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1-8-2 16:03:22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14:1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个优秀的演奏家,总是有能力用自己的想法去诠释,解剖各种风格和类型的作品的,顶多有自己喜欢的几首和不喜欢的几首。当然性格使然,李赫特只录自己喜欢的几首也不奇怪。
录音可不是为了留下一个记录,而是一种分 ...
这话不对的。这是艺术,不是纯科学,更不是体育!什么叫“总是有能力 ...... ”,人家不喜欢,觉得没有共鸣,不理解这部作品,就不去演奏它,就这么简单。不管是乐迷还是演奏家,都没有义务去喜欢、欣赏每一部作品。这无关乎“能力”,这是艺术。艺术是关乎心灵的。体育运动员才可以对他说“这个动作你有能力去做,就应该去做”。对艺术家我们永远不能这么说。里赫特当然有能力按照谱子弹世界上任何一首钢琴作品,但仅仅按照谱子从技术上弹一个作-品,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他关心的是music-making,而不是playing the notes!
这不仅是“喜欢不喜欢”的概念。更在于作品能否引起特定人的共鸣。而在于演奏家来说,本着对艺术负责、对自己艺术良心负责的态度,不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就最好不要演奏,这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8-2 16:18 编辑 ]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2 16:05:03
无论是老李只为艺术还是不畏强权,两个版本都是说明,老李性格很强。
关于录音,还有个角度。技术是慢慢普及的,观念是慢慢改变的。在大烟斗,瓦尔特那个年代,录一趟,蛮稀奇的,调动人力物力都很可观。当然拿看家的曲目啦。现在,老实说,不稀奇,租个录音室,乃至全套出版发行都便宜普及了不少。
一样的,现场演出也是,各种各样越来越多,质量都好?照片越拍越多,都是精品?有艺术良心标准的问题,也有成本的问题
小白
发表于 2011-8-2 16:12:43
原帖由 伯夷 于 2011-8-2 14:4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听到的版本好像不是这么回事,说是当时前苏联已经内定了前3名的选手(当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选手),而李赫特对这一做法不买账,所以给了内定的选手零分,而给了克莱本满分,所以当克莱本回到美国时是以英雄的待 ...
这是一种说法。里赫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但表面掌握的事实就是,他给了克莱本满分,给了一些人0分,然后给出的解释是,演奏只有成功和不成功两种,没有中间状态。成功的就是满分,不成功的就是0分。
leslieleslie
发表于 2011-8-2 16:13:52
老李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是 摸棱两可
要大气不够大气
细腻也不算非常细腻
总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让听者也往往无法自拔:lol :victory: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2 16:15:56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8-2 09:0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这话不对的。这是艺术,不是纯科学,更不是体育!什么叫“总是有能力 ...... ”,人家不喜欢,觉得没有共鸣,不理解这部作品,就不去演奏它,就这么简单。不管是乐迷还是演奏家,都没有义务去喜欢、欣赏每 ...
复议,当然除非艺术家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觉得弹啥都LL
ABS不等于防抱死
发表于 2011-8-2 16:19:51
我觉得吧,人家老李是人不是神,有谈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不能是用来否定一位艺术家成就的理由,听听老李其他的作品试试呢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2 16:29:09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8-2 16:0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话不对的。这是艺术,不是纯科学,更不是体育!什么叫“总是有能力 ...... ”,人家不喜欢,觉得没有共鸣,不理解这部作品,就不去演奏它,就这么简单。不管是乐迷还是演奏家,都没有义务去喜欢、欣赏每 ... 人家是演奏家,又不是我们这种只能谈个听感,有没有共鸣什么的。据我说知,演奏家可是有专业的分析能力的,知道一部作品哪里是特色,该用什么样的技巧呈现。一个优秀的演奏家,最多存在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喜欢的作品可以更加投入,不喜欢的作品照样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技巧,把作曲家想表达的和自己理解的展现得一清二楚,不存在自己不能理解,不能分析的作品。
艺术是关乎心灵的,但是一部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一位优秀的演奏家不需要共鸣,就能分析清楚。即便表达的内容不能得到演奏者的认同和共鸣,优秀演奏者也能通过自己的技巧和演绎,把原作和自己的理解加以呈现,并且用音乐与和自己理解相近的听众的内心产生共鸣,这能说是不关乎心灵么?
