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1-8-2 22:12:06

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尽管旋律感不强,我倒一直觉得有听头。现代派的作品,一般不是听它的旋律性了,是听它音乐的结构、起伏、节奏,有没有特别的意思。

德沃夏克、圣桑的协奏曲其实旋律都很优美,但海费茨也不拉,斯人已逝,其中原因很难搞清楚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8-2 22:13 编辑 ]

sodomy666 发表于 2011-8-2 22:18:28

不感人?时候未到而已。等你当爷爷了你再回头听听看就知道了。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2:19:08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21: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说也对,不过,海飞茨所说的“不认同”,恐怕是分析了作品,不认同作曲家的意图。这样的话,自然不愿意演奏了。但是像贝奏这样的古典作品,动机清晰,情感朴实,一个音乐家说什么不能分析,不能认同,实在是不 ...

我不得不说,你的YY能力还是很强。:lol

我要善意的提醒你一下,所有对音乐家的举例,举证,最好以音乐家说过的“原话”和他的具体行动作为例子。在此基础上所延伸出来的个人猜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因为我发现你很喜欢这样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海菲茨明确说了不理解,你还非要去YY他分析了理解了,最后只是不愿意了云云,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我也可以YY一下,海菲茨假如听过一场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协的现场,(这很有可能,西盖蒂就喜欢演奏这个),他完全就可以凭这一个现场认定自己理解不了这个曲子,也不理解作曲家要表达什么,说不定中途还退场了,从而对它毫无兴趣。当然我这个YY是对应你的YY,都是没有意义的东西。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2 22:19:59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8-2 22:1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尽管旋律感不强,我倒一直觉得有听头。现代派的作品,一般不是听它的旋律性了,是听它音乐的结构、起伏、节奏,有没有特别的意思。

德沃夏克、圣桑的协奏曲其实旋律都很优美,但海费茨也不 ... 所以说,这个会充满遗憾的~ 演奏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多录点,未必不是件好事。只要不是什么粗粗分析一遍,没有什么意图或者想法,照着谱子弹一通,我都能接受。当然,现在这样做的艺术家,确实有不少。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2:22:16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8-2 22:1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尽管旋律感不强,我倒一直觉得有听头。现代派的作品,一般不是听它的旋律性了,是听它音乐的结构、起伏、节奏,有没有特别的意思。

德沃夏克、圣桑的协奏曲其实旋律都很优美,但海费茨也不 ...

所以个人感受真是很难捉摸的事情,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协很优美吧?尤其是如歌的第二乐章。可我就是更喜欢“难听”的多的第一小协,尤其是第二乐章古怪至极的不和谐音,我就喜欢听不同小提琴演奏到这段的时候的不同处理。有的真是溃不成军,有的就让你非常信服。明明难听的地方听起来却觉得合情合理,有本事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西盖蒂,奥伊斯特拉赫。

小白 发表于 2011-8-2 22:23:58

问题就在于你不理解一个认真的、真诚的艺术家的想法——他和这个作品没有共鸣,就根本不会去有兴趣研究它、照谱子演奏他。你给他钱他也可以不干。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良心”。我觉得艺术家首先得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对待音乐必须是真诚的。如果他不理解这个音乐,不认同这个音乐,就不要去演奏它,否则对自己、对这部作品,都是不负责任的。艺术不是讲量的,是讲质的、讲纯度的。一个钢琴家如果演奏了古今中外所有出版过的钢琴作品,而又都只是“按谱子演奏”,没有心灵的共鸣,那样的录音,完全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社会资源。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8-2 22:25 编辑 ]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2 22:26:11

回复 51# 的帖子

我不是说了么,这些纯属YY的,真相坐等大师前来回答,不然也不会用“可能”这种字眼。当然,你也没有办法说明,海菲茨是不理解作曲家的创作谱面想表达什么情绪,还是不理解作曲家表达的情绪的原因、目的、等等。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2:27:11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22:1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说,这个会充满遗憾的~ 演奏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多录点,未必不是件好事。只要不是什么粗粗分析一遍,没有什么意图或者想法,照着谱子弹一通,我都能接受。当然,现在这样做的艺术家,确实有不少。

