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1 15:36:12
为什么肖邦公认的两个最权威的演奏家是科尔托和鲁宾斯坦?前者是“法国”肖邦,后者是“波兰”肖邦,这也是肖邦本人的双重性决定的。沙龙化的曲目,比如圆舞曲、部分夜曲、部分小品,科尔托就显得特别对味和出彩,鲁宾斯坦显得比较平面化,不如科尔托有韵味;但肖邦大部分曲目还是非常需要“波兰味”的,可以说肖邦的东西弹不出波兰味,风格上就不对味,基本就是失败的,这时科尔托还是用“沙龙味”去弹,就不行了,所以鲁宾斯坦占了很大优势,玛祖卡、波罗乃兹、叙事曲、谐谑曲等等,都是他一家独大。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练习曲,风格上颇有沙龙音乐的特点,所以科尔托显得很适合,但有特例,比如离别、革命、暴风雨之类,明显需要波兰味,科尔托弹得就显得“味道怪异”了,也能理解,他不知道背井离乡、国破家亡是什么滋味。
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1 15:58:21
科尔托的所谓污点,完全应该被原谅,就像福特、吉泽金等人一样。
其实说起希特勒残暴,同时代的斯大林,就比他残暴百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美国,就仁慈无比吗?当然不是,别的不说,日本那么多战争罪犯,不就是在它的庇佑下居然都善终了?国家机器这个东西,本无好坏,成王败寇罢了,一旦失败,所有脏水自然是往你身上泼,我觉得这也是人类的一个劣根性,到哪儿都这样。
fay
发表于 2013-3-12 01:23:56
我还很喜欢拉赫玛尼诺夫的版本 以及列文涅4首
ramos
发表于 2013-3-12 05:58:55
原帖由 jascha1898 于 2013-3-11 15: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为什么肖邦公认的两个最权威的演奏家是科尔托和鲁宾斯坦?前者是“法国”肖邦,后者是“波兰”肖邦,这也是肖邦本人的双重性决定的。沙龙化的曲目,比如圆舞曲、部分夜曲、部分小品,科尔托就显得特别对味和出彩,鲁宾斯坦显得比较平面化,不如科尔托有韵味;但肖邦大部分曲目还是非常需要“波兰味”的,可以说肖邦的东西弹不出波兰味,风格上就不对味,基本就是失败的,这时科尔托还是用“沙龙味”去弹,就不行了,所以鲁宾斯坦占了很大优势,玛祖卡、波罗乃兹、叙事曲、谐谑曲等等,都是他一家独大。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练习曲,风格上颇有沙龙音乐的特点,所以科尔托显得很适合,但有特例,比如离别、革命、暴风雨之类,明显需要波兰味,科尔托弹得就显得“味道怪异”了,也能理解,他不知道背井离乡、国破家亡是什么滋味。
啥乱七八糟的,菠萝味?科尔托不知道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什么滋味,难道鲁宾斯坦就知道了?波兰是灭国了还是怎么地了,再说波兰沦陷那几年,鲁宾斯坦在干嘛?一直在美国吃香的喝辣的加搞女人好不好。如果你说背井离乡,国破家亡,那还不如说帕德雷夫斯基,人家才是真正地和波兰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钢琴家。
练习曲风格上有沙龙音乐的特点?你也太小看练习曲了吧,练习曲是肖邦所有作品里,也是钢琴文献里最顶尖的作品,是非常严肃的作品,不是随便弹着玩的。肖邦的沙龙音乐主要是圆舞曲,几首即兴曲,夜曲,个别玛祖卡,个别波兰舞曲,因为沙龙音乐必须要弹短小,舒缓的钢琴小品,像大部分练习曲,波兰舞曲,叙事,谐谑等等都不适合沙龙演奏,动态对比太大,曲目太长的话,有钱人不爱听。另外肖邦的音乐也不是全因为乡愁所做的,有大把是因为和乔治桑同居地快活写的,也有一些是题献给其他作曲家,演奏家,或者王公贵族等等,全部都安上乡愁显然不恰当。到了今天,肖邦的音乐已经完全是世界性的音乐,谁要是把他强行按照有没有“菠萝味”来评判的话,这5年一次的肖邦大赛还请这么多国家的人来弹什么?
