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3-10-18 12:50:13

过气?经典?不屑一顾?依然靠谱?谈几个老耳放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10-18 13:28 编辑

在论坛上,我们常可看到不少老烧友对Solo、莱曼、拜亚A1那几个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耳放中的“老戏骨”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说起来就是“那几个老家伙早过气了”。然而我可以确切肯定地告诉大家,从安润这里的实际销售来看,这三个最早进入国内市场、价格在三千到六千元间的典型“中价位进口晶体管耳放”,都依然能卖!进口耳放中,销售最持续、稳定的,就是这几个。这和网络上一些老烧对它们的一些“不屑态度”,认为它们“早已过气”的观点,形成了反差。

是的,这几个老戏骨确实不年轻了。以一个耳放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说,都已经蛮长了。莱曼是2006年最早进入大陆市场的,Solo是2007年进入大陆市场的,A1也是2007年上市的。它们都有明确的针对性——莱曼和Solo都针对森海耳机,A1针对拜亚耳机。Solo是推出后改版最积极的一个,07年时的红灯版后来改为绿灯版,声音也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不那么亮了),之后又推出了超线性版(加大推力),以及最新的钻石版(降低了底噪)。莱曼也改过一次,名字也从最早的Black Cube改为Linear。拜亚A1倒是“不变应万变”,即便在拜亚推出了旗舰耳机T1之后,也不做更动,即使不少烧友认为A1推T1并不十分理想。

dunpang 发表于 2013-10-18 12:54:10

sf

yukuai11 发表于 2013-10-18 13:01:04

Enough is enough. 从来没有变。

小白 发表于 2013-10-18 13:09:58

进口万元级之内的晶体管耳放,国内常见的,除了三个老戏骨外,就是音乐传真M1PHA1、德国Violectric、意大利RudiStor NX03等几个。其中在国外口碑最好的可能是Violectric,特别是V200这个中坚型号。V200驱动HD800和T1都可以给出一个以价位而论很好的声音。但有意思的一个现状是,V200的销售并不好于三个老戏骨。至于M1PHA和NX03这两个,用家都要更少一些。音乐传真蛮有意思的是,它前代的X-Can系列,买的还多一些,但到了最新的这一代M1PHA,忽然就没戏了,问津的很少。

woodear 发表于 2013-10-18 13:11:23

这算是怀旧贴么{:soso_e113:}

小白 发表于 2013-10-18 13:14:19

从07年,到现在2013年,六年过去了,在这六年里可以说耳放市场蛮热闹的,来来去去的过客不少,很多是匆匆一现、然后就犹如彗星一样,飞出太阳系再不回归了。搞到后来,最稳当的却依然是三个老戏骨。这一现象,到底是否该称它们为“常青树”呢?

我前不久写过一篇东西,说的是常在枪文里被秒杀掉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放在这三大元老身上一看,它们也个个都是常被pk掉的角色,但偏偏活得最长,到现在还有生命力,而那些秒杀过它们的彗星,都飞出太阳系去了!这事情真是蛮有意思的。

小白 发表于 2013-10-18 13:18:51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10-18 13:31 编辑

其实进口耳放里还有一个元老级的家伙,就是德国Earmax小胆机。它的寿数不会比“三大老戏骨”短,在国外耳烧圈内一直稳定流传,只是一直没有引入国内而已。前几个月上海安润引入了一批,在很短时间内一抢而空。按理说这个东西也是老戏骨了!这个“老胆骨”表现如何呢?我们可以搜用家的心得体会,都觉得很满意,大体都是正面好评,甚至有人非常着迷。

我们看三大元老的目前买家,其实买回去后大多还是很满意的。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依然存在、依然是万元级内进口耳放的稳定主流,依然能卖,买家用了之后仍感满意。这些综合起来,我们不能不仍然把它们看成有活力的“常青树”,而不是行将就木的“过气老人”。

激光鼠 发表于 2013-10-18 13:24:16

模拟放大器技术几十年来没什么进步,倒是数字音源技术这几年进步很大,几年前的3小强真的是过气了

小白 发表于 2013-10-18 13:26:18

耳放属于放大器的一种,说到底不是什么新产品,并不需要什么尖端科技。是很传统、很成熟的东西。我有时会遇到一些顾客烧友,说某某耳放技术落后、技术不够先进、线路太传统老套云云,其实耳放哪里需要什么尖端科技!说自己用了先进科技的,结果大多成了“彗星”,到头来最稳当、最持久的,还是几个用了很传统技术、毫不尖端的老家伙。

熟悉音频放大器发展历史的人会知道,日本人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放大器搞了不少创新的放大线路,都标榜自己是新线路、新技术,然后呢?最后都成彗星了,到头来纯甲类这种最老式的东西仍是很多烧友追求的,你弄个什么“超级甲乙类”,大多数发烧友并不会买账。耳放也是一样,所谓的“新线路”“新技术”“尖端技术”其实都是广告宣传策略。这都是很成熟的东西了,你哪里去尖端啊?真的尖端了,用了没人用过的线路,声音会好吗?拜托。所以最后耳放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创新的,就用成熟的线路,认真地做,用可靠的元件,设计师理念正确、经验丰富、仔细调声,这些最为重要。我觉得这也就是老戏骨至今仍撑市面的重要原因。

a108398 发表于 2013-10-18 13:29:33

你好,楼主。请问一下以上这几个耳放常青树,在您看来推mpro最新版以及HD650最合适呢?谢谢!

mvw 发表于 2013-10-18 13:35:08

帮顶了,已经落伍了,手中的器材换来换去最终都不约而同得慢慢集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阶段了,之前玩过的一些印象深刻的器材,到现在还记得清楚的电影也大多都是这个时间段的,就像当年华约的一干成员一样,都定格然后消失在同一段时间了。当然,并不是刻意的收集这个时段的器材,而是觉得挺好然后在查资料发现竟然都落在这个时间段,或许是小学时光实在太快乐了吧。不过不管是巧合还是什么,最近都在读相关的文献和书,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规律。

耳放圈里的几个老骨头,现在听听还是很有感觉,经过时间考验的器材是好器材 呵呵。

ev2638914 发表于 2013-10-18 13:39:00

其实一直在比的东西,往往是舆论,甚至制作者都认为是经典的东西…

nfzdt 发表于 2013-10-18 14:26:59

solo超线还是相当不错,但已经从以前的高端耳放沦为了屌丝利器。

bydrizzen 发表于 2013-10-18 14:29:38

插楼发表自己高见之前先耐心听白版讲完行不行=。=

我为收莱曼而来 发表于 2013-10-18 15:32:24

bydrizzen 发表于 2013-10-18 14: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插楼发表自己高见之前先耐心听白版讲完行不行=。=

这又不是演讲,这是论坛。。。。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过气?经典?不屑一顾?依然靠谱?谈几个老耳放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