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俱乐部理事

- 积分
- 3771
- 注册时间
- 2001-11-21
  
|
发表于 2010-4-4 1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10-4-4 07:47 发表 
eh……
说点拙见:现场的声音跟耳机里听到的是肯定不能直接这么一板一眼的比的。
关于录音的艺术,厂家录音风格区别,录音的真实与不真实,有太多文章了。这个暂且不论,就说艺术家好了。霍老盛年的雷鸣般的音 ...
对,一板一眼地比,肯定是一板一眼地输掉. 主要是个整体感觉而已. 老刘对现场的描述,说了很多很多次了,他的个人感觉就是"浑厚,重量感". 偏偏每个人的主观感觉确实也是不同的. 昨天还有个发烧友来跟我聊,说他最喜欢音色偏冷,偏散,但清澈通透的东方艺术中心,而最不喜欢许多上海老乐迷推崇的老音乐厅,因为那里的声音太厚,太闷了,欠通透. 同样是老乐迷,每个人对音乐厅的喜好还很不一样.
对我来说,我一直认为现场听到的一流乐团的弦乐合奏的音色,那声音,任何音响器材都无法准确还原. 最多是有些意思而已. 也正因为此,我很喜欢用弦乐合奏的音色来听器材.
我对现场古典交响声的整体感觉是: 既重又轻,举重若轻,寓重于轻,轻重并济. 这种"意思",是音响器材不可能准确表达的东西. 一个是人造合成材料的振膜,一个是数十件真实乐器的琴弦,空气柱等的天然振动+庞大音乐厅空间的天然回响. 怎么可能去准确模拟.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0-4-4 10: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