asakiota
发表于 2013-3-12 06:37:50
這年頭肖練都有人看不起了 風氣真是每況愈下啊
zslys
发表于 2013-3-12 08:37:51
原帖由 asakiota 于 2013-3-12 06:3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這年頭肖練都有人看不起了 風氣真是每況愈下啊
这里可不缺看不起肖练的大神呐:lol
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3 00:53:47
原帖由 ramos 于 2013-3-12 05: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啥乱七八糟的,菠萝味?科尔托不知道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什么滋味,难道鲁宾斯坦就知道了?波兰是灭国了还是怎么地了,再说波兰沦陷那几年,鲁宾斯坦在干嘛?一直在美国吃香的喝辣的加搞女人好不好。如果你说背井离 ...
说练习曲有沙龙味就是看不起练习曲?又一次被莫名其妙安上了罪名。沙龙音乐一定要短小吗?现在许多音乐世家开家庭音乐会,弹的都是大部头曲目,更别说当时欧洲贵族的沙龙了,汇聚了顶尖的艺术家,贵族阶层也无疑是艺术素养极高的,所以“沙龙”一词绝不是那么没档次的。
鲁宾斯坦的经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波兰在他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是动荡的,他幼年曾亲眼目睹哥萨克骑兵屠杀平民。波兰处于两大帝国夹击之中,从普鲁士到俄国,从纳粹德国到苏联,从没停止对波兰的蹂躏,这些历史有兴趣你可以去查查。他的成名过程同样非常的曲折,曾差一点信心崩溃彻底放弃,所以他绝不是生来就养尊处优的。
再说风格,波兰味就等于乡愁?我觉得当然不是,那是一种风格的总称,显然是区别于法国式的优雅的,就像你不可能用弹德彪西的方式去弹肖邦,或者颠倒过来,都是完全不对味的,听过吉泽金弹的肖邦,鲁宾斯坦弹的德彪西吗?都能雷死你。
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3 01:05:00
许多人说鲁宾斯坦弹的肖邦根本不是肖邦本人的风格,可问题是,从没有人敢说谁才真正代表了肖邦的风格,现实中看到的,反而是年轻一辈不断的在模仿鲁宾斯坦,而且大多搞来稿去都还是东施效颦的水平。
至于说肖邦现在是世界的肖邦,现在哪个著名作曲家不是“世界的”?问题是这样就可以随意的以创新的方式去弹吗?
白版有个观点我很同意,演马勒就是要神经质一点,像现在新的录音,搞得太冷静,就不是马勒了。肖邦同样是这样,每个作曲家都有一个风格的主线,一旦偏离,不能说不可以,但基本的味道就不对了。
ramos
发表于 2013-3-13 02:22:36
原帖由 jascha1898 于 2013-3-13 00: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说练习曲有沙龙味就是看不起练习曲?又一次被莫名其妙安上了罪名。沙龙音乐一定要短小吗?现在许多音乐世家开家庭音乐会,弹的都是大部头曲目,更别说当时欧洲贵族的沙龙了,汇聚了顶尖的艺术家,贵族阶层也无疑是艺术素养极高的,所以“沙龙”一词绝不是那么没档次的。
鲁宾斯坦的经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波兰在他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是动荡的,他幼年曾亲眼目睹哥萨克骑兵屠杀平民。波兰处于两大帝国夹击之中,从普鲁士到俄国,从纳粹德国到苏联,从没停止对波兰的蹂躏,这些历史有兴趣你可以去查查。他的成名过程同样非常的曲折,曾差一点信心崩溃彻底放弃,所以他绝不是生来就养尊处优的。
再说风格,波兰味就等于乡愁?我觉得当然不是,那是一种风格的总称,显然是区别于法国式的优雅的,就像你不可能用弹德彪西的方式去弹肖邦,或者颠倒过来,都是完全不对味的,听过吉泽金弹的肖邦,鲁宾斯坦弹的德彪西吗?都能雷死你。
