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
发表于 2019-11-11 22:16:04
AGNELLE BUNDERVOËT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2 23:12:54
《泰晤士报》评价霍尔舍:“他的音乐才能以及他对大提琴音乐的完美演绎毋庸置疑。一段段美妙的旋律如泉水般自然地从弓弦间流出。他的演奏风格华贵......演奏时他从未表露出自己的情感。” 黑胶黄金时代他和Joseph Keilberth所留下的德沃夏克大协经典录音,被Julius Baechi 的《著名大提琴家》刊载。
Anja Thauer, 德国传奇女大提琴家. 194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德的吕贝克, 1973年10月18日去世于威斯巴登. 才华横溢, 英年早逝. 她13岁登台演出, 曲目是博凯里尼的协奏曲. 14岁进入Ludwig Hoelscher的大师班学习, 两年后(一说一年后)又转到巴黎跟随Navarra学习, 17岁即获得国际大赛首奖, 此后辗转各地演出, 被普遍评论为当时最优秀的大提琴家, 并在1961及1964分別年获得德国文化奖及德国纽伦堡市文化奖.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3 21:12:01
Henri Honegger,瑞士著名大提琴家,1904年生于瑞士日内瓦。早年师从Ami Briquet,后前往莱比锡跟随德国著名大提琴家Julius Klengel学习(注:著名的 Emanuel Feuermann, Gregor Piatigorsky,Alexandre Barjansky,Paul Grummer也是他的学生);几年后在法国巴黎音乐师范学校跟随Diran Alexanian,Pable Casals(注:Casals非常赞赏Alexanian左手指法,称之为全新的大提琴演奏方法,并有类似的音乐见解)学习并毕业。 Honegger成为独奏艺术家以前,在Ernest Ansermet领导的瑞士罗曼德乐团任职第一大提琴多年。成为大提琴独奏家后与欧洲大陆乐团及北美、南美及日本乐团开展了广泛合作;并于威尼斯双年展首演捷克著名作曲家Bohuslav Martinu室内乐作品及英国爱丁堡音乐节演奏嘉宾。1950年Honegger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场巴赫全部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奏会,成为首位在一场演奏会中演奏整部六首作品的演奏家,获得了全世界广泛赞誉!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4 20:35:55
施奈德汉:德国小提琴学派的最后大师刘雪枫 奥地利小提琴家沃尔夫冈·施奈德汉2002年以88岁高龄去世,他的录音大多集中在DG,LP时代数量较多,CD时代却未给予应有重视,以至于我的零星收藏大部分来自日本的再版,不过音响效果的处理显然比现在的“原版大师”套装好很多。日本版当时定价较高,却仍有很多“施奈德汉迷”不吝千金,成系列购买,比如莫扎特奏鸣曲和协奏曲全集等。不过,一般爱乐者对施奈德汉的认识大多始于那张获得“企鹅三星戴花”殊荣的贝多芬D大调协奏曲,其超凡脱俗的平静之美是无可替代的,那几乎就是德奥小提琴乐派演奏贝多芬D大调的“绝响”。 施奈德汉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者,但是从艺经历却比较丰富独特。他先后担任过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还组建过很有影响的四重奏团,后来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和琉森音乐学院任教。他的妻子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女高音伊尔姆加德·西弗丽德,以演唱莫扎特作品闻名,她与施奈德汉的姻缘堪称人人艳羡的“神仙伴侣”,许多作曲家都为他们专门创作小提琴和女高音的二重奏,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兰克·马丁和汉斯·维尔纳·亨策的作品。当然,施奈德汉也是马丁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权威演绎者,以他与作曲家的亲密关系,虽然未能成为该作品的首演者,却是最重要的传播者。施奈德汉1955年的录音是该曲的第一次录音室录音,由安塞梅指挥,原本在DECCA发行,后来被编入马丁重要作品的“小双张”。施奈德汉的演奏音色极为纯净,音响自然清丽,弥漫着虚无飘渺的高洁之气。也只有听施奈德汉的演奏,才能体会到这部协奏曲的高贵和精妙。