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从一些关于数码和模拟的言语,谈未来的音频媒体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247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6-11-8
发表于 2009-3-9 15: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84的,同样版本的企鹅唱片指南,只看手中厚厚的那本,完全无法接受电子版查找的不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9-3-9 15: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咳?电子版查找方便才对呀?
——————〉俺也是84的,84年的是否要来个联欢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415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8-11-20
发表于 2009-3-9 16: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买 小白赢,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考一帮骨灰烧友拯救不了LP,我等一样拯救不了CD。个人愚见,在音频方面,一些机械的东西从趋势上还是要被淘汰的。。。

我不知道时间的长短。也不知小白版主怎么估计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474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06-4-2
发表于 2009-3-9 2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PCFI要想在音质上取代传统hifi,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推出更高规格的音频文件载体。
PCFI如果只是在廉价性,便携性等因素上取代传统HIFI,那是早就超越和取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9-3-9 20: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考
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20270-2-1.html
更好的文件格式没法补救硬件缺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474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06-4-2
发表于 2009-3-9 2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9-3-9 20:32 发表
请参考
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20270-2-1.html
更好的文件格式没法补救硬件缺失。


我说得当然是硬件不缺失的情况下。也就是短板是CD这个落后的采样频率的情况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9-3-9 22: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花费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7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8-10-29
发表于 2009-3-9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白版的评论赞同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不太赞同.
从LP到CD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LP是模拟声音的巅峰时期 也是末代
    1930年钢线录音机到LP的末代1990年左右 , 模拟录音走过了60余年的历史~ 从磁性录音到匣式录音带的出现 ~ 模拟录音的技术一直在高速发展. 在这之前声音发展都是进步的

     而进入数字化录音的时代 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声音确实有了退步~ 但这个时间才短短20余年......  数字时代在以后还有更大的发展 ,  从光盘到以后的硬盘存储或者网络传输~ 不能够就定论一定也是退步的. 相反~  从目前趋势来看 应该是会有进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3-9 23: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ls说的有理,确实数字技术时间还短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5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9-3-10 0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争吵,不过说说自己的观点。
我是完全支持白版的意见的。
楼里面很多说的,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问题:
比如,买唱片是为了支持歌手——那我付费下载不是一样的么……我还隐约记得某家乐队把歌曲放在网上的效果比灌唱片卖的还好;
比如,文件管理不方便——cd架那么一大堆能够称为方便么……当你直接在电脑里输个歌名碟名歌手名就能听到想听的东西的时候,甚至输个你给碟加的tag就行的时候,这样比起找CD碟当然是要方便多了——现在大家喜欢用的软件很多管理都做的不好,但至少linux下的amarok管理音乐是一流的,据说itune也是——但foobar等不是。
再比如电子书的问题——的确,纸质是非常舒服的,但要看看到底什么是gap. 电子书的优势在容量,在查找,在于便携;缺点在效果——但是效果也是在不断改进的。现在可弯曲的电子纸已经有prototype了,而kindle之类的电子书的分辨率也可以和一般的纸一拼了。想想上大学的时候,一本教科书多厚;想想《追忆似水年华》有多厚;而电子书轻松搞定重量大小,岂不是很好?也许的确是少了分书的气味,但是也的确是多了份方便。
再比如说电子文件的备份问题:这也仅仅是个策略问题而已。我不知道itune是不是已经这么做了,但它完全可以记录下你买了什么歌曲,然后grant给你这个access,你随时可以重新下载——这个并不难。
还有关于版权问题:国外吵的沸沸扬扬的DRM,就是干这个用的。虽然现在基本大家都反对,但是这总归是个解决方案,也并不是技术上达不到的事情,只是大家都不爽罢了。
关于盈利模式,itunes music store已经赚得很high了。截至09年1月,itunes的累计下载量突破了6个billion,而去年1月份突破4个billion,也就是说这1年卖了2个billion的歌曲... 每首歌是0.69-1.29刀,平均一下,至少有1个多billion的销售额吧……

当然,PC-hifi还是问题,但是相对而言,这个真的会慢慢变成小众的问题——一方面,一定会有针对性的改善出现;另一方面,个人觉得,大众的趋势也会出现LP对CD时候的那种状况……

[ 本帖最后由 yasker 于 2009-3-10 00: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6-12-7
发表于 2009-3-10 10: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不是有点象显象管电视和高清平板电视

一般家用都知道平板好于显象管,但有几个16:9 的 720P 或 1080P 的高清频道

但1080P又怎么比得过电影胶片

一个已普及的标准不是说换就换的,市场自然会根据不同领域细分,细分再细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3-12
发表于 2009-3-12 16: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比较好! 嘿嘿

从一些关于数码和模拟的言语,谈未来的音频媒体

1979年,美国Stereophile杂志的创办人J. Gordon Holt说: "数码录音技术将带给我们超出机械式录音和模拟磁带录音的,更为保真的音质,它将为任何追求高保真音质的人所无法忽视."



