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上交听现场的非专业笔记

[复制链接]

1

主题

68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6-28
发表于 2016-6-29 11:0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zmtkkaka 发表于 2016-2-3 13:20
28号的那一场我也去了,80块最便宜的位子,I区单号,乐团的侧后方,跟楼主的位子应该差不多,说不定还是前 ...

当初看帖时有一段时间没听SSO的演奏了,一时半会没想明白朋友您说的“上海交响乐团即使用规模翻倍的弦乐组也达不到同等的效果”是什么意思。这会连着听完上交和东艺的闭幕音乐会,终于能理解您的说法了。
这两场我都是坐在A区后排(15/16排)中间,音效是不会差了。26号上交闭幕场是艾申巴赫指挥SSO演奏马六,感觉他是大开大合的指挥风格,速度也不慢,配上上交的声学效果,整场感官刺激十足。
但是昨晚28号在东艺欣赏琉森交响乐团的演奏,上半场的格里格第一钢琴协奏曲明显感受到小提琴声部很稳重,下半场德九“自新世界”第四乐章在铜管声音爆棚弦乐群仍保持着很强的存在感。相比之下上交的马六在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一出来就(相对)密度不足,而后的谐谑曲与终曲的高潮部分更是基本隐身。铜管则是经常太亮太突出,有点抢镜了。铜管这一问题不知道和指挥有没有关系,会不会是他刻意而为之?
想起来去年我也在东艺听了杜达梅尔指挥洛杉矶爱乐演奏的马六,如果说今年SSO这场听完我只记住了铜管的部分,那么去年那场我记住的就是第一乐章弦乐演奏的动机了。
我现在只希望下一个音乐季,大学四年能欣赏到的最后一个音乐季,上交能有所突破带来惊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7
发表于 2016-6-30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wowwow08 发表于 2016-6-29 11:07
当初看帖时有一段时间没听SSO的演奏了,一时半会没想明白朋友您说的“上海交响乐团即使用规模翻倍的弦乐 ...


很高兴兄台能认同我的看法。只能说,上交在国内还算不错,但跟国际一流水平比还相去甚远。
我在上交音乐厅听过纽约爱乐、柏林国家歌剧院、圣马丁三个不错的外国团,虽各有不同,但水平都远在上交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7
发表于 2016-6-30 15: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到今年一个乐季听下来,主要感觉有3点:
(1)上交新厅音响效果真的很好;
(2)上交水平只能说一般;
(3)国内音乐会演出时的环境比国外差的远。
下个乐季不会再买套票了,有喜欢的外国团和音乐家再考虑单独买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黑皮的爸爸 于 2016-7-17 15:57 编辑

7月4日 梅雨季里的凉爽夏夜

一想到今天要听整套的巴赫小无心里就满是期待和自豪,如果不是去年的古特曼阿姨只演奏了一半,加起来真的算是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壮举了。不看好的某人居然打趣说:祝你瞌睡!?其实心里还是有几分不安的,一者公布的节目单并没有完整列明当晚演奏曲目,而且在下方依惯例加上了:以当天演出为准;二者实际上完整听完两张唱片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记得的几次都是清晨躺着听的,再者这挂着“巴赫画音”的多媒体演出到底是个什么东东还真没数。
这次的夏季音乐会价格特别亲民,最好的座位才300,其他的就只有150和100两档,对应两个区域,不分座位早到早坐。早到一小时就坐到了楼上EF区的最前排,很不错的位子了,乐池近在眼前。乐池布置简洁,一个聚光区域就是一会儿小提琴家的地盘了,这个区域后方的上面悬垂一面幕布,应该就是放映动画用的了。
小提琴家出场同样简洁,简单致意后就开始演奏。动画也开始了,第一幅是一个纯真婴儿的慢镜头,后来还可以看到背景中的母亲和另一个孩子。摄影相当精美,后来依次呈现的还有静物花卉,慢慢的倾倒的水壶,舞者,读信的人等等,配合着小提琴家的演奏,倒是填补了对这部作品不甚了了的我的注意力。但是究竟跟这部圣经式的作品有何联系就说不出所以然了。现场能够感受到的有静态之美,动态之美,还有期待之美,我也只能胡诌到这里了。后面一部被拨水打翻的花瓶有着比较表面的画面语言,慢镜头中花瓶翻倒后又神奇地回(放)到了初始的安静。不深究含义的话,每一幅画面都是极其精致的,鲜艳的花朵,晶莹的水珠,美不胜收。
虽然是主厅,单单的一把小提琴居然也能撑满整场,当然听众也是凝神静听。作品本来就包括了丰富的技法,小提琴家的音色自然也是多姿多彩。总体感觉演奏得比较流畅,并没有拘泥于每一个细节的表现。有些段落会有强调,好像是组曲里面的舞曲拉得更带劲儿。有个发现,有一种弱奏,声音不仅纤细,而且给人感觉发声的点都后移到了演奏者的后方,但并不是所有的弱奏都这样,感觉比较神奇。不懂,仅此mark。

