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24 14: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anderson 发表于 2015-4-24 11:51 
我再说一下我对于黄兄说法的一些看法。
黄兄的观点一向是首先要推对,没错,合适的耳放去契合某种耳机 ...
安德森兄好, 先針對"耳機的狀態"這點補充
這點其實可以分兩點來看,一是耳機廠商對音響用耳機的定位,一是耳機廠商在設計時可能的考量
首先要做點澄清,關於Beyer耳機的磨合問題,3000小時這類說法,自己好像是始作俑者之一
其實我現在也不太講這個了,以T1為例,只敢說
耳罩需要一定程度的使用,貼合耳朵外型,側壓降至一定程度,大概是耳罩剩2/3厚度時
就可稱基本穩定了,當然可能耳罩本身有做過特殊處理,一開始比較軟之類的另當別論
再來是濕度問題,這個一定程度屬於歪打正著的情況
最原始的情境是這樣的,廠商設計耳機時,考慮的材料變數沒有考慮的很周詳
所以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以華南、台灣這類高溫、高濕的環境來講,最常見到的問題就是
外漆剝落、線材脆化或頭戴滲液之類
而廠商的反應速度其實也遠不如想像的快,像beyer的頭帶滲液問題,從DT880/990就有了,一直拖到T1時代才解決
而內部聲學材料部分,除了以往振膜塗佈的永不乾膠問題,beyer習慣用羊毛紙作內部主要的聲阻材料,也用了所謂的"天鵝絨"作耳罩,這實際上也暗示了 濕度會影響整個耳機實際的工作情況
要說廠商有沒有預設標準,肯定有,大概抓個濕度40%就夠了,但是為什麼有時候,下雨天,環境濕度高時,會覺得beyer耳機特別好聽,那往往是因為前端輕微的過阻尼,正好和聲學材料吸收稍多濕氣候,改變的材料特性互補
──過阻尼:低頻不足,高頻凸出 濕氣高:高頻吸音變強,正好互補
而我有時候會說 可以對耳罩呵呵氣調音,其實也只是沒辦法的辦法,至少先看看聲音的變化如何再判斷後續動作
當然上適合的器材是正道,但是各式器材組合,各樣環境千奇百怪,往往不是泛泛一句 用什麼器材配什麼器材 推 什麼耳機就對了,就是了...
要說廠商沒意識到這問題嗎?或許廠商也有自己的考量順位吧
所謂音響級耳機,究竟是要定位為 像高級轎車那樣舒適導向,還是要像超級跑車那樣的性能導向?
Beyer 1998年的耳機型錄,恰恰就暗示了這個有趣的分歧
待續,晚點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