这能有啥遗憾的那?你还是想不通,一个演奏家不喜欢的,就意味着他不可能“擅长”这个曲目。没有真正心灵的交汇,哪来的感天动地的力量。如果你像我一样,从小学过很多种艺术形式,一定会对这个有所了解。不是“发自肺腑”喜欢的东西,一定做不到极致的。
确实,海菲兹假如拉了帕格尼尼小协,一定会盖过很多人的水平。但是他不拉,也还有拉宾等人拉得不错。艺术家有那么多,我们不能指望自己喜欢的那个艺术家什么都擅长什么都录,从而满足自己的聆听欲望。这么想是不是是有点自私哈?

别跑题了,说李赫特吧。

小白 发表于 2011-8-2 22:27:34

原帖由 cralane 于 2011-8-2 22: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个人感受真是很难捉摸的事情,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协很优美吧?尤其是如歌的第二乐章。可我就是更喜欢“难听”的多的第一小协,尤其是第二乐章古怪至极的不和谐音,我就喜欢听不同小提琴演奏到这段的时候的不 ...



现代作品还真是如此,和演绎也关系很大。就拿前面提到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为例子,不知你有没有听过奥义斯特拉赫的演绎,如果听过也许你会喜欢上这部作品。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2:33:24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8-2 22:2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现代作品还真是如此,和演绎也关系很大。就拿前面提到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为例子,不知你有没有听过奥义斯特拉赫的演绎,如果听过也许你会喜欢上这部作品。

老奥的版本确实没听过,但是老奥的修养确实高,不但体现在古典曲目上,很多现代的曲目在老奥的演绎下都使得原本破碎难懂的曲目,演绎的结构端正,让人一听就理解了曲子的真正意思。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2:43:31

我联想到了一个往事,在某一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那时候国家大剧院还没开张,所以这个每年一度的音乐节还算不错),我一看节目单就“呆”了,而且是呆若木鸡。因为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郎朗要与大约7,8个不同的乐团要演奏完全不同的7,8首历史上最著名的钢琴协奏曲,只要你能想得到的最有名的那些,都在列。

常听音乐会的都知道,一个演奏家在某一年只会固定的演奏一些曲目从而在世界范围巡回演出。所以郎朗的这个举动当时就让我非常好奇,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他如何在这么多场曲目指挥乐团都完全不同的音乐会上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准?

当然最后我一场都没去听,事后也未见什么音乐会的评论。我只能YY这些个音乐会反响一般了。

小白 发表于 2011-8-2 22:45:50

这个行为就当作朗朗在为中国普及古典音乐做贡献吧。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1-8-2 22:47:26

回复59#

所以古典演奏家应该对自己严格一些,不要学一些流行歌手走穴似的圈钱,对得起曲目、听众和合作的乐团
现在我们惋惜的是一些精益求精和过分谨慎的艺术家宁可留下空白也不愿涂上颜色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8-2 22:49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11-8-2 22:52:11

回到本帖李赫特同志的评价问题,不得不说,无论艺术家怎么折腾、怎么玩命,都不可能永远是掌声、是喝彩。总有人不喜欢、不感冒。再伟大的人物也是如此。

伯夷 发表于 2011-8-2 22:53:29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21: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说也对,不过,海飞茨所说的“不认同”,恐怕是分析了作品,不认同作曲家的意图。这样的话,自然不愿意演奏了。但是像贝奏这样的古典作品,动机清晰,情感朴实,一个音乐家说什么不能分析,不能认同,实在是不 ...
你又在YY了,说布伦德尔技巧不够不弹拉赫玛尼诺夫就等于说海菲兹技巧不够不拉德沃夏克:lol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浪得虚名”的老李开个贴,鸡个鼓,鸣个怨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