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hao133 发表于 2018-1-10 20:28:57

白村长请不要这么轻浮,谈艺术的时候我都很严肃的,请用尊称:尼古拉斯 赵四。

小白 发表于 2018-1-11 10:51:09

szhao133 发表于 2018-1-10 20:28
白村长请不要这么轻浮,谈艺术的时候我都很严肃的,请用尊称:尼古拉斯 赵四。

尼先生,我认真说两句老艺术家和新艺术家的问题。首先是技巧方面,新一代艺术家受的科学化训练,固然使得全世界的演奏家呈现一致性的趋向,减少甚至抹杀了以前各学派的个性,但整体上说现在正规批量培训粗来的演奏家,纯技巧方面比老一代要强。即便海菲兹那种神人达到的高度仍不敢有人说能超越。简单例子老柴的小鞋很难的曲子,在20世纪初只有顶尖的几个小提琴家敢拉,能应付其技术难点,现在能拉它的小提琴家恐怕数以千计。
除了技术之外还有一个音乐表达和理解的问题。还有一个风格的问题。很多崇拜老一代演奏家的乐迷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表示老一代大师的音乐个性和理解更深邃、高明、富于个性。这是对的,确实音乐表达的个性化在消失,但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不光体现在古典音乐演绎。科学化训练体系的普及,和对Urtext原稿本的研究探索,使得当前的音乐演奏呈现整齐划一、正确但是缺乏个性的状况。我个人丝毫不觉得当代最优秀的那些演奏家在所谓“修养”上会弱于前辈,问题是出在这个世界整个儿变了,以前那种演绎风格已经过时了,现在主流的必须是那种正确、干净、清晰、明彻的“现代风格”。
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演绎的风格是在变化中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风格和审美。20世纪初流行过那种带些滥情、自由化的演奏风格,那个时代有很多大师。但那些人如果出现在今日的音乐厅会显得很古怪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当今的主流演奏风格是和这个讲究高效、现代化的时代高度吻合的。所以确实会有一些乐迷缅怀单声道时期的大师们,我也缅怀,但那个时代过去了,在短时期不可能回来,站在客观的视角看,当代的艺术家们只能说风格、三观都和老大师不同,但不能说“不如前辈大师”。艺术领域内确实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主流风格和审美会变化,我个人觉得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说,新演绎、新一代演奏家,和老一辈的录音交替着听,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简单地说老一代大师高明、对新一代人物嗤之以鼻,是不正的三观。

ericzhu88 发表于 2018-1-11 11:44:18

娘西匹,有啥好争论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听音口味,不同的懒勤程度,不同的发烧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没必要非争论个高低。因为,人都是会变的。

就比如:

若干年前,我玩丹拿信心,整天抨击传统英国箱“暖糊蒙”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的归宿竟然就是“暖糊蒙”的传统英国箱。:Q:Q:Q

若干年前,我中毒模拟音源,劝阳光枫林一起入黑时,这家伙的回答是:黑胶太麻烦数字音源声音也可以很棒,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家伙现在成了最坚定的黑社会份子,天天给我放毒要拉我入黑。:lol:lol:lol

若干年前,小白的观点是现代优质晶体管机的声音比胆机更正确,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家伙一转身自己买了台十万块的胆机,输出功率才9W, 一W一万多啊。{:1_103:}{:1_103:}{:1_103:}

所以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切都是会变的:lol:lol:victory:

小白 发表于 2018-1-11 12:32:01

ericzhu88 发表于 2018-1-11 11:44
娘西匹,有啥好争论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听音口味,不同的懒勤程度,不同的发烧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没必 ...

9瓦的胆机不是我买的。转手就给下家了,哈哈。我现在家里还有两三个胆机摊在地上,但是我不会付钱买,哈哈。过手玩玩。

cenwei999 发表于 2018-1-11 12:45:57

新艺术家到底好不好听了自己心里还没个逼数吗?
哪个时代都有好的。
但是朗朗和吉列尔斯比
sergej krylov 和大奥比
你就说谁好吧
至于录音。80年代数码录音出来之后都不差
我们不扯黑胶cd数播这些,听那个都挺好
就说艺术家
这个你找个上音的音乐评论的教授问问吧
还是李云迪比阿格里奇和邓泰山牛逼了

ericzhu88 发表于 2018-1-11 13:00:08

小白 发表于 2018-1-11 12:32
9瓦的胆机不是我买的。转手就给下家了,哈哈。我现在家里还有两三个胆机摊在地上,但是我不会付钱买,哈 ...

