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在整天吵架的家电HI-FI论坛发现一个有点营养的帖子,特转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412

帖子

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8
注册时间
2004-3-31
发表于 2010-7-29 1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凌波煜 于 2010-7-29 03:45 发表



其实他的目的并不是想用机器模拟小提琴演奏了。另外,两个月前他来我们这里,喝完下午茶之后,做了个presentation,他在音乐声学方面这两年的进展还蛮大的。
他做的东西到底是纯理论还是有望应用的?
除了苹果,我啥都不剩
除了苹果,我忘却了一切。
CDM4飞利浦老米格整箱扔了,CEC 51XR转盘遗弃国内不知死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10-7-29 1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友好像有点“敢于并善于”把对声音的听感往科技上拽,或者说把科技往听感上罩。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极快,分枝多如牛毛,能把这分枝和那分枝拽在一起,就是高人,就有可能弄出来点“前所未有”科技成果来。

能把对声音的听感和科技拽在一起,同样也完全有可能弄出点科技成果来,说不定这“科技成果”还很重大。

[ 本帖最后由 ljw100 于 2010-7-29 12: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7-29 1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0-7-28 17:53 发表
那是你的看法,但人家认为思想纯净的书呆子才最适合做公务员,他们往往能做到秉公办事而不势利。另外据我了解,日本还有很多其它的廉政措施,例如,政府官员,包括事业单位的研究所所长,大学校长等都是每两年换任, ...



在日本才如此,在国内不到两年就呆事坏事做尽了,被人活活玩死。

指望没有社会经验和官场经验的书呆子或者小年轻秉公办事不势利是不可能的,最多做个牺牲品。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92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0-4-1
QQ
发表于 2010-7-29 1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有5天没上俱乐部了。我都干什么去啦?
答:去上海取了块ABA版,在去的火车上,笔记本的电源启动处受重击,笔记本歇菜了
回来再读此贴,心情是复杂的:
我很想回复下“窗外貌似没有下雨,难道是我被雷翻了吗?”
我又很想回复下“我又再次体验到了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了”
我同样想吐槽一下“怎么会有人那么轻易地将‘真理’这个词挂在嘴边呢”
但是,讽刺别人所带来的快感让我感到反胃(即使它们常常大快人心)。
至少,WZCHEN受到的讽刺越多,其接下来表达的想法则会更加愚蠢,这是千真万确的。(说不定这句话是最讽刺的)。
但,即使仔细地表达一下我的想法是徒劳无功的,我也愿意尝试一下。
关于“真理”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么有呢?
比如说:
1:真理是普遍有效的存在,通过其一,便能推导出其多。
2:真理是能够带来幸福的东西,了解真理之人便能释怀,从而避免无谓的痛苦。
3:真理是反映人类承受痛苦能力的东西,能够承受越多的痛苦的人,理解的真理也越多。
4:真理根本不是东西,它只不过给那些缺乏意志的人的一丝希望,自以为掌握真理的人,不禁会觉得人生充满了意义。
以上每种说法,我真心诚意地说一句“都没有什么不妥”“都是千真万确的”。
当然,我也承认他们彼此是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可以说他们是“不科学的”。
但是,“科学什么的见鬼去吧”。科学的方法,或者科学本身,虽然不能说是愚蠢的,但至少不是普遍有效的。当然,当你们认为科学是普遍有效的时候,科学就变得愚蠢了(真绕啊)。
因此,“真理”对你们来说是第4条,当你们的“真理”受到反驳的时候,你们便会疯狂地开始反击,盲目的捍卫“真理”。然而,我们反驳一个观点的同时,无意间地,是在否定你们“生存的意义”,在推倒你们“存在的价值”。(很抱歉用了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
现在你们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吗,我是想说,当你们以“论战者的姿态”“逻辑的武器”“真理的后盾”来看待事物的时候,你们仅仅是在做自我满足,而无法进一步了解其他事情。
最后怨念一下:我在ABA板的帖子里看到陈兄询问多余板子的事情,难道最后几块版版被陈兄叼走了吗?在我用了1块ABA版之后,我更加确信,我需要第二块 。可是,我买的那块是店里的最后1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27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6-10-12
发表于 2010-7-29 17: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nk 于 2010-7-29 10:19 发表
他做的东西到底是纯理论还是有望应用的?


音乐声学还是偏理论的。目前来说他最大的进展就是比较彻底解决了为什么同一家族乐器,比如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幅度,频率,音调都一样,听起来音色还是不同这个问题。
以这个二月起笔 写一场 婉婉转转的春意 此时 花无需满枝 柳无需新绿 我也无需酝酿 更为温暖的诗句 只在午后 扫一处向阳的坡地 等你 由远及近的马蹄 还是旧年喝过的醅酒 还有 你旧年 一再隐藏的醉意 想必你煮酒的时刻 一直都是微微醉着 否则 你拱手作别的那场北风 怎会以路过的方式 反复与我相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2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4-4-9
发表于 2010-7-30 09: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凌波煜 于 2010-7-29 17:26 发表


音乐声学还是偏理论的。目前来说他最大的进展就是比较彻底解决了为什么同一家族乐器,比如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幅度,频率,音调都一样,听起来音色还是不同这个问题。


