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rigid 于 2015-6-12 18:34 编辑
是有点道理的。
从wiki日文“冷戦”条目找到的冷战时代的特征: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6%B7%E6%88%A6
この冷戦時代の世界は:(1)秩序が長きに亘って固定されており、変化が少ない、(2)「質より量」が重視される大量生産社会、(3)核すなわち原子力が物を言うテクノロジー;の3点に特徴付けられる。
其中第二点
(2)「質より量」が重視される大量生産社会。
质比量更为重视的大量生产社会。
冷战结束后,进入商品社会,先是90年代中国制造的加入,全世界
范围内的品价格下降(通缩),伴随着品质下降。
03年SARS之后,中国价格开始上扬(从房价可以看出),通缩不再,
一直到07年,很多平板电视的经典就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
如松下PZ700,Philips 42pfl9803,sony qualia 006, Pioneer 607Hx
还有手机方面诺基亚N91,N93。
07~08年雷曼危机之后,中国印钞,10年iphone 4发布,
进入互联网社会。
制造品质已降到很低的位置,fast pacing,一年一换,甚至一年N换
成为潮流。
高价货以概念,噱头为卖点,
当前社会已经不是工业社会了。
就传统的汽车和家电,具体到各厂商而言,产品质量的巅峰,可能会比冷战结束(1991)稍晚一些,
但应该就在这附近
就我所知,
丰田汽车最后的品质巅峰在凌志LS400,到皇冠133(89-95年)
日产汽车在初代Cima(88-94年)
Sony在S29(92年)
Audi在C4(94年)
奔驰在虎头奔W140(92年)
凯迪拉克在92年推出的Seville
日产在99年被雷诺收购之后,戈恩所要求的合理化,很大程度,就是没有冗余的质量,这也正是后冷战时代的
强调business的特点。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丰田随后跟进了。
而雷曼危机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快餐化,噱头化盛行,对制造品质更是致命一击。
到了现在互联网时代,对制造没有任何经验的老罗也可以做手机,这是Nokia等传统制造商不可理解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