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5 13: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贴图受限制,那就聊聊淘歌的那些事吧。跟我同年代的人大部分开始都是用砖头录音机,富裕家庭有四喇叭录音机,有出国人员免税证的就能有建伍先锋狮龙的组合落地音响了,拿TDK,SONY,万胜,国产鹦鹉等磁带翻录歌曲,小学时从刘文正、张帝、欧阳菲菲、跳动72…到吴涤清、罗大佑、苏芮、齐秦…,上初中听崔健、田震、王迪…到李宗盛、费翔、赵传…,上高中听王杰、蔡琴、达明一派…,之后就一直听欧美,从威猛兄弟、惠特尼、桑德拉…到披头士、恐怖海峡、邦乔维…,那时听歌环境差啊,资源极短缺,每想接触新的音乐类型,就得掏真金白银去买,我又是那种完美主义者,必须收中图原版进口的磁带,华纳、宝丽金、快乐、滚石、贝图斯曼…14元,澳洲CBS透明盒带18元,那都是从每月学校午餐的饭票里省出来的。
90年开始工作后,我那个单位比较好,在工薪阶层里我算有钱人,就大量开始买CD,不要国内转版,只挑进口的东西,而且尽量收美版,那时的美版都有个长纸盒包装,比较好认,后来据说环保组织发出呼誉抵制过度包装,美版的标志就变成现在盒顶部的不粘贴了。以前那些打口打眼的碟一概看不上,盗版也不考虑,一直买到快结婚,要买房了,才发现这些年只存了这些碟,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但我很满足。
婚后的前四年租房住,怕丢东西,就买了大量盗版来听,金五星、西四高台阶、紫竹桥广源、五道口服装大棚……都有过我的身影,那些小贩看见我来都特热情,因为我通常挑碟都是50张起步。现在那些盗版都收起来了,偶尔收拾屋子时翻出来看看,想想我在租房时的那些事,挺感慨的。
买房后开始交房贷,有了自己的家很多事要花钱,人民币越来越毛,涨工资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幸运的是YLJ大量进入市场,头几年的品相那叫一个好啊,它们把我救了!果断放弃正价唱片,开始淘便宜原装碟。这一买就买到现在,近几年淘的少多了,只挑特别感兴趣的才买,也慢慢开始重新关注正价唱片。家里碟的数量是足够多了,以后要的是精品,在论坛上看朋友们的介绍,收获颇多。
这里要感谢我的爱人,她一直在支持我的收藏爱好,有这样的妻子,是发烧友的福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