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4|回复: 79

[发烧理念] 一句话感想——崇老的中国人和新老对比

[复制链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6-27 21:57 编辑

中国人深刻的传统之一就是“崇老”,以老为好,尊崇老物。在这方面,中国人整个地球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比在意历史和关注历史,以自己的悠久历史为荣。网上大量的讨论争辩都有关历史。诸如有没有夏朝啊,外国古文明是否为假啊,西方伪史啊,中医西医啊,之类争议巨大的话题,都围绕着我们古老的历史。

崇老的思维习惯很可能源自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我的看法是如此)。外国人普遍崇拜GOD一神或者多位神祇,只有中国人是把崇拜祖先放在第一位的。传统上重要日子都要拜祭祖先,这是最严肃的仪式。西方基督教传入我国时,遭遇的一大障碍就是,西方人只拜GOD而不拜人,但中国人是要拜祭祖先的,对这点,传教士十分反对但又无可奈何。

在各个领域都可看到中国人对“老物”的推崇。HI-FI领域里,也有很多玩家推崇老音响和老录音。经常看到的论调是:老音响声音好于当今的新制品,五六十年代所谓“模拟录音黄金时期”的老录音声音好于当代的新录音。

可是这种思潮是很明显违反“科技在进步”这一铁律的。老东西真的可能那么好,比新东西、新技术产物更好吗?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6-27 18:10 编辑

从经验来看,实事求是地说,老的音响器材,老的录音,确实有些声音很好。我随便举两个例子:1947年的美国西电监听音箱系统,1957年录制的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爵士乐唱片。都声音很好,如果盲听,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现在新的音箱,新的录音,而且是素质与听感都很不错的那种。

即便和当代的新喇叭、新录音放在一起听,这些半个多世纪之前的老物事也“不遑多让”。

img-1719482653407e3535e7135873c809db6e525f9b361b18ff11ffe4ec3e3e0a67fd2b406771c0.jpg

img-1719482734246d90658526a64e98b6cf8b8ab19e65a789b9f246b43ef92dc78d84fc706eba39.jpg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主题

7170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2-8-1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zenzen 于 2024-6-28 14:35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6-27 21:59 编辑

不过,从我的经验来看,老物事里的少数顶尖存在,才能达到那种“不遑多让”的水平,而绝大多数的老物件,包括老器材和老录音,在和当今新技术、新制品并排鉴赏时,都显得明显老态了。

所谓的老态,具体说最大表现就是两点:一、糊,二、染色失真。就好比有些娱乐圈里的所谓“不老X神”“冻龄”,凑近了细看,都有时光留下的皱纹、下垂、松弛。物理规律是无可违抗的。

和新技术带来的新器材、新录音相比,老东西都是糊的。很简单AB一下就明白,比如放完一张60年代的老录音,马上再放一张2010年的新录音,就明白,老录音“糊”就一个字。我们可以去形容老录音有多自然流畅啊,那些美好的形容词,但糊是没办法的。新录音就是更通透、细腻、结像扎实。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6-27 22:00 编辑

老物事身上存在的失真也是客观存在的。当然新录音和新器材也有失真,但不是一个量级的了。很多老的古董器材,一开声就是浓浓的“味道”,那种所谓味道,其实说白了就是失真。某种固定模式的谐波失真。有些失真是有好处的,听上去悦耳,但是有些则不那么悦耳。

老古董器材,老录音,可以说普遍地存在明显可闻的谐波失真,比现在的新器材和新录音高出不止一个数量级的谐波失真。当然,有些玩家就是喜欢“内味”。“喜欢”是一个纯主观的东西,喜欢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的。有人喜欢逐臭也是他的自由,何况追逐好听的音染。

所以,按西方教育体系里的区分“事实”(Fact)和“观点”(Opinion)的做法,我可以说,老物事的失真度高于新物事,这是一个事实,而有些人喜欢老物事的失真和“内味”,这是“观点”范畴的东西。

点评

HiFi界的“老”,技术类:甲类放大、作品载体:黑胶唱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 天前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6-27 18:41 编辑

