌叫好,评述说哪里哪里处理的绝妙。最后真是尴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7-22 2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itansFox 于 2011-7-22 21:12 发表


对的,你讲的这个很好,就该这样。

有好多人拿到唱片一看是朗朗,听的时候就不断挑刺——看,这就是朗朗。
然后再来一张霍洛维茨,听的时候就不管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是大师的演奏——看,这段处理多么别出心 ...

下次我来试试? 正好上次共享的东西到期了,可以换个文件共享~ 但这个东西受录音影响很大啊,像交响乐什么的,是DECCA是RCA一听就知道了。歌剧就更不行了,听声音就能知道那几个人在唱,可能只能局限在器乐独奏和协奏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发表于 2011-7-22 21: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持续对比曲目演奏风格所花时间过长时,乐感也下降了。一次吃太多面包,最后也分不清哪片面包好吃哪片不好吃。个人觉得比较可靠地还是用平时常听,十分熟悉的曲目,听一遍某人演绎,来决定是否喜欢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2 2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7-22 2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2 21:30 发表
当持续对比曲目演奏风格所花时间过长时,乐感也下降了。一次吃太多面包,最后也分不清哪片面包好吃哪片不好吃
但是我想如果一位乐迷是**粉丝,那一定能一耳分出这是谁的演奏。就是说,如果是“狼粉”,一听就知道这是朗朗的风格,而如果是“狼黑”,然后对比的作品是他们认可的大师,按照他们的描述,应该一听就会觉得这个作品是朗朗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8 17:36 , Processed in 0.113138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