你就自己玩得爽,怎么不想到给别人玩玩呢,比如说给ericzhu88玩玩:lol:lol:victory:

hcharles 发表于 2018-1-11 13:02:26

本帖最后由 hcharles 于 2018-1-11 13:05 编辑

cenwei999 发表于 2018-1-11 12:45
新艺术家到底好不好听了自己心里还没个逼数吗?
哪个时代都有好的。
但是朗朗和吉列尔斯比

新的东西一定比旧的好,那是思维惯性,保守一点,客气一点,叫绝大部分。
而旧的比新的好,哪怕是部分存在,或是不同价值取向,那是拨乱反正,是三观不正。虽然言语上很克制,但还是没绷住。
音响上,自然也是这样。

现在的艺术家不如以前,那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太有情怀,看不懂事物本质,等到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以前的都是昨日黄花。一些人显然有着超然的思维和视角,但你说他是不是真懂,不晓得:)

渐渐的,那是小时候看评测,文字中讲究平衡、中性,辩证看待,尊重事物的多面性的白色儿怎么 黑化了;P
小弟心里有点点 失望惆怅。。。

hcharles 发表于 2018-1-11 13:06:49

空山兄 一个转帖,说不定扯出一场月经帖。;P

黛眉如花 发表于 2018-1-11 13:09:05

空山鸟语sshong 发表于 2018-1-11 13:14:45

hcharles 发表于 2018-1-11 13:06
空山兄 一个转帖,说不定扯出一场月经帖。

月什么的好哇,据说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了:lol

空山鸟语sshong 发表于 2018-1-11 13:16:50

小白 发表于 2018-1-11 12:32
9瓦的胆机不是我买的。转手就给下家了,哈哈。我现在家里还有两三个胆机摊在地上,但是我不会付钱买,哈 ...

我一直以为,白版是不会玩蛋机的,哪怕过手,哪怕免费:$

bin5558010 发表于 2018-1-11 13:36:31

初哥感觉听过黑胶,没有拿起CD碟入仓的兴趣
黑胶是古董机,CD也是入门的万元机

lancalee 发表于 2018-1-11 14:31:16

我支持小白关于新老演绎风格,新老艺术家对比的论述。过分迷信老艺术家犹如过分迷信古董器材一样,都是以偏概全,固步自封。事实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比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资本,不同音乐类型与风格而已,本质上都是可以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艺术创作。我听的很杂,大概70%的cd是古典,剩下是爵士和流行。从古典音乐的角度来看,小提琴领域老一辈的录音里面确有自己非常喜爱的,例如米尔斯坦,但我同样觉得穆特、沙汉姆的演绎也能让人听得入迷,钢琴领域就更是如此,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新人正在变成老人,新老之间的界定并不一定那么清晰,也没多大意义,一切以艺术本身是否打动自己为标准,独爱哪个年代的或是某个人的演绎作品,仅能说明个人偏好,不能代表任何东西。

lancalee 发表于 2018-1-11 15:31:37

lancalee 发表于 2018-1-11 14:31
我支持小白关于新老演绎风格,新老艺术家对比的论述。过分迷信老艺术家犹如过分迷信古董器材一样,都是以偏 ...

艺术水准也不是像刻度尺那样精准无误,这个东西本来就主观的很,多少届的钢琴和小提琴大赛都是在充满争议声中决出的名次,有些人偏爱感情多点,有些人偏爱技术多点,放到录音和音响唱片领域就更加复杂了,毕竟还有一个听感是否舒适的问题,这与亲临现场听过大师的表演又不一样,所以还是回归到艺术的本质,能否打动自己,给予自己美的享受最好。

szhao133 发表于 2018-1-11 16:55:37

本帖最后由 szhao133 于 2018-1-11 17:05 编辑

讨论新旧新老录音艺术家谁好谁不好确实没啥意义,个人口味不一样,涉及到的个体不一样,话说回来,回到这个分论坛的本质,每个人用来播放的器材都不一样,哪儿能比出个真正客观的高低来。自己喜欢就好,高高兴兴听一听,自我麻痹,自我陶醉一下,比啥都强。与其说高低,不如来谈谈不同,品味一下时代变迁之下,古典音乐的演绎风格的变化,鉴古品今,这种版本比较,是音乐欣赏里面十分有趣的一部分,这里面有艺术观的变化,还甚至有时代和政治、哲学所投射进去的影响。