1980年,音响评论家Peter Aczel说: "数码录音将是未来的浪潮,这已经成为被人们不经大脑思索而重复的'自然说法'. 与此同时,没有一个发烧器材评论者,录音制片人或音乐评论家认为当前数码录音的高频音域发声自然而令人享受."


      1981年,英国Nimbus唱片公司的录音工程师Gerald Reynolds说: "我们的感觉是 ...... 数码技术比起最佳的模拟技术来毫无重大优越之处. 但我们希望随着时间推移它有一天能."

      1982年,SONY公司的Roger Lagadec说: "CD不会淘汰模拟唱盘 ... 两者会共存一个很长时间."

      1982年,美国Stereophile杂志的J.Gordon Holt先生又说了: "大多数要求高的听众一致认同,大多数用数码技术处理的模拟录音听起来肯定在某些地方有问题."


      1982年,著名音响评论家John Atkinson说: "就象盒式磁带没有取代LP一样,CD在近期未来不会取代模拟技术,而是会与之共存."


     1983年SONY公司在一个广告里声称: "你看到的是最新的CD,未来的音乐媒体."
     1983年,英国天朗公司的Steven N. Harris先生(当时是马兰士英国分公司的产品经理)说道:"CD需要花十年时间才能取代LP."


    1983年,著名的录音工程师Doug Sax说:"我比较关注地观察着CD的前所未有的推广热潮. 美国的音响杂志们保持着不太挑剔的传统,对CD的优点大加赞赏,因此在CD播放器还没上市之前就带来了一股市场需求."

    1985年音乐评论家Edward Rothstein说: "我还没有听到过哪怕一张CD,音质能与它的模拟录音版本相比."

    1986年,Stereophile杂志的老先生J. Gordon Holt又发话了: "每个电声重播方面的技术进步都曾被说成'音乐性不足','不够自然','违背上帝法则'等等. 最早的立体声录音也曾被如此鞭鞑. 我们是否能希望CD遭遇少一些的怀疑. 可不可以给CD一个28年的机会,让它证明自己? 因为我们给了LP这样28年的机会."

     1988年,Stanley P. Lipshitz,音响工程学会的主席,如此断言: "16比特的数码音频系统,只要有精确的AD和DA转换器,可以超越任何现存的模拟系统 ...... "
     1989年Stereophile杂志的出版者Larry Archibald先生说: "我们正生活在二手LP唱片的黄金岁月 ...... 不发烧的音乐爱好者们正以飞快的速度出掉手头的LP. 尽管这预示着LP作为一个零售商品的悲剧性毁灭下场,但对我们这些继续热爱LP的人来说,是一笔矿藏."

     1990年,电影评论人David Denby说: "考虑音质的话,早期的CD也许是消费电子领域里最大的骗局."

     1990,David Wilson,一名扬声器设计师兼录音师,说道: "整个唱片工业界非常成功地屠杀了模拟技术 ......"

     1990,瑞士高文公司的Michel Reverchon先生说道: "模拟已亡." (高文公司自此不再生产任何模拟唱盘.)

     1990美国TAS的编辑Michael Fremer说: "除非人们穿着高尔夫球鞋踏过唱片,或者让熔岩灯在头上爆炸,否则的话胶木唱片始终音质优于CD."
    名人名言们说完了. 大家思考一下,对数码音频技术 vs 模拟技术的这些不同观点,言论,有何感想呢? 今日的LP及LP播放系统,固然可以说作为一个消费产品已经死亡了(也就是说在大众消费场所里已经见不到),但作为一个小众的,贵族式的HI-FI和HI-END产品,它并未彻底绝迹,而且活着的那些,都活得非常体面,非常有品位,非常高雅——都是活在中高档系统中,活在资深发烧友的家里.
老弟说对了. 我想说的是这一点.

    现在关于HI-FI的未来媒体,"音频文件"挟山雨欲来之势,正在夺人的眼球. 事实上我们也已可到一些端倪: CD全球范围内的销量逐年下滑而且下滑之速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屏弃CD,而用随身听或电脑播放音频文件(特别是无损格式)欣赏音乐.

      CD没有被一种新的旋转碟片形式所淘汰,而是很快就要被音频文件所淘汰. 这是难逃之局,我们都已可看得非常清楚.
    历史在重复着自己. LP代表着模拟录音技术的最佳媒体,而当年它是如何被CD所取代的,那么今天CD也将如何被"音频文件播放方式"所取代. 对此我不存在任何疑问.

    几年之内(绝不超过10年,甚至5年内大局已定),我想我们就可以看到CD作为一种大众消费级的音频媒体的消亡. 当然,在中国市场,可能慢些,因为还有二级,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但就国内的一级主要市场而言,我想我的预言不会落空.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一点是: 不要被那些"音频文件播放音质最佳,音质优于CD播放器"等言论所忽悠,所蒙蔽.

    每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取代旧事物的东西出现时,由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机会,由于它有着巨大的平民市场,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商业导向性的,不真实,夸大其辞的"宣传"出现. 就象前面我引用的那些宣称CD音质强于LP的言论一样,它们在某一段时间里会形成主流之势,特别是新媒体在商业上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主流观点肯定是"新强于旧"(指性能,即音质). 但尘埃落定后我们才能看到真相——真相是最好的LP系统仍是CD系统无法企及的,仍是声音最自然的.
请记住今天,我们5年后回到此帖回顾一次,10年后再回来看一次谁对谁错.

