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14 1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lkpkp 发表于 2014-9-14 05:16
我习惯做前排,是为了前排质感细节丰富的直达声放弃声部更分明更完整,混响更充分低频更饱满的中间位置,但 ...
楼主好福气啊,去过欧美那么多好的大厅,有这样好的听感经验,你对上交新厅的感受也一定是很靠谱了,这让我对它更有信心了。
我去国大那次是在二楼二排,那场是木管五重奏,感觉就是你说的音色昏暗,泛音缺失,而且响度不足声音很弱,不清晰不亲切也不给力,以前在本地一蹩脚剧场的二楼听木管五重奏的声音都比这要清晰嘹亮得多。木管本身声音就比较响亮还是五重奏都是这么弱的效果,真难想象如果是小提琴独奏会怎样,特别是协奏,还不被乐队给静音了?
如果说国大是学KKL,显然只是学了皮毛,它两侧上下两层回廊的结构貌似不只像KKL,和许多矩形大厅的结构都很像。但是人家那些两侧回廊都是浅跳台的结构,而它两侧的上下两层回廊都异常深,前三排座位后还有很深的区域空着,这一点是最要命的,等于把大厅两侧各通过一层楼板分割成上下两个独立的区域,其后果是大厅来自两侧墙的反射声被阻隔在这些独立的区域里,使这些区域之外的楼上座席区缺失侧向反射声,这是导致楼上区域声音各种弱的主要原因,也是楼下部分区域声音过响如你说的声音过载的主要原因,不一定是因为高度不够,国大的高度还是可以的,比国大高度小很多的厅多了去了也没有出现音响过载的情况
国大这种仅目测就严重违背声学的异常深邃的两侧回廊结构,不知在世界上还有第二家没,真的可以算是奇葩了吧。我想声学设计即使水准再差也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很有可能是声学设计屈服于美学设计的结果,或许建筑设计师希望这个厅从视觉上有古典矩形大厅的感觉,于是将两侧回廊设计成上下平行一样宽窄并且都向池座推进,结果是本来很宽的一个厅,从舞台和池座方向往四周看会觉得是一个较窄的厅,而且方方正,配以洁白庄重的色调,除了池座是高升起这一点以外,果然很像一个两侧间距较窄的古典矩形大厅的样子,如果只看照片而没去过现场,还真的以为它就是那样窄的一个厅呢,这就是这样设计的美学效果,悲剧的是却给声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苏黎世音乐厅池座是平的貌似是古典矩形大厅的特点,目测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也是这样的,是吧?
波士顿音乐厅与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并称世界三大音乐厅,结构也相似,估计存在的问题也类似,你买票时要注意
卡内基在美国音乐厅中的声誉仅次于波士顿,也以音质好著称,但是1986年的改建提升了视觉效果却毁掉了它原来的美好声音,为此在1989年再次改建,虽然有效地改善了音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与1986年前的那种声音也不一样了,而卡内基是以原来那种独特而美妙的声音著称的,现在这种声音是否还能达到它以前那种声音的美誉度,至今我没找到这方面的资料来印证
迪士尼音乐厅被指是目前美国音质最好的音乐厅之一,貌似丰田就是凭此而声名大震的
慕尼黑有两个有名的厅,不知你说的是哪个,一个是较小的Herkulessalle,矩形结构,音质口碑的确不佳,另一个是较大的Philharmonie am Casteig,从名称看,你说的更像是这个,我找到的资料中关于这个厅的音质评价还可以,只是说不同坐席有不同的声音。另外。声学处理复杂技术先进高超而音质失败的例子很多,这不奇怪。相反,古典矩形大厅建造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建声理论,那时只是凭感觉和经验来设计,大厅里也看不见专门的声学部件,却有着至今都难以超越的音质,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不知楼主有机会去俄罗斯没,我很关心那里的两个有名的厅,一个是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院大厅,悠久的老厅,另一个就是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丰田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