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ca全集录音,包含了晚期四重奏,EDC压片
---Decca DUO小双张,这个当然是原先Philips的再版,EDC压片
---美版飞利浦DUO小双张,SONY美国压片
---Decca 3CD版本,这个其实原本也是Philips标,Decca 2007年再版,EDC压片
那这4套里面,哪一套音质最好呢?
答案是唯一的,明确的:
最后一套3CD的音质最佳。在琴声的质感,动态,细节上都占优一些。其实眼尖的烧友已经看到了,最后一套封面的左下角清楚标明了"Digitally Remastered Recording",这套是当初Philips用最新的24/96技术处理过的。
第一套和第二套的音质一样。
第三套美版飞利浦的音质和前两套有细微区别。美版SONY的音质我自己觉得略好一些,声音更明亮通透一点点,细节更清楚一点点。猜测应该是压片地不同造成的差异。
[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2-12-2 06:11 编辑 ] 总之一句话,如果压片地相同的话,一般来说就看唱片封面/背面有没有remaster的标识。
如果有的话,我觉得理论上音质应该更好些,但还要具体碟片具体分析(有时候不一定能明显听得出来)
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就各取所需吧,但千万不要YY正价碟的音质会更好
但有一些碟,remaster字样会印在内部的小册子里。比如我手头上的这张Dynamics 霍洛维兹,"2010 remastered in Italy" 是印在小册子里面的,这个就没办法了。
[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2-12-2 14:10 编辑 ]
回复 33# 的帖子
环球和EMI的remaster少有败笔,这些也算是新盘的福利吧:victory: 说到EMI,偶又要说坏话了,它家之前的remaster我自己反而是不太相信的。人家DG/Decca的Remaster总体来说还是很有良心的,SONY最新的DSD更是诚意十足。
而EMI的ART转制技术,实在太坑爹。比如这张EMI 5668952,音质真的不应该做的那么差的,低频糊,高频信息缺失严重等。
要欣赏到这张的真正音质,应该买EMI SACD日版或欧版
说到这个我很喜欢的德沃夏克钢协,顺便推荐一下李赫特另外一个我认为更好的版本,来自Praga最新SACD收录的:
[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2-12-2 14:08 编辑 ]
回复 38# 的帖子
严重同意,legend系列普遍高频强化,初听感觉音场大了,通透了,但非常影响耐听性。不仅是legend系列,同样用decca的24bit技术转制的迪图瓦版卡门和阿莱城姑娘组曲的中价版,也要比该版本的老正价版差许多,具体是声音干、薄,密度差好多,数码味很重。 请问波利尼的贝多芬晚期钢奏这张,大禾花与黄标以及更早的盒装双张音质上有无差别。我看亚马逊上有买家评论说早期版本音质很糟 原帖由 versemonger 于 2012-12-5 03:0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问波利尼的贝多芬晚期钢奏这张,大禾花与黄标以及更早的盒装双张音质上有无差别。我看亚马逊上有买家评论说早期版本音质很糟
这张我没有黄标也没有早期的盒装双张。
只有大禾花版,昨晚还刚听过,我觉得音质相当不错了,可以放心购买
回复 42# 的帖子
你的pdo是两张分开的大黄标么,大禾花以前的都是AAD的吧回复 41# 的帖子
嗯,我觉得大禾花这系列音质一点也不缩水。也可能是我器材太差[ 本帖最后由 versemonger 于 2012-12-6 10:10 编辑 ] 插句嘴: 说数码复刻声音和头版保持一致的,请听下切利的EMI系列头版和现在的大包子。
回复 46# 的帖子
嗯,谢谢无脑兄 chaison有无对比过李赫特的拉赫钢协2,这个曲目的大黄标就比大荷花音质好,钢琴更通透:) 异常精彩:victory: 我一直好奇,DG的Original Image Bit processing 是一个什么技术。最早以为就是24bit 96kHz的转录方式,后来发现新出的大禾花中,即便DDD的录音封面上也印了这个... DDD用24/96处理也很正常啊
Bit Processing就是指的24/96转制技术。这张碟的封面清楚的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