报一下演出的流水账吧,事实上演出是分成三个部分的,每个部分一部奏鸣曲一部组曲,有两个中场休息。也难怪啊,六部作品不停地拉两个小时,可不像协奏曲、室内乐是拉拉停停的哦。我都怀疑这琴弦会不会被拉得滚烫啊,实际上小提琴家中间好几次乘片段间隙回身调整琴弦,你看,琴弦都累了。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大概是都太凝神静气欣赏了,有一次看小提琴家调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抓紧咳嗽清嗓了一阵,引来一片幽默的笑声,沙汉姆也乐了。还有个插曲,是关于鼓掌的,六部作品,每部都是几个小片段,要避免间隙打扰演奏还挺考验人的,沙汉姆每曲终了的手势姿态也不很分明。不过现场听众素养还真的可以一赞的,演奏整体顺畅,只在最最著名的“夏空”曲终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觉得这个应该允许的吧,毕竟炫技了得。可是,这节操可没保持到最后哦。到最后一部组曲的时候,一首一首的舞曲接二连三,小提琴家演奏的越来越尽兴,才到布列舞曲终了吉格舞曲还没拉,观众席已经准雷鸣掌声了,听众大概也是累了,感觉是不是好了,该拉完了吧,呵呵。当然,吉格拉完才是真正的掌声雷动。
沙汉姆,有你的,辛苦了。
后面的鼓掌和谢幕很热烈,大家也应该不是为了加演的吧。沙汉姆邀请了动画的导演一起,这才注意到,其实整场演出是需要这位导演亲自担任放映与小提琴家同步的呢。再次感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5: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要去听尼尔森的“皇帝”了,今年MISA还有两场的听感记录欠着呐,赶紧补一下功课,虽然好像都快忘的差不多了,包括演出日期。

7月某日 沙汉姆同纽爱合作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是纽爱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沙汉姆出场衣着竟然跟整个乐团是同样的米色礼服,除了丝绸翻领几乎跟其他团员一样。而后的演出平稳而不失热情,所有的音符一如预期地展现出来,并没有任何夸张、突兀、炫技。曲子自然是十分好听的,可惜座位靠前偏左一点点,听独奏部分当然不错,但是乐队部分特别是左边的小提琴声部就略略的有点过。
关键还是太靠前,到下半场的交响曲就完全明白皇帝位的道理了。因为太过靠前,声音都是直达,特别是前排的弦乐群,没有一个混响的过程,层次太过分明了就无所谓层次了,融合度而言就不那么理想。据观察,最好的座位是10排前后,也就是平时经常空着,一般预留给贵宾的那个位置,也就是本场王健、余隆坐的那一排。上回没听到王健的音乐会,这回见到本尊也是有幸,后来退场跟这位中国制造的大师几乎擦肩而过哦,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气场,淡定中透出亲切,跟余大师是不同的路数。说回皇帝位,其实楼下中间都是好座位,反倒是前五排看样子以后要避免。上次听委内瑞拉特蕾莎青年乐团坐的楼下最后一排其实也不错,不过好像一般定价同样都是最高一档。

