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5-3-2 15:21:10

关于柔化、耐听和保真度的矛盾问题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3-3 11:28 编辑

Hi-Fi的本意是高度保真,不折不扣地还原现场真声,对于这个定义发烧友都应该没有异议。但实际生活中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想很多人也不会陌生,就是声音带些柔化的系统,听起来是更加耐听、舒适的,而真正不柔化、不妥协的系统,听起来反而没有那么“耐听”。这是一对矛盾,理论和现实的矛盾。

在论坛上时而会看到这样的感想:器材升级后,解析提高了、动态扩大了,但声音反而不如以前耐听,搞到最后,居然想退烧,想卖掉高级器材,回去听某些低档器材。针对这样的言论有些人会反驳说:那听收音机去吧,那声音最舒服耐听!

还有这样一种言论,认为不耐听的高档系统,是声音有问题的,比如过于强调解析,比如声音存在某些失真,造成了听音的不愉悦感。

事实上,我认为这个猜测是有问题的。不够耐听、不如低档器材耐听的高档器材,未必是声音有“问题”,也可能就是因为高档器材具有更好的细节表现力和动态范围,就会造成不是很耐听的结果。

关键是,我认为带一些柔化的、动态力度和低频的表现方式“柔和”的,天生就会声音更加耐听。声音不柔化的、动态力度和低频的表现方式更“方正”更“不妥协”的,那么天生就会不那么耐听。这个因素和耐听度的关系最大。

电声重放技术,本就只是对现场真实声音的“模拟 ”而不是完全准确的还原。完全准确的还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模拟。即便是完全准确的真声,凡是硬的、有力的、强劲的,也必然不够耐听。有人说真实的声音就一定耐听?鞭炮声耐听吗?有人说真实的音乐表演就一定耐听?我多次听过爵士乐现场,真实的爵士乐现场,声音并不很“耐听”。特别是小号嘹亮的音色,很有侵略性,爵士鼓敲得强劲时,声音也是不那么耐听的。现场的摇滚乐也不耐听,这个不解释了。现场的古典呢,就必然耐听?完全不是,特别是铜管的声音,非常刺激,打击乐器用力猛敲的声音也不会耐听和舒适。特别是钹(Cymbal)这种乐器,敲击时的高频能量非常强,造成很强烈的刺激感。整支乐队各声部的Tutti全奏,经常是非常吵耳、非常刺激、不耐听的。

所以可以想象到的是,假如一套高级器材非常忠实而不打折扣地表现出了这些现场的爵士乐、古典乐、摇滚的表演,那么它有时播放的效果不耐听是很正常的——因为“真声”本身就是有时不耐听的。如何能使声音耐听呢?很简单,就是把声音柔化。从技术上说,这种柔化是反hi-fi的,是不对的,不准确的,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要取得更好的耐听性,把声音柔化,是非常有效的。

xy1689 发表于 2015-3-2 15:27:57

非常赞同

小白 发表于 2015-3-2 15:29:57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3-2 15:48 编辑

所以很简单的道理是,Hi-Fi和耐听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说系统更高级、更Hi-Fi,声音就会更耐听、听感更舒适。相反,对于很多人来说,更耐听和舒适的声音,很可能来自于不那么Hi-Fi的系统,来自于声音带柔化的系统。因此,系统升级,从低端系统升级到高级系统,很可能声音并不会更舒适、更耐听,而是耐听度反而下降。高级系统一般具有更强大的揭示力,而更强大的揭示力,犹如一张更清晰的照片、更好的视力,它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画面,但根本不保证看到的东西就更“悦目”!我是一个近视眼,脱下眼镜,看什么都朦朦胧胧的,但也因此没有什么会刺激我的视力,戴上眼镜,视力1.5了,看什么都很清晰,但也因此会更清晰地看到刺激我视力的东西。视和听,在这里是一致的。Hi-Fi绝不是保证我们能听到更耐听的、更舒适的、更令人愉悦的声音。它仅仅是保证我们更清晰地、更不妥协地、不遗漏地听到录音制品的声音。而这些“更”,都很可能带来反而更不耐听的声音。

mvw 发表于 2015-3-2 15:30:14

音乐,或者说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音乐,其实都只是“音乐表演”,也就是说,重点在于“表演”。

但凡是表演,自然就是短时间急促的刺激,然后散场、各安各事。不刺激,温和柔软大多应该是人为调整的,“为了耐听”只是个言语上的幌子——哪怕再耐听你能听一个小时不错了,因为现代社会你不可能这么闲。最重要的还是制作者的性格太软,受过的教育大多转化成“束缚”,忘记了老师教你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被局限,或者说,被“阉”了。

farrel 发表于 2015-3-2 15:35:40

本帖最后由 farrel 于 2015-3-2 15:37 编辑

系统更高级,那就不是HIFI,而是HIEND了。

HIEND这个阶段才开始追求,好听,耐听。

张花花 发表于 2015-3-2 15:50:24

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schpeltor 发表于 2015-3-2 15:55:08