这个在基础理论都能解释了,频率决定音高,振幅决定响度,泛音决定音色。正因为泛音序列的不同,频率相同,响度相同,音色就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09: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angye 于 2010-7-30 09:09 发表


这个在基础理论都能解释了,频率决定音高,振幅决定响度,泛音决定音色。正因为泛音序列的不同,频率相同,响度相同,音色就不同。




这个从原理上说确实就是如此简单,包括MIDI、电子琴等模拟各种乐器,都是靠采样记录下各种乐器的独特泛音列特征,并在MIDI和电子合成器上去模拟这种泛音列特征,以达到逼真模拟乐器音色。

最难的地方是,活人在演奏乐器时,有各种不同的手法,出来的音色又是不同的。比方一个钢琴家、一位小提琴家,即使用的是一件固定的乐器,在实际演奏中,乐器音色仍会随着演奏手法的变化而发生细微变化,大家注意一下特别是一些演奏大师,他们演奏中乐器的音色是变化中的,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和演奏家的情绪在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对电子合成器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模拟的,所以电子合成出来的效果就活象是机器人在演奏,从音色到节奏都是死板的,活人表演中的那种细微音色变化和速度节奏变化,它模拟不出来。

若有人问,在将来技术上有没有可能制造出能模拟活人效果,令人难以分辨的“演奏机器”,我的回答是否定的。除非这部机器象活人一样能思考,有感情,有音乐理解力,否则它能模拟的只能是固定的音色和速度,而无法模拟出活人特别是演奏大师表演中的细微速度变化、力度变化、音色变化。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0-7-30 09:21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27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6-10-12
发表于 2010-7-30 17: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angye 于 2010-7-30 09:09 发表


这个在基础理论都能解释了,频率决定音高,振幅决定响度,泛音决定音色。正因为泛音序列的不同,频率相同,响度相同,音色就不同。


泛音说的不是这回事,没有泛音决定音色这一说。但是泛音确实跟音色是有关系的。

同样G小调,大提琴拉出来跟小提琴拉出来,泛音是一样的,但是音色是不同的。不同的小提琴拉出来的音色也是不同的。

我不是做音乐声学的,我是做人耳主观声学和心理声学的。但是那教授本身是个小提琴手,学术领域的话他是目前世界上音乐声学的泰斗,我想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那天做presentation他确实是这么说的。

[ 本帖最后由 凌波煜 于 2010-7-30 17:53 编辑 ]
以这个二月起笔 写一场 婉婉转转的春意 此时 花无需满枝 柳无需新绿 我也无需酝酿 更为温暖的诗句 只在午后 扫一处向阳的坡地 等你 由远及近的马蹄 还是旧年喝过的醅酒 还有 你旧年 一再隐藏的醉意 想必你煮酒的时刻 一直都是微微醉着 否则 你拱手作别的那场北风 怎会以路过的方式 反复与我相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8: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泛音列绝对是不一样的。一件乐器的音色取决于它的泛音列特征。说到底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嗓音也是独特的,熟悉的人一听就知道是谁的声音,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的泛音列特征是不一样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27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6-10-12
发表于 2010-7-30 19: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7-30 18:37 发表
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泛音列绝对是不一样的。一件乐器的音色取决于它的泛音列特征。到底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嗓音也是独特的,熟悉的人一听就知道是谁的声音,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的泛音列特征是不一样的。


刚才查了一下。

红色部分应该是我理解有误。我把harmonics跟泛音列搞混了。


那么Professor Roy D. Patterson应该就是在搞清楚决定泛音列特征的各个因素而将其量化。但是“The perception of family and register in musical tones”这篇论文还没正式出来,具体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以这个二月起笔 写一场 婉婉转转的春意 此时 花无需满枝 柳无需新绿 我也无需酝酿 更为温暖的诗句 只在午后 扫一处向阳的坡地 等你 由远及近的马蹄 还是旧年喝过的醅酒 还有 你旧年 一再隐藏的醉意 想必你煮酒的时刻 一直都是微微醉着 否则 你拱手作别的那场北风 怎会以路过的方式 反复与我相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7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0-5-16
QQ
发表于 2010-7-30 1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高论,苟同。不过扫一眼能知道声音大概的也有人在。
一个工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7-30 19: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8# 的帖子

肯定会,不过不一定是因为避震。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34

帖子

1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10-2-3
发表于 2010-7-31 13: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我的贴子在这里引起巨大反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117

帖子

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7
注册时间
2009-8-4
发表于 2010-7-31 13: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勃总 于 2010-7-31 13:15 发表
没想到我的贴子在这里引起巨大反响!

给原作者引出来了。。
专业摄影 入门低烧
http://blog.sina.com.cn/yuxinlong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7460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10-1-20
发表于 2010-7-31 13: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0-7-28 17:53 发表
那是你的看法,但人家认为思想纯净的书呆子才最适合做公务员,他们往往能做到秉公办事而不势利。另外据我了解,日本还有很多其它的廉政措施,例如,政府官员,包括事业单位的研究所所长,大学校长等都是每两年换任, ...


切,你也不只停滞于否定我的观点,肯定日本人的观点的层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8 15:18 , Processed in 0.10584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