7月某日 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
听这一场当然是冲着柏林爱乐的名头,还有12把大提琴如今好像已经是某种发烧唱片类型的代名词了,也想现场听一听到底啥情况。
上下半场基本是前半巴黎后半巴西。上半场前面几首包括暖场曲都是较为先锋近代的作品,在这样高级别的乐手这里当然是有板有眼。一直到耳熟能详的法国作曲家圣桑、拉威尔作品,场内好像才来感觉,虽然并不允许中间鼓掌。接着是一些似曾相识的香颂曲子,也挺好听的,自己开个脑放就到了塞纳河边。至少音乐家们的意图如此,都印在节目册子上啦。音效嘛,前排座位听这一类室内乐就觉得不错。有意思的是,经常有一个乐句在不同的乐手间轮换的安排,除了发声点变了,气息乐感竟然丝毫不差浑然一体,大概这就是这12把大提琴的绝技之一吧。
下半场都是南美巴西音乐,多半是皮亚佐拉。曲子变了,演奏家们也好像换了面孔,一派热情,大提琴也回复到乐器的最初面貌,各样的发声,包括拍打音箱。安可部分德国人也玩起了幽默,返场致谢之后有几位乐手再次入席准备加演,其他准备退场的乐手回过身看,作莫名其妙状,然后一阵手势,已经入席的几位竟然自顾自地拉了起来。当然,其他的乐手最后都一一入座,有条不紊地接上演奏起又一首安可曲。虽然是桥段,但还是能够感受到音乐家们对现场互动的重视。也许这就是在西方,音乐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一个表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1: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6日,内尔森.弗莱雷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知道弗莱雷这位钢琴家还是从阿格里奇的传记《童子与魔法》读到的,印象当中两位同是来自南美洲的艺术家早在年轻时代就结下友谊,并且在各自世界各地的客旅演艺生涯当中有过多次的交集(并不是生活上哒,用蓝颜形容恐怕也不很贴)。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两者的名望有着很大的落差,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常常凑在一起琴瑟对艺,有时甚至整晚。除了艺术上的共鸣,也可能个性上两位都有天真率性的一面。但是能够整晚对弹,想来钢琴女祭司的眼光应该不差的。或许是迪卡实在是缺少大牌钢琴家了,阿什肯纳齐改当指挥了,席夫录音也不勤奋啊,所以轮到内尔森老来红了。真正听到内尔森还是在迪卡的大包里面,勃拉姆斯的第一钢协,夏伊指挥(居然不选第二,既不选全也不选热,吐槽下大包的恶心策略)。这回他老人家以大师身份来演贝多芬“皇帝”,加上第五“命运”,两大俗曲自然不容错过。

指挥家是一位资深的助理,不谈当大师们的下手过程中的熏陶栽培,长串的大师名字自然而然成了其资历、水平的背书。坐等他日后的成功,然后我就可以吹嘘说,我听过他的演出诶。
上半场是“皇帝”,总体还是预期中的中规中矩,也不太可能有太多的发挥,虽然上回听德慕斯的阴影还在,但整体配合没啥问题,只在结尾处貌似有一处不很贴。无论如何曲子本身的热情还是无法遮盖的,毕竟也是大师演绎,曲终自然是雷鸣般的掌声。然后就是encore。

加演的曲目虽然并不在节目册子里,钢琴家也没介绍,但是很快还是辨认出是巴赫的曲子。旋律优美,又有雅致,感觉上也能听到莫扎特、舒伯特甚至肖邦,想来内在的渊源也是在的。虽然巴赫的东西太多真的不是听的很熟,但是猜不到是出自哪部组曲还是感觉很遗憾。直到钢琴家左手指下坚实绵长的旋律线强化到充满整个演出大厅,我才突然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出自任何一个组曲套曲,而是一部赋格曲,从管风琴作品改过来的。这个发现之后自然就更容易融入到大师的演绎当中去了,交织起伏的旋律中间竟是如此纯净的情感,就在那当时真想回家好好再听听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了(虽然之前几乎从未听完整张的专辑,我说的是静心的听)。

这次的音乐会经历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个准则,已过盛年的钢琴家、小提琴家的演出,尽量听他们的独奏音乐会,可能内涵更多,个性更丰富。协奏曲应避免,毕竟配合有约束,而且未必有充足的排练时间。至少不用带着分担心去欣赏。
中场外厅有售卖各种CD,主要是古典类的,有原版的,也有引进版的。看到有卖钢琴家新专辑,正是巴赫作品集,但是单张150的售价也只能呵呵了。

下半场是“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历史欠账太多了,还有马勒的“复活”,“梁祝”,长笛专场几场音乐会还没做笔记呢。这下半场就直接记要点吧。

估计“命运”这样的大俗曲该是上交的保留曲目吧,也可能资深助理指挥传授心法,即便是心里装着,耳朵旁绕着的都是克莱伯的经典版本,现场的整体听感还是很不错啊。尤其是并没有常见的那种赶,各种的主题演绎的都不紧不慢,该有爆发的地方也总能听到预期的震撼。
就像上次听“英雄”的那样,留心注意听其中的管乐独奏了,这部里面除了双簧管,长笛也很吃重,当天演出的都是乐团的副首席,女生,表现上真可以说可圈可点,跟合奏部分扣的也很好。(写这篇的时候已经专门买票欣赏了一场这位长笛副首席姚菁的专场演出了)总之,下半场尽管没有大师,但是散场回家路上感觉还是下半场听的更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11: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要去听候任的柏林爱乐音乐总监彼得连科帅伦敦爱乐的演出了。曲目上半场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家还不了解,要等节目册了,下半场是俄罗斯作品《天方夜谭》。2017年听现场很少,看今年心情吧。

点评

不是同一个人吧  发表于 2018-1-2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19: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果然,差点误导了。还以为捡到宝了,来的是瓦西里,要去柏林的是基里尔。谢faure兄纠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6: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黑皮的爸爸 于 2018-5-28 17:13 编辑
小黑皮的爸爸 发表于 2018-1-2 11:32
明天就要去听候任的柏林爱乐音乐总监彼得连科帅伦敦爱乐的演出了。曲目上半场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大提 ...