虽然是单声道录音,却丝毫不感觉音场的紧促和声音的干枯,反倒是觉得更真实,更有临场感。 施奈德汉还于1953年在柏林耶稣-基督教堂录过另一个贝多芬D大调,虽然音响效果略逊后来的立体声名版,但保罗·范·肯彭的指挥更有动力感,与施奈德汉的配合也更有互动性,正像他与威廉·肯普夫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一样。他们都没有孜孜以求作品深刻内涵的企图,只是自然呈现音乐的美感和欢乐昂扬的情绪,力度运用十分均衡老到,旋律起伏如呼吸一般顺畅平展,乐思演进如涓涓细流,蜿蜒远去,无止无歇,直入天际,不知所终。这种对音乐的诠释精神在今天是那样匮乏少见,更可见施奈德汉及其同道所代表的德奥学派风范确如过眼烟云,不可重现。 同样的认识当然也来自施奈德汉演奏的勃拉姆斯D大调、门德尔松E小调和布鲁赫G小调。施奈德汉同样录过两次勃拉姆斯D大调,最精彩的一次还是和肯彭的合作,施奈德汉在这个版本中表现出少见的抒情性,这也许是因为他采用的是其恩师温科勒的华彩乐段而引发的思念感恩之情吧。 门德尔松和布鲁赫的协奏曲已经被施奈德汉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三十多年,这是两首他驾轻就熟的作品,与他合作录音的两位指挥家都是当时的年轻才俊,他们配合非常默契,曾成就一系列精彩音乐会和几款名录音。特别是匈牙利指挥家弗里恰伊,他指挥的勃拉姆斯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贝多芬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协奏曲,小提琴演奏都是施奈德汉,这两个录音堪称该曲目最佳录音,其命运当然也未遭到像别的录音那样被埋没已久。也正因为有弗里恰伊和施奈德汉的风格接近,因此去掉了门德尔松的许多脂粉气,使他和布鲁赫一样,突然一下子大气起来,放到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中间也显得分量接近了。 施奈德汉也是巴赫的权威诠释者,从录音听来,虽不算精妙雅致,缺少巴罗克音乐的纤美细腻,但我想其中应当有音响平衡的原因,也可能是琉森节日弦乐团素质稍差,声音不够纯净所致。但施奈德汉毕竟是他那个年代最著名的巴赫演奏家之一,他的巴赫自成一种韵味,琴声委婉,音色浓郁,充满持续的热情,技巧又非常娴熟流畅。如果想领略他的真功夫,可以将D小调第二《帕提塔》找来一听,其中有著名的“恰空”,似乎可以称作该曲的“官方解读”吧? 还是与琉森节日弦乐团合作,施奈德汉的《四季》录音在五十年代甫一问世,便被评为最佳版本之一。不似今天的《四季》录音多追求音响效果,搞得各种“发烧版本”多如牛毛。施奈德汉的时代很少有德奥学派的小提琴家演奏或录制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代表性作品《四季》,施奈德汉的演奏同样呈现出独有的风格特征,当然在今天看来离所谓的美轮美奂尚有距离,可听性也稍有不如,不过,这么严整规范并且在形态上无比平衡的《四季》如今实在是想听到都很难了,还是让我们尽可能平静下来,好好体味施奈德汉的宝贵录音吧。一旦你爱上施奈德汉的琴声,伯恩哈特·鲍姆加特纳指挥的琉森节日弦乐团也有它屡屡显露的迷人之处啊。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5 21:33:15
“突尼斯之夜”是吉莱斯皮的 Bebop 波普大乐队的演奏曲目之一,他与他的小团体乐手也是经常演奏它。吉莱斯皮说,这支曲子是在纽约Kelly's Stables 凯利的马房钢琴上完成的。
ArtBlakey 曾经介绍它是翻唱版本,他是这么说的:“在这个时候,我们会想演奏这首曲子,只是因为它是吉莱斯皮著名的一首曲子,我觉得它是相当接近另一首曲子,因为他完成时我就在那里。它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垃圾桶的底部”。 观众大笑,但 Blakey 回应说:「是真的」。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6 20:46:40
Art Blakey (中文爵士乐网站)Art Blakey是硬波普爵士乐的精神领袖,多支极为出色乐队的打击乐器部分的精神支柱,同时,他还是一位寻觅天才音乐家的高手。
原名Buhaina, Abdullah Ibn出生1919-10-11
逝世1990-10-16爵士猫评分★★★★★
活跃年份1940-1980相关工作指挥
主要音乐风格Hard Bop
