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3-7-11 21:27 编辑
注明:白版说:一副耳机用来“工作”,比如用来完成混音制作、母带监听,和用来“欣赏音乐”,确实是不同的。用来工作的耳机根本不要求“好听”,有时甚至排斥好听,因为好听会干扰和影响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求清晰,能听清每个细节,很多监听耳机的低频都略少,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清晰度,更好地听清声音织体中的每个细节,更好地抓住录音中的“问题”(瑕疵)。 AKG K271、K702、Shure 1840、德国大师450pro这种,都是良好的工作用监听耳机。但音乐爱好者用于欣赏音乐的耳机,就不同了,确实需要“好听”。当然,高档的欣赏型耳机,在好听之余,细节也是很清晰的,但不能是干巴巴的细节,需要讲究一定的表现方式,比如细节表现得柔和一些、润一些,就很讨好耳朵,也很自然。声音偏干的耳机,作为欣赏用,是成问题的。当然,实际上发烧友如果有用到声音偏干的耳机,也往往会用胆机一类的东西去伺候。总的原则就是把声音搞得好听一些(具体为柔一些、润一些)。所谓的hi-fi,其实就是往这个方向去调整的
1840耳机的一个优点是容易推,容易出一个不错的声音. 在我这里,只要前端较好,用2千多的Novo,,3千多的V90,5千价位的谷津ha3或者Solo,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不过仔细听下来,从欣赏角度看,它的平衡方式还是有些"飘". 举个例子,我和店里的老款hd650做了对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更喜欢hd650的平衡方式,声音更沉稳和耐听一些. 什么叫"经典"呢? hd650最好地诠释了这个词. 多少耳机试图或宣称已经秒杀了hd650,但事实上以我的角度看,都没有做到. 1840也没有做到.
所以最后,1840整体素质肯定不如hd800,T1那样级别的耳机,和经典的hd650比,我也没有觉得它能有多大优势,除了偏高频的平衡方式,突出一些高频的细节,瞬态好一点. 用于录音监听它确实不错,但用于长时间的日常欣赏音乐,按我的口味,我还是选择hd650呢.
不过1840易于驱动,确实算是一个优点. 比650,800,T1那些耳机,都好推一些
V版说:1840声音对得起身价,透明度方面比较突出,在高频上同档次耳机里面也是出类拔萃的,声场的处理接近HD600/650,可能和结构有关系吧,低频部分我觉得还可以,要看个人喜好了,如果感觉K701/K702的低频就够了,那么1840也不差。中频段有人说偏暖,不过我觉得和以前E5C的那种中频处理还是很不一样的。声音比较直白,监听声,我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小编制和弦乐,主要的问题是动态上,大编制,钢琴,大提琴有点软脚。和HD600/650相比,600/650的声音更觉浑厚一些,比较突出动态,适合大编制,但是透明度方便是明显不足的,细节方面1840还是胜出的。另外和K702,DT990这些相比,虽然高频透明度不错,细节突出,空气感强,但是并不偏亮,适合长时间聆听。
和HD800,T1相比,瞬态,声音的凝聚程度,结像都是明显不及的,我觉得还是一耳朵的事情。
搭配SOLO,RUDI这些我觉得都没问题,反正音源和放大器本身不要太直白冷峻了,如果是SPL推我估计要淡出鸟来了。
喜欢与否要看个人喜好了,每个人喜欢的不同,比如白版喜欢650,但是我就喜欢600
喜欢1840声音风格为代表的请选监听型
喜欢600/650声音风格为代表的请选欣赏型
[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3-3-14 17:4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