应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在音响录制和重播方面,正在越来越逼近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绝对真实的那个“点”。但我认为那个“点”其实是无法抵达的,只是接近。当代的器材和录音,也不是完全不存在失真的,数字音频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早期的数字音频问题甚至很明显,明显到很多早期数字录音还不如当时的模拟录音。现在当然已经很强了,发展很成熟了,但是否就绝对保真了呢?其实也不是。数字录音理论上始终存在量化误差,是不可能完全做到100%保真的。

但是就普遍平均水准而言,当今的新技术和新技术造就的新录音和新器材,声音比老玩意清晰和干净了很多,失真低了很多很多。这是从平均水准来说的。

但是具体到个例,依然存在少数优秀的老器材和老录音,它们的声音甚至能混淆时空,能“冻龄”,能媲美当今的新制品。这样的“不老录音”“不老器材”还是存在的。

而那种普遍性地推崇老技术、老产品、老录音的做法,我是反对的。就普遍而言,老的就是老的,又糊又失真又染色,有些还歪曲,没什么好夸的。技术始终是在不断进步的,让我们享受到更低的失真和更高的保真度。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4 天前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6-27 22:04 编辑

必须提一下还有一点,就是音响爱好者对声音“特色”的追求甚至迷恋。老器材很多有鲜明的特色(内味),其本质其实还是某些固定模式的谐波失真。比如胆机,很明显的偶次谐波失真,测量的话失真度数值很大,但是,一直就是有人喜欢的。喜欢和追求失真,听上去似乎荒谬,但是在音响发烧领域里,就是蛮常见的事情。电子管作为古老的放大器件,家电领域、无线电领域、计算机领域早淘汰了,为什么音响领域不淘汰呢?说明音响领域是有其特殊性的,不是说技术上落后了,就一定会被淘汰。音响领域的特殊性就是两个字——审美。音响是存在审美因素的,而其他那些领域不存在。

下图是我听过的一套胆机组合。CD机是胆输出的,放大器是胆机。

img-1719492355836967129d8456e596fa4684bbcbd79de507208601196d5e8f49e7302e5c9cdfd2.jpg

相当一部分喜欢老器材和老录音的发烧友,它们喜欢和追求的,正是老东西身上存在的那种鲜明特色。而有点“悖论”的是,新技术由于降低了失真度,同时也降低了“内味”,那种特殊谐波失真带来的鲜明特色。所以,对那些喜欢寻求特殊韵味的发烧友来说,新东西往往声音太“淡”(本质是失真度低),反而不如老东西那么吸引。

所以归根到底,人喜欢什么,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人甚至不是一定要喜欢“好东西”的,而很可能被一些“不好而有特色的东西”所吸引。

点评

不止是音响,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老技术和新技术都是各有优势的,被淘汰不是不好用,而是对成本和使用方便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 天前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0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12-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24-6-27 18:45
必须提一下还有一点,就是音响爱好者对声音“特色”的追求甚至迷恋。老器材很多有鲜明的特色(内味),其本 ...

不止是音响,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老技术和新技术都是各有优势的,被淘汰不是不好用,而是对成本和使用方便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0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12-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玩德国古董吧,虽然肯定不如现在的东西那么透,但也和糊不沾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0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12-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都不对,只是个人的倾向喜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23-4-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02.JPG 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主题

7170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2-8-1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94年我差一点就买了这个(银行提了钱去百货商店,就只有出样的机器了,后来没买,记得是四千块上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泰山神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2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oddo 发表于 2024-6-27 19:46
不止是音响,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老技术和新技术都是各有优势的,被淘汰不是不好用,而是对成本和使用方 ...

有一种情况是某些老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对人体有害而被禁用了。如音响领域里的铍。七八十年代就有铍振膜和铍杆唱针,但后来不用了。但等到解决了铍制造过程中的毒害问题,21世纪铍又回归了。毕竟从性能上它存在优势。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23-4-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设备



9a3b8d95a1589e5759a2e3f1068a91350058028e.jpg b4db537e6d914d9f8805f10b14a0fb720057a27f.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23-4-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下班回家 就开始听 双卡 录音机   至今保留这台 熊猫 双卡 录音机

3a8e27354568a5107e29901f33fc17b7009c0257.jpg 963e4fc89d96997c30860332493dff80009b626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7-1 07:09 , Processed in 0.107538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