演奏是对作品的一次再创作,而不是仅仅对和演奏者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品的一种再呈现。一位一流的演奏家只录了自己喜欢的作品,那对与他的乐迷来说只能是一种遗憾。
YY了这么多,真相最好请音乐学院钢琴系或者指挥系的高手来说。
[ 本帖最后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16:57 编辑 ]
zslys
发表于 2011-8-2 16:50:20
原帖由 nzjcy 于 2011-8-2 12: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李赫特厉害之处在于弹什么象什么,而且演奏范围之广令人咋舌,试问活着的和埋土里的有谁能做到?反正我是想不出来:lol
所以涅高兹更偏爱里赫特啊:lol
zslys
发表于 2011-8-2 17:00:39
摘自涅高兹-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究竟是什么
"我曾听说过不知多少次,没有受过真正音乐训练和艺术训练的、亦即没有受过美的教育的、乐感方面发展不够的学生如何力图表达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他们不能理解什么是音乐语言,因此弹出来的东西不像在说话,而是在嘟噜,清晰的思维变成了贫乏的思想断片,强烈的情感变成软弱无力的挣扎,严密的逻辑性变成了“无因之果”,诗意的形象变成形象的平淡无奇的复制。当然,与此响应,所谓的技术也很不够。在这样的弹奏中艺术形象被歪曲,它不占主导地位,或根本不存在。
和这种表演相反的是李赫特的表演。他视奏任何作品时,无论时内容的揭示还是技术的熟巧,都能立即表达的几乎尽善尽美。"
ypwangwei
发表于 2011-8-2 20:02:21
倒李派来总结一下。。。
无论老RICHTER多么高明,他就是不感动人。。。他个鬼勒个去。。:lol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2 20:59:22
原帖由 ypwangwei 于 2011-8-2 20: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倒李派来总结一下。。。
无论老RICHTER多么高明,他就是不感动人。。。他个鬼勒个去。。:lol 看来你和李赫特是没有共同语言了~ 连李赫特的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你都没有共鸣吗?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1:49:17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16:2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喜欢的作品照样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技巧,把作曲家想表达的和自己理解的展现得一清二楚,不存在自己不能理解,不能分析的作品。...
这句话就纯属YY了,你以为演奏家都是神人?靠技术分析就能明白一切作品?艺术从来就不存在这种普遍原则。
我举个例子,海菲茨就明确表示过,对很多现代作品“完全不理解”,所以海菲茨从不演奏下列小提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1,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而很多他的同辈们,是演奏这些曲目的。你能说海菲茨理解不了这些曲目不演奏他们就不是伟大艺术家?
另一个方面,每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演奏家也一样,至于偏好是否极端,要求是否苛刻,则因人而异,有的人不那么极端,不讨厌的曲目不那么多的(或带有更多的商业目的,向市场和唱片公司妥协多一点的),就可以录得宽泛一些。有的人偏好很极端的,就明确表示一些作曲家自己坚决“不碰的”。其实不喜欢甚至讨厌,某种程度上就是“不理解”。
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布伦德尔明确说过:死活就是受不了拉赫玛尼诺夫。碰巧另一个人,波利尼也这么说过。这俩人就是对拉赫坚决不碰的。
艺术就是艺术,是一件单纯的不能再单纯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伪,人是欺骗不了自己的感受的,更不是什么靠技术靠分析靠研究就能达到在曲目上随心所欲无可匹敌的境界的。
有意思的是,古典艺术领域里范围很广很广,钢琴家们就更天生幸运,完全不需要自己什么都弹得好。只需在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肖邦,李斯特,舒伯特,舒曼甚至拉赫等,有一个弹得非常出众的,就足以使自己成名乃至是一代大师。根本不需要弹得多而全。李赫特就算完全不录贝多芬,也绝对是一代宗师,对名誉无损的。
小白
发表于 2011-8-2 21:54:51
海费茨也不拉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不拉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不拉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 ...... 原因不明。
托斯卡尼尼听某些现代派作品时会两眼喷火、破口大骂。若要他去指挥这些作品,他非和你拼命不可。这些都挺有意思的。
不过我一直很欣赏这些有自己明确艺术标准的演奏家,而不是那些什么都演奏、什么都录、一录就是“全集”的演奏家。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8-2 21:55 编辑 ]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2 21:58:25
原帖由 cralane 于 2011-8-2 21:4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句话就纯属YY了,你以为演奏家都是神人?靠技术分析就能明白一切作品?艺术从来就不存在这种普遍原则。
我举个例子,海菲茨就明确表示过,对很多现代作品“完全不理解”,所以海菲茨从不演奏下列小提琴协奏曲 ...
这么说也对,不过,海飞茨所说的“不认同”,恐怕是分析了作品,不认同作曲家的意图。这样的话,自然不愿意演奏了。但是像贝奏这样的古典作品,动机清晰,情感朴实,一个音乐家说什么不能分析,不能认同,实在是不太可能,又不是冷血动物~
顺便说一句,波利尼不演拉赫玛尼诺夫是因为不认同这个OK,布伦德尔?估计就是因为技巧不够了吧:lol
[ 本帖最后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8-2 22:07 编辑 ]
cralane
发表于 2011-8-2 22:06:23
海菲茨不拉帕格尼尼小协,是过于追求完美了,觉得按照自己的要求不可能不出错。至于别的不喜欢的,有一个普遍原则是,凡是旋律性不那么强的,海菲茨都不太喜欢。其实现代的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巴托克,普罗第1,肖斯塔科维奇甚至斯特拉文斯基的,都有个共同特点,有些地方的旋律非常晦涩,不容易听懂,也不容易接受(说白了很难听,我至今也不接受斯特拉文斯基的小协)。在这点上海菲茨就很真诚,不懂就不懂了,不演奏它就完了。
现代的小提琴家们倒是普遍录得全,基本有名的协奏曲,都会录一遍,但是能成为经典的,也是少之又少。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