作为鼓手,布雷基的技巧是出了名的,他的打击频率,高音量的响弦以及低音鼓的音色都令人称道。在四十年代对非洲的访问后,他还是吸收了一些具有非洲特色的 乐器加入他的乐队。他吸取了一些非洲音乐的演奏技法,这包括了叩击鼓的边缘,在手鼓上用肘部敲击以改变音高。他另外一项知名的技法就是每秒和四次击后都戏 剧性地关闭踩钹。布雷基演奏相当地投入,力量和情绪全都运用在演奏之中,结果,他的听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他几乎失聪,以致于在他后来的演奏中主要是依靠着本能在演奏。他一直将《爵士信使》当作风格的最佳保留曲目从四十年代后期直至九十年代。童年时的布雷基受到过钢琴方面的训练,到七年级时,他已经成了职业演奏者,并开始指挥自己的乐队。布雷基是在匹茨堡开始其演奏钢琴经历的,因为一个错误他 转而成为一位鼓手。当时,布雷基在钢广和煤矿工作,他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在当时的年代,雇佣童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他年纪很小,往往很难像成人一样完 成繁重的体力劳动。聪明的布雷基开始弹奏钢琴以此谋生,当时他演奏钢琴得到了不少小费,在家里,他成为挣钱最多的人。当时的布雷基只能演奏E调的曲子,而 且他只有一架小的钢琴,因此有时他不得不将钢琴搬来搬去,有时他一晚能够挣到几十美元。后来,他有了一位名叫希屈柯克的长号手,此人成为布雷基的合作伙 伴,他们在酒吧里演奏。后来他们建立起一支有十四个人的乐队,在乐队中布雷基演奏钢琴,能够保证他一周挣15美元。后来,乐队从纽约的雷蒙德·斯克特乐队中挖来两位乐手,通德拉约和洛佩兹。当时的布雷基对于音乐理论知之不多,但是多年的演出经验,使他在乐队中建立起自 己的权威,而且他的自尊和自信使他隐瞒了自己不识乐谱的真相。在真相暴露后,乐队成员要求他作出选择,离开还是演奏鼓,他选择了后者。事实上他演奏鼓纯粹都是自学成材,只不过方法上有其独到之处。他选择了一些著名鼓手的音乐,细细体味,认真揣摩,Chick Webb和西德·凯特莱持的音乐是他最好的音乐老师。1942年,他加入了玛丽·路·威廉姆斯的乐队,1943年和1944年他又效力于Fletcher Henderson的管弦乐队,并同他们一道去南方做巡回演出。在羽翼丰满之后,Art Blakey走上了自己的道路,组织了自己领导的乐队,名为“十七信使”乐队。后来,和他一起录音的十人乐队也被他称为“爵士信使”。四十年代的非洲之行可以被看作是他事业的一个重要经历。四十年代后期,他前往非洲寻求灵感,在那里他足足住了一年。他学习到了非洲音乐和伊斯兰教,最终他 改变了自己的信仰,归依真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穆斯林的名字,叫做布海纳。进入五十年代之后,布雷基的音乐日趋成熟,他先后与各位大师合作演出,并灌制录 音。从1951年到1953年,布雷基一直是巴迪·德弗兰克四人乐队成员。在1955年,他和Silver携手合作组建了一支乐队并起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 “爵士信使”。在1956年Silver离开之后,布雷基成为乐队的指挥,直至乐队存在的岁月。这支乐队被公认为硬波普爵士乐队的原型和典范,他们演奏的 音乐以活泼的布鲁斯音乐为基础,同时加入了大量活跃的,令人兴奋的波普音乐素材。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爵士信使乐队基本上是蓝音唱片公司录音,但推动力唱片公司也是其合作者之一。布雷基一直活跃在爵士舞台上,使人们几乎认为他是永远 存在的。最终在1990年他去世了。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7 21:20:22
(文/爱地人)Abdullah Ibrahim拥有一个很典型的阿拉伯名字,实际上,他却来自南非,只不过因为后来信奉伊斯兰教,才将原名Dollar Brand改成了Abdullah Ibrahim。与阿拉伯的Rabin-Abou-Khalil、葡萄牙的Maria Joao,以及将巴西风格融入爵士乐的匈牙利爵士吉它大师Ferenc Snetberger一样,Abdullah Ibrahim同样也被归为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民族爵士领域。但和AstorPiazzolla那种用阿根廷民间音乐元素,反过来“改造”古典音乐、从而定义出探戈的音乐不同。Abdullah Ibrahim的民族爵士,更多的还是融合爵士,即以爵士乐的语境作为基本结构的情况下,再添加、融入其它元素的一种混合音乐。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毕竟,从七岁起由美国水兵的渠道得以接触爵士乐,到离开南非远赴美国短暂加盟Duke Ellington的乐团担任钢琴演奏,Abdullah Ibrahim在学习爵士演奏技巧及初涉舞台的岁月,所接触的,都是完全地道的美式爵士乐。Abdullah Ibrahim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爵士钢琴独奏,特别是七十年代中期,他在Sackville和ENJA两个厂牌发行的专辑,更奠定了他Abdullah Ibrahim在爵士江湖的地位。而他与同时代的爵士钢琴手最大的不同,就是经常用非洲作为自己唱片的主题之外,也因为运用了一些非洲民间音乐元素,因此反过来使自己的美式技巧,有了一种独特的非洲调和味道。