乌龙认错人了,但是这位更年轻帅气。
大概回忆一下吧。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总是听不进去,尽管杜普蕾的名号让我也有意听过好几遍。这次在现场,我主要用看的,结合着听一点,总算明白了,这部作品的技法要求很高,变化多端,看大提琴家从头到尾的忙就知道了。
或者说,这部作品就是为开发大提琴表现潜力而写的,旋律线不是重点,也没有协奏曲常见的你一段我一段的竞奏关系,乐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装饰,还有气氛营造,大提琴是绝对的主角。这样一种豁然开朗的理解,权当是现场给我这样的小白的专属福利吧。
《天方夜谭》的音效很爆棚,而且是建立在起头指挥刻意的节制上面的。很难想象一开始就来几个高潮的话后面不断的重复该怎么演,即使不腻味,那种层层递进的大音量也受不了啊,尤其是西方乐团特有的铜管实力表现。
觉着好听,后边几天又接着听了好几回,莱纳的,迪图瓦的换着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6: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黑皮的爸爸 于 2018-5-28 17:08 编辑

说到大提琴就想起去年好像还有过一场大提琴音乐会的,主角还是更加颜值担当的卡普松。查了上交网站,演出日历早没了,购票记录也没有,日期和曲目也记不清了。应该是从上交的微店买的票,可惜微店也没有记录,要么家里再找找节目册子。
记得音乐会有个名,是叫《德沃夏克之夜》,很可能是上交的2017年音乐季闭幕演出。上半场是德沃夏克第八,下半场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了。
“新世界”的盛名之下,德沃夏克第八的日子挺尴尬的。其实这部作品地位并不低,旋律流畅好听,也不缺斯拉夫元素。其录音还经常上发烧榜单。现场的演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强劲的收尾很招人喜爱。余隆指挥下的上交拿捏这些热门名曲绝无问题。
这部大提琴作品是第二次听现场了。上一回是多年前在大剧院麦斯基来上海的演出,当时执棒的还是那位加拿大指挥。记得现场的长笛跟大提琴配合的有点吃力,不过大师在谢幕时还是给那位乐手(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这位乐团首席,待考)热情的赞扬和致意。就这一回的演出而言,这个环节的配合完全没有问题,之所以留意是因为毕竟长笛在这吧作品中有其的特殊地位。卡普松的演绎感觉味道偏清淡,但是很流畅。小白也只能说到这里了,什么俄罗斯学派啊啥的真的不太懂,也没去考证过卡普松的师承。

也许是因为名为《德沃夏克之夜》吧,音乐会曲目还有一首德沃夏克的《月亮颂》作品,看节目册子才知道是取自歌剧作品《水仙》,但也没什么印象。旋律出来才一下子想起,原来是一首咏叹调,也算是名曲了。但是,但是,这改编太流行了。整个的大提琴旋律线就完全跟着原曲的歌调,相当于用大提琴唱了一遍,大提琴的魅力尽失,听着听着仿佛置身于保尔莫里亚的现场了。我服了。
上面这段可能矫情了,其实现场听着还是很舒服的。大提琴家和乐团也算是交足功课嘛,为了《德沃夏克之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7: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预告下,两周前刚听了墨尔本交响乐团来上交的演出,指挥是英国的安德鲁戴维斯爵士。曲目是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先交待一下大概:
上半场,钢琴协奏曲,钢琴家表现有问题,不是说琴艺。
下半场,老柴的东东很好听,听众很专业。
加演曲目有彩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5: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上交也不好过,但还是坚持做了几场演出。各自忙,看到的开票已经抢购一空。愿演奏的、欣赏的都在音乐之外同时能得着正面的力量。上交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5: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黑皮的爸爸 于 2020-8-10 15:44 编辑
小黑皮的爸爸 发表于 2015-12-31 19:03
没想到2015的最后一天是在补在这个论坛上的功课,别误会啊,跟论坛没关系,是自己给自己的承诺。今年去上交 ...

听了九段琪谈的播客,有说到乐团开头的音色比较朦的情况,我觉得跟乐手、乐器都没进入状况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80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5-5-19
发表于 2020-8-11 15:5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各方面因素 前三排甚至第一排座位最好 能够清楚地听到演奏家所有努力演奏出来的为了正确表达乐谱感情标记的细节 其实到第三排很多演奏细节就听不太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1-22 18:48 , Processed in 0.085342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