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俱乐部理事
- 积分
- 3764
- 注册时间
- 2001-11-21
|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5-10 19:59 编辑
有这么一个现象,起先我只是注意到而不知如何解释,但后来我想通了一些,有了一个自己的解释,这里稍微谈一下。
什么现象呢?就是国内有一批烧友,是鼓吹“专业监听器材好”的;除了监听级的功放很少有人鼓吹外,专业监听用的DAC、专业监听喇叭,都有不少人说好,特别是认为它们性价比好,比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定位于hi-fi级的产品声音好。论坛上还经常出现Pro vs Hi-Fi的辩论,各有拥护者。
而在国外,如果是指audiophile,对专业监听器材感兴趣的可以说很少。著名的几个hi-fi展,都几乎找不到专业品牌。慕尼黑展我算熟悉的,跑遍全场唯一一个专业厂牌是Genelec,而且展出的是其针对民用设计的G系列。国外的hi-fi店,里面也绝对找不到专业监听器材牌子的。当然,有部分厂牌本是属于pro领域的,但也有一些产品为发烧友所接受,比如以前著名的“三小强”,benchmark、lavry、apogee,这三个牌子都是pro背景,但其解码耳放产品恰好逢迎了耳机发烧的兴起,受到不少发烧友关注。不过这几个牌子近年也逐渐边缘化了,因为过了那个时机,而市场上有更加适合发烧友的同类产品了,因此对它们来说那个可贵的机会就不再了。
专业牌子们参加的展会,是真正的专业器材展。销售的渠道,是专业器材销售商。音响杂志也是这样,有audiophile的杂志,有pro的杂志,分得很清楚。一句话,在国外audiophile牌子和产品,和pro牌子及产品,分界极其清楚。当然也有跨界玩专业器材的发烧友,但真是小众得很。国内应该有比国外更多得多的audiophile在使用和鼓吹专业器材。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我个人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就是国内发烧友中的很多——我不能说主流或大多数但确实很多——是不认可“设计有其价值”这样的观念的,是不愿意为设计买单的,觉得只要声音满意就行,可以不考虑其他。而在国外,Design有价值、愿意并乐于为Design买单,是主流的消费观念,包括发烧友的群体,主流也有这样的消费观念。
因此,Pro器材并非为普通音响发烧友设计,其Design并非for audiophile,那么发烧友们也就不把它当作消费的目标。而audiophile的制品,是为audiophile市场、为audiophile群体而设计的,发烧友就愿意为这样的设计买单。
声音是一个因素,但作为一个音响商品,也并非唯一的因素。产品的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都是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我问过外国发烧友:有些专业器材声音很好,为什么不考虑买个放在家里用?老外就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那些产品的样子一看就不适合家居使用环境的,为什么要买个放在家里?这里一方面是有好看难看的因素,另外一个隐含的意思是:专业器材的样子,和家居环境非常不协调,而放在Studio里面就很协调。
西方人非常注重这种协调性,就好比各种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着装要求,不会混淆。这是他们价值观的组成部分。站在厂家的角度出发,意味着为发烧友市场设计的产品,和为pro场合设计的产品,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包括外观、功能、用户界面,也包括声音,都要求不同。
其实不少国内烧友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比如买了pro的解码器然后根本不会用,说明书厚厚一本看得头晕,操作界面复杂——它的设计所针对的音响工程师不会觉得有问题但普通发烧友就麻烦——audiophile的产品则注重user-friendly,不同的设计意图,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外观上设计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专业器材的外观,放在studio里就真是很协调的,放在家里不说美丑,首先就是不协调的问题;很多audiophile牌子的设计,则针对的是家居环境,不少厂牌更是特别讲究外观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性。是否愿意为“合适的外观设计”买单,以及为“有艺术性及美感的外观设计”买单,是个消费价值观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