上面白村长提到一个观点,就是现代古典音乐的审美趋向于正确、干净、清晰、明彻,这个观点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大流趋势。好比阿巴多大师,仙去之前的那些年,他指挥的音乐织体越来越透明清晰,比一下他和柏林爱乐录的那些马勒和早年和芝加哥维也纳录的,风格十分不同,他和卢塞恩,马勒室内交响乐团的那些作品,天鹅之歌布鲁克纳第九更是把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贝格伦德和欧洲室内乐团合作的西贝柳斯和勃拉姆斯,与其早年和赫尔辛基、伯恩茅斯录的作品风格也是大相径庭。小泽征尔近几年组织了水户室内乐团,十来个老先生老太太,攒巴攒巴弄贝多芬第五这样的热血作品,也是走这样轻快明晰的路线。钢琴家也是如此,不过我觉得水户这群有点走的过头了,虽然小泽大师是个让人尊敬的艺术家,不得不说水户的贝多芬有点不伦不类,特别是第五,第一还好些。这几年显赫一时的索科洛夫,DG发的几张片子,钢琴也是弹得空灵通透,他的莫扎特奏鸣曲,肖邦前奏曲,都是如此,琴声干净的让人动容,甚至还找出来拉莫的小品,把这种风格发挥的更加相得益彰的极致。类似的情况还有安兹涅茨近年弹得几张小品,贝多芬之旅,齐默尔曼最新的舒伯特两部奏鸣曲,Nelson弗莱弹得勃拉姆斯,李斯特。小提琴我听的不多,但是克莱默在ECM的巴赫小无,特茨拉夫去年的小无,新晋Isabelle Faust的各种作品都是,不胜枚举。再加上比如Andris Nelsons近几年得奖到手软的几张老肖,特别是蓝色肖5、8、9外加哈姆雷特那张,把这种现代录音的风格发挥到很让人享受的境界,他手下的波士顿和以前Munch时代的波士顿,差别太大了。我们俗一点说说hifi性,肖9第一乐章后半段左前方那一声惊天动地的鼓声,Q弹饱满水润十足,用刘汉盛的话说,那是一个透明的大水球。再听听海廷克三星带花的大会堂老肖,水球不是水球,是篮球。

所以似乎到了新时代,人人都在走向清新的道路上百花齐放,也许是现在这个社会太沉重,艺术家作为一种具有纤细敏感神经的人群,走在了时代前面,删繁就简,把条理、纹理作为一个主要的诉求,想创造一个简单直接的艺术气氛,解脱一下劳苦大众。苹果也不是两年前把自己扁平化了,IOS看起来寡淡很多。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去年仙逝的布列茨老师,他从出道开始就高举高打冷淡透明干脆,目无表情地演出了很多作品,不得不佩服其前瞻性,要知道在当年,70年代时候,这是一种异类。类似的还有霍洛维茨六十年代复出后的风格,和晚年DG的风格,西盖蒂干枯苦涩的风格等等,所以说这种类似的风格也是古而有之,只是现在更加发扬光大。现在也许还有些如蒂勒曼这样的深度德奥还在弄厚重的德意志之声,但是确实是为数不多了,像克纳佩茨布什这样的风格,好像年轻艺术家都没有兴趣去复辟了。

我本人比较滥情,厚也能听,透明也能听,作为一个audiophile的音乐爱好者,我甚至还更喜欢通透点的声音,因为更加能够体会到hifi之美,比如Isabelle Faust前几年和阿巴多大师一起弄的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内田光子和布列次老师弄得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真是好听得不得了。但当听到博斯克夫斯基领着维也纳爱乐拉出一片毛茸茸糊嗒嗒的弦乐唱唱斯特劳斯圆舞曲,又觉得也挺好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黑胶与CD(转贴)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