    所谓预言就是在一个东西出现苗头时就看出它将是胜者. 我们也是"走着瞧".

    我个人的观点总结在一段里就是:

1) 音频文件播放形式将是取代CD碟片的新的主流大众音乐媒体. CD碟片及CD播放器将成为类似现在LP及LP系统那样的小众化玩物,发烧友玩具.  因此会继续有CD碟,CD压片厂,CD播放器这样的东西存在,但仅仅是服务于少数音响发烧友而已. 简单说就是CD片,CD播放器的未来,犹如今日的LP盘,LP播放系统.

2) 由于CD碟,CD播放器的小众化需求和它的定位,它的技术规格反而可能得到提高,比方,SACD或类似的,甚至更高的规格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规范. 这个情况类似于LP盘现在复刻的反而很多是180克的超重盘,技术规格和性能优于它当年首次出版的形式.

3) 最后,我个人认为,在数码音频领域内,CD碟片+CD播放器的形式,仍将是音质最佳的形式,会优于硬盘播放器+DAC一类的"音频文件播放系统". 这个观点很个人化,相信很多人会不认同,但我就是这么看的.

提示一句:

认为内容为王,是对的; 认为音频文件下载后会免费到处流传,使唱片公司赚不到钱,是对的. 但别忘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买回CD碟后抓轨后扔掉,因为他相信已经把CD的内容100%精确地复制到了硬盘里,然后这个音频文件可以上传,可以复制,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这个屏障不是靠CD碟的存在就可以避免的!

所以唱片公司做付费的授权下载来赚钱,或者靠卖碟片来赚钱,用户都可以简单地把内容复制,传播,上传下载. 所以这不是关键.

这是一个使用习惯的问题. 你,还有bruce,都是习惯买碟,听碟的一族人. 我也是. 可惜我只能预言我们这类人会逐渐成为"少数民族".
白相HI-END的西开! file:///C:/DOCUME~1/eng12/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png99.9%的老百姓认为CD能一个比特都不错地精确复制到硬盘,然后完美播放! file:///C:/DOCUME~1/eng12/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png





引用: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3-7 21:51 发表 file:///C:/DOCUME~1/eng12/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png
无形产品替代有形产品,不是如cd取代lp这么难的
有别的什么有形音乐介质取代cd的话,我觉得更现实一些
就像我觉得再过50年电子书也取代不了纸质书一样
其他观点就不说了,现在美国电子书销量已经快追上传统图书了,甚至单单iphone平台那种简单的单独包装的电子书都买的狂好,俺觉得完全是观念问题,比如布版说不愿意付费下载,其实用过itunes会发现付费下载很上瘾,因为手一点东西就下来了,而且每一片的价格都极低(所谓micro payment),这种模式被证明成功以后恐怕付费内容会持续发展。

现在唱片业利润下降是很明显的事情,必须用可下载音频文件来补救市场,naxos已经在这么做了,恐怕很快都会跟风的,主要是版权保护和付费方式问题,其中后者才更重要,因为很明显CD也可以制作D版,主要是其销售方式以及正版观念的普及才带来它的成功,现在iTunes卖mp3买的可开心呢,而且也去除DRM了,iphone上免费/付费streaming的服务也如火如荼,要知道能听出(或者愿意花更多钱来获得)CD/高于CD质量的文件的人本身就已经很少了,就利益来说其实完全死掉又怎么样,非得等大众的要求提升了hifi发烧友才有希望啊(iTunes Store以前提供128kbps的,现在提供192kbps了,时代在进步、网速在提高、ipod带来的音乐爱好者在增加,未来应该是光明的,相信大众的耳朵吧——否则,反之LP还没死,咱们去啃LP的老骨头去也file:///C:/DOCUME~1/eng12/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4.png
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天刚刚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3-12
发表于 2009-3-12 16: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驻扎

冒昧打扰,简单介绍:现在深圳一专做耳机/耳塞的公司,前年小本毕业,手中经过项目有以下anasonic  wf-5500   AKG K240,K171,K172,K181,K242,K271,K272,K141,K142,K930
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天刚刚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6-6-30
发表于 2009-3-12 1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样认为对不对~现在不是有硬盘录音工具了吗?到时候网上直接卖的就是录音室录的数据~这样多好??这样就不用cd抓轨了~~也不用44.1k了~~应该比cd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1万

帖子

251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1
注册时间
2006-12-28
发表于 2009-3-12 18: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5804787 于 2009-3-12 18:06 发表
不知道这样认为对不对~现在不是有硬盘录音工具了吗?到时候网上直接卖的就是录音室录的数据~这样多好??这样就不用cd抓轨了~~也不用44.1k了~~应该比cd更好~~


这样的话你需要录音室级别的存贮方案, 比家用hifi设备贵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9 05:16 , Processed in 0.092968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