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T1三代把玩心得
本帖最后由 standalone 于 2023-9-11 20:31 编辑开宗明义: T1三代的单元肯定是新的,素质极其顶级,密度极大,拥有高级喇叭的声音特质,从三代切换到其他任何耳机,都会觉得密度不够。三代的律动感极好,氛围感好,框架非常规整,舞台形结像,能量分布呈现出标准的金字塔形,低频下潜深不见底,听任何音乐都十分从容和宽厚。 我从5万的系统到20万+的系统都搭配过,应该说前端越好就越好,耳机敏锐捕捉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
鉴于三代在各方面都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要我是拜亚,就会给三代另起一个新系列比如T0,而不再叫T1系列。
三代绝对不是一只可以直推的耳机,如果上了较低档的前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棉被一样糊且低频严重过量轰头。所以不要觉得32欧低阻就好搞,三代搞好的难度比一代二代更大。
我自己体会,三代搭配的重点是:1、音源;2、供电。耳放相比之下没有那么重要,但是给三代上厉害的耳放,依然是物有所值的。
展会上可能受限于系统档次和供电,三代出来的声音不够理想,造成许多差评,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接下来进一步阐述对于网络上对于T1三代几个观点的个人见解:
1、是否需要mod调音棉:根本不需要mod任何东西,在搭配好的大(贵)系统上,三代就是非常透明和具有充分揭示力的声底,完全不需要通过减少棉花来增加透明度。
2、是否需要换线:由于三代的3.5mm插针过于特殊,目前手上的线没法用,后续打算试试换线(据说激光鼠已经有出品)。
3、为何有的朋友会有中频垃圾的听感:这可能是在低端的前端伺候下,低频下潜不下去,能量淤积以后对中频造成的遮蔽效应。
4、高频是否偏暗:是的;高频延伸不够吗:绝对不会,泛音是十分充分的。高频是否像一代二代一样可能产生金属声:绝对不会,高频非常宽厚。
5、是否偏暖:略偏暖,大概在hd600这个暖的程度,特别是跟一代二代比,明显偏暖。
6、三代的低频是否过量:只要搭配好了,绝对不会,低频能量会化作深不见底的低频下潜。
7、三代是否调音流行化了:并不这么认为,三代依然是一只乐器音色非常正、让乐器充满丰沛的震动、像银盐一样略微有颗粒感的古典气质的耳机,框架大且规整,并且比一代二代更加适应大编制音乐。
8、三代的单元肯定采用了新材料,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密度、能量感、重量感突破了过去动圈耳机的上限,也超出了我搭配过的大部分平板耳机。
总之,希望拜亚动力的粉丝都能看到三代的优点和潜力,诚如某位著名拜亚党所言:“(T1三代)低阻化造成的适配性变差”,因此并不推荐给所有人。
2023.9.11新增:
低频淤积是前端能量供应不足的典型表现,玩音箱玩得久的或多或少都有体会,前端能量没给够,不会产生低频少的问题,而是会产生低频淤积的问题,声音就会像“beats”或者av系统。
最近王羽佳的拉赫马拉松录音很火爆,然而听了一些烧油对于这个录音的特点,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也感到非常感叹。
好文章,学习收藏了! 看来潜力不小,如果有250欧的版本就好了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6-16 11:59
看来潜力不小,如果有250欧的版本就好了
目前看,全世界所有新单元的趋势都是越来越低阻,600欧大力出奇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二代一直玩不好! 这玩意儿二手已经掉到4K了 想找怎么都能找出优点,最终还是看留不留得住,喜不喜欢听。 难出好声的名牌旗舰,很适合用来带动前端消费,HD800就是个经典例子。;P 东皇为何还不现身? standalone 发表于 2021-6-16 13:49
目前看,全世界所有新单元的趋势都是越来越低阻,600欧大力出奇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T1这个跨度实在有点大,直接从600到32。。。低阻确实不太好搞,不过您这个贴子引起了我对T1三代的兴趣;P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6-16 20:10 编辑
oddo 发表于 2021-6-16 16:42
东皇为何还不现身?
天氣太熱,最近改玩新玩具Etymotic Evo
能講的其實也都講了,不建議動濾音棉,因為這是這代最主要的改進
隔壁壇那位老兄改得面目全非的,這樣心急個人是非常能同情理解
但實在不建議這樣做
要說的話,3rd商業上很難翻盤了,畢竟現在新的東西一直出,
大家越來越沒興致深入去研究或摸索 "第一印象就很差"的耳機
另外,我跟上面開版的S兄意見有些不同
3rd單體基礎架構跟2nd還是一樣的,可能音圈支撐和強度有改進,但不到全新設計的程度
主要差別是在於腔體結構
3rd的低頻是借力使力,像低音反射箱那樣擠出來的
單體低頻段的負擔相對減輕,在中高頻段上會更有餘裕,更能發揮實力
那代價就是聲音不會像前兩代那樣乾淨,不過這個是跟自家對比比較嚴苛,
平常聽其實不太能察覺
3rd在中低頻段有很好的制動力,這會讓對聲音的骨架、密度、形體感都有正面的影響
前面講過低頻是借力使力的產物,一方面豐富的量感可以幫助營造更龐大的規模感,氣勢
但是另外一方面....
這樣講吧,笑傲江湖裡面沖虛道長的太極劍法修練至化境,劍勢看似最凶險之處,
卻也是破綻所在,3rd的低頻有點這樣的意思
雖然量感豐厚,但還是稍欠制動力 (跟中低頻正好形成對比)
正好足夠撐起龐大的中頻場面,但這實際上是有點危險的平衡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6-16 19:46
天氣太熱,最近改玩新玩具Etymotic Evo
能講的其實也都講了,不建議動濾音棉,因為這是這代最主要的改進
...
我在非常低端的系统上试三代的时候,“第一印象就很差”的同时,亦感受到了巨大的能量密度和重量感,同时音色并没有跑偏,流畅感也没有问题,这才让我对三代发生兴趣。如果不能看到优点,则颇感遗憾。
三代确实凶险,翻车率非常大,我感到很意外的是对电异常敏感,对于电处部分升级的反应是非常灵敏而巨大的。同时也是一个值得在电源处理上进行投入的耳机。
至于三代的单元内部,没有拆过耳机呢。听感上来讲,全频段密度的增加,不太像老单元做出来。如果确实是老单元小改款,那我要对三代的工程师竖一个大拇指。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6-16 18:28
T1这个跨度实在有点大,直接从600到32。。。低阻确实不太好搞,不过您这个贴子引起了我对T1三代的兴趣
低阻确实不太好搞,但好消息是耳放真的不需要那种“大力型的”,多花心思在音源环节,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standalone 发表于 2021-6-16 21:07
低阻确实不太好搞,但好消息是耳放真的不需要那种“大力型的”,多花心思在音源环节,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同感,對電源也很敏感,也因此電源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容易一片糊.... https://www.soundstagenetwork.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439:beyerdynamic-t1-3rd-generation-headphones&catid=263&Itemid=203
T1 3的中频凹陷是测量实锤的,不知道什么系统能补齐起码10个db的凹陷: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