我不是说沙龙这个词没档次,而是说19世纪时的沙龙不是你所描述的这样而已。练习曲如果要说什么“味”,最贴切的应该是“音乐味”,而不是什么波兰味,沙龙味。这24首练习曲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的,每首都是为了锻炼技巧而写的,这些曲子比李斯特的超练要拗手超多。你也知道是现在很多音乐世家开家庭音乐会,弹的是大部头曲目,19世纪的时候流行的是高雅小曲目加即兴,而绝非大型曲目。偶尔沙龙上有协奏这类的曲目,也不会真弄乐团来,大都是双钢琴演奏。大曲目弹得比较多的是私人音乐会。而且你没发现19世纪出生的很多音乐家都会留下大量小曲的录音,节目单上也会有很多小型曲目吗?现在的人几乎都不弹了,即兴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说贵族的艺术素养高低问题,自然有音乐修养极高的贵族,但是也有不怎么感兴趣的贵族。肖邦李斯特对他们的赞助者和听众发牢骚又不是第一次了。
鲁宾斯坦不评论了,免得有人说我黑他。
另外,所谓的风格,本来就是阻碍艺术家达到极点的一种桎梏而已。真正的顶尖艺术家,是没有自己固定的风格的。所谓“不可能用弹德彪西的方式去弹肖邦,或者颠倒过来,都是完全不对味的”本来就是有问题的。什么叫弹德彪西的方式?什么叫弹肖邦的方式?本来就没有这种方式,有的只是好听不好听,能否打动人而已。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古尔德弹巴赫的方式绝对不会被认为是正统的,但是他照样能征服一大批听众,你说的吉泽金弹的肖邦,我也觉得非常好听,完全没什么雷人的。再说鲁宾斯坦吧,他第一次弹维拉·萝卜丝的钢琴曲子,萝卜丝的老婆就说她是萝卜丝的最佳演绎者,完全能够体现出萝卜丝的艺术,请问萝卜丝是波兰人吗?还是鲁宾斯坦弹琴有巴西味?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3-3-13 09:05:45
原帖由 jascha1898 于 2013-3-13 00: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再说风格,波兰味就等于乡愁?我觉得当然不是,那是一种风格的总称,显然是区别于法国式的优雅的,就像你不可能用弹德彪西的方式去弹肖邦,或者颠倒过来,都是完全不对味的,听过吉泽金弹的肖邦,鲁宾斯坦弹的德彪西吗?都能雷死你。我只能很遗憾的说,楼主的音乐体验已经被重重的范畴限制住了。
小白
发表于 2013-3-13 09:43:57
讨论到的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和欣赏音乐的个人口味、欣赏面,是有关系的。我也曾经有一段时期比较信奉“民族”,认为肖邦就是波兰和法国演奏家,德彪西就是法国演奏家,德奥作品就是找德奥演奏家,俄罗斯派作品找俄罗斯人,等等。后来逐渐看法有改变。总的来说保持open的心态比较好,就事论事、不做泛泛概括比较好。
xzb302
发表于 2013-3-13 10:30:58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3-3-13 09:0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只能很遗憾的说,楼主的音乐体验已经被重重的范畴限制住了。
赞同,听音乐注重自己的体验,别被框框和概念束缚。
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3 16:00:44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很正常,我还真是不能接受吉泽金的肖邦,鲁宾斯坦的德彪西,既然倒过来是最好的,何必要这样组合呢?当然这个“最好的”是我认为的,很多人可以接受,甚至欣赏,无可厚非的。
有句话拉莫斯你说错了,最顶尖的钢琴家,恰恰都是确立了自己最鲜明的风格的,尤其是音色,一听就知道是谁在弹。一个钢琴家想位列顶尖,没有自己的特点那肯定是不行的,除此之外,当然还要有最拿手的一批曲目。朗朗之辈不在讨论之列。
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3 16:01:08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很正常,我还真是不能接受吉泽金的肖邦,鲁宾斯坦的德彪西,既然倒过来是最好的,何必要这样组合呢?当然这个“最好的”是我认为的,很多人可以接受,甚至欣赏,无可厚非的。
有句话拉莫斯你说错了,最顶尖的钢琴家,恰恰都是确立了自己最鲜明的风格的,尤其是音色,一听就知道是谁在弹。一个钢琴家想位列顶尖,没有自己的特点那肯定是不行的,除此之外,当然还要有最拿手的一批曲目。朗朗之辈不在讨论之列。
jascha1898
发表于 2013-3-13 16:03:15
白版有点和稀泥的意思哦,那你现在能接受新录的那些马勒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