在非洲信仰伊斯兰教的还真不少,下面图片是在肯尼亚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8 22:39:45
瑞典musica sveciae唱片公司和proprius共同制作的宗教音乐
录音在Uppsala Cathedral
录音效果较之“黑教堂”不遑多让
还在
发表于 2019-11-19 20:52:11
Hugo Alfven瑞典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画家。早年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又学习作曲。毕业后以在瑞典皇家乐团演奏小提琴为生。1897年后又学习指挥,1903年成为瑞典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1910年后长期在乌普萨拉大学任教并在多地担任指挥。阿尔芬和同时代的斯丹哈默并称为瑞典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主要创作是管弦乐作品,尤擅对海景的描绘。他的作品配器色彩丰富,让人联想到理查施特劳斯的风格,并且富于民间音乐特色。最著名的作品是“第1瑞典狂想曲 仲夏守夜”。他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水彩画家。1960年他在法伦去世。芭蕾哑剧配乐 山丘之王
ronycml
发表于 2019-11-20 16:00:06
good
还在
发表于 2019-11-20 21:51:11
本帖最后由 还在 于 2019-11-20 21:57 编辑
Kurt Atterberg瑞典作曲家,工程师。出生于哥德堡。父亲是一个工程师。早年阿特贝里在听到了贝多芬第8弦乐四重奏后大受感动,于是自己业余学习大提琴和作曲,并在乐团担任演奏员。之后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电气专业的同时,他也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长期在国家专利局工作,并在1936年成为主管。同时还任音乐评论员、指挥家等多个职务。1918年成为瑞典作曲家协会的初创成员并在1924年成为主席。他在1974年于斯德哥尔摩去世,享年86岁。Atterberg的音乐继承了贝多芬精神,在音乐语言上主要受到勃拉姆斯,雷格和俄罗斯音乐的影响。其管弦乐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宏大的结构和丰富的配器,在瑞典音乐史上地位颇高。
还在
发表于 2019-11-21 22:02:31
托·奥林 Tor Aulin,(1866-1914)瑞典小提琴家、作曲家奥林曾任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乐队首席。他的广泛的演出活动,丰富了瑞典的文化生活。
还在
发表于 2019-11-22 21:45:51
Aulin三岁丧父,母亲非常辛苦培养他,使他立志接父亲的班,成为一个小提琴家。他的小提琴老师是Beriot与Vieuxtemps的学生,所以Aulin算是法比小提琴学派在瑞典的传人。
还在
发表于 2019-11-23 21:19:01
JohanAgrell (1701.2.1 – 1765.1.19)是瑞典巴洛克晚期作曲家,1746年前往德国纽伦堡,成为纽伦堡乐长。他擅长的音乐风格是Galantemusic。
专辑选择的5首Solo Concertos曲目,碟片编辑认为是华丽洛可可风格,这种音乐风格算是巴洛克-古典主义之间的过渡。
还在
发表于 2019-11-24 21:18:23
wilhelmpeterson-berger 1867年出生于瑞典东北部海岸翁厄曼兰的小镇乌隆厄尔,他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最初的音乐启蒙,七岁那年,他听见母亲在钢琴上演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从此热爱上了音乐演奏与创作。后来他在斯德哥尔摩和德累斯顿学习。1889年,彼得森-伯格第一次到瑞典西北部的耶姆特兰旅游,被当地的美景迷住,从此不能自拔,每年夏天都要到那里游玩。他把当地斯图尔湖上的福洛色岛称为“世界上景色最优美的地方”,并于1914年在岛上建造了自己的避暑别墅。他有很多作品都受到耶姆特兰的自然、人文景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