真实的声音不是不耐听
而是很多适合反而不如很多系统重播的那么高素质

pieryu 发表于 2015-3-2 15:56:40

凡事无绝对,但通常来说越是保真的系统越耐听。如果反过来,相信没几个人会去烧吧。

达文东 发表于 2015-3-2 15:59:29

小白说的很对,而且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讨论;

追求真实的还原是最高追求吗?个人觉得应该是在真实的、保证相当层次和细节的基础上的美化才是最高追求;

就好像电影胶片,谁都喜欢看电影里的颜色,可是现实中并不存在那样的颜色,那都是经过专业的调色师进行调制过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白 发表于 2015-3-2 16:00:13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3-2 16:43 编辑

我注意过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言论,我觉得有这样一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人耳天生适应那种柔和的、动态范围窄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带来最多的舒适感。动态范围大的、猝发的、猛烈的、尖锐的声音,则天生就是不和谐的、造成不愉悦感的。我们知道越高级的器材,能表现的动态范围肯定是更大的,那么当它表现出音乐制品的大动态时,就必然是不那么“耐听”的。从根本上说,越高级的器材,确实对那些并不需要大动态的人来说,是越不耐听的。如果一个器材用家最关心的是音乐的舒适性、耐听性,那么动态范围小、声音柔化的器材,就是更加理想的,完全不需要高级昂贵的大动态器材。

我觉得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低档器材更耐听,升级到高档器材反而觉得不耐听”的现象。这不是高档系统之罪。当然有些高档系统是声音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但即便是声音方面一点不存在问题的高档系统,也完全可能比低档系统更不耐听。

xy1689 发表于 2015-3-2 16:00:13

farrel 发表于 2015-3-2 15:35
系统更高级,那就不是HIFI,而是HIEND了。

HIEND这个阶段才开始追求,好听,耐听。

其实没有哪个音乐家创作的时候想的是耐听的,想好听的都不多.......所以

mvw 发表于 2015-3-2 16:02:50

达文东 发表于 2015-3-2 15: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白说的很对,而且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讨论;

追求真实的还原是最高追求吗?个人觉得应该是在真实的、保证 ...

真实最起码有个客观的,确定的参照标准(真实乐器),耐听,好听就没有了。

xc.come 发表于 2015-3-2 16:03:38

hifi是保真,hiend是艺术与真实的合一,工匠艺术与真实的统一,hiend出于hifi高于hifi,既好听又不偏离客观。

mvw 发表于 2015-3-2 16:12:16

好不好听应该是演奏者甚至作曲家的事儿,器材不该操这心,耐听,只要和真实乐器差不多,如果你听真的小提琴坚持不了一个小时,那器材听不到一个小时也是应该的,所以耐听其实也不是器材该操的心,累了就该休息。

所以小白说的,低价器材追求好听耐听是理应的,因为应对的都是极其拙劣的音乐,高档器材就甭画蛇添足了,你再润也润不过帕瓦罗蒂本人的嗓子。

小白 发表于 2015-3-2 16:12:33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3-2 16:27 编辑

事实上很多hi-fi厂的设计师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在设计器材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会对声音做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柔化,来造成一种比较耐听和舒适的声音。这种现象在不同档次的器材上都有,中低级器材固然如此,有些高档器材也是这样的,举一个我熟悉的例子——帝瓦雷的器材,我认为就是带一些柔化处理的。把它和一些美国顶级放大器对比时,就很明显,美国顶级放大器的声音不妥协动态,在大动态来临的时候,基本是笔直上去给出动态的,而帝瓦雷在大动态来临的时候,做了一些柔化,其动态力度的增长不是“笔直”的,到声音很强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柔化。这种柔化处理能明显地听出来,但主观上效果很好,声音不会太强烈、太刺激,而是婉转了一下,照顾了人耳对舒适性的要求。对比的美国功放,技术上更正确,大动态全奏的声音更接近现场真实效果,但就是吵耳了一些。当然现场也是这样吵耳的,甚至于更吵耳(因为现场的真实动态更大),但我们在家里欣赏音乐的时候,是否需要如图现场那么巨大的声音动态?我想这个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回答Yes的。我个人就不要那种现场的动态。

我重复一次,作为一个听过很多现场古典交响、现场爵士乐的乐迷,我可以说,现场的声音经常是很刺激的(说现场音乐不刺激的,我无法和他讨论了,因为基本的体验都完全不同!),当我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欣赏音乐制品的时候,这是一种享受、放松、娱乐性质的活动,我并不需要那么强烈的动态和带来的刺激感。我希望声音能舒服一些,既比较真实,但也照顾到家里欣赏音乐的环境需求,能够稍微柔化一些,去掉一些太刺激的成分。

当然不是每个发烧友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在家庭环境里尽量“笔直”地还原出接近现场般动态的发烧友也会有,也会不少。他们不在乎大动态的刺激感,或许喜欢的就是这种刺激感和震撼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与人是很不同的,欣赏音乐的目的也不同,这里没有对错。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柔化、耐听和保真度的矛盾问题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