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3-1-17 1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意见认为瓦格纳乐剧不好听。我觉得如果静心好好听一听他的经典剧目经典乐段,相信可以改变这种观念的。从乐队来说,《罗恩格林》那些管弦乐曲美若天籁之音,也是最为人所喜爱的,更是朝圣者引以自豪的。娇媚的歌唱和轻浮的旋律在瓦格纳乐剧里,倒确确实实没有;深情和优美的歌声与乐曲,则不止一处。他的抒情既悦耳动听,又久听不腻,宛如一种大美,就是一个“耐”字。德奥乐团的演绎肯定比索尔蒂指挥棒下的音乐优美。在瓦格纳经典的八部歌剧中,这种天籁之音不乏代表,要想领略惟有耐着性子慢慢听了。
从演唱技巧来说,以我最近听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为例子,难度非同小可。他的难度不仅要在“爱情二重唱”演唱出优美的HiC,而且要在连续演出3小时20分之后,也就是演唱者在辛苦唱了一个晚上,临近演出结束之前,再让担任主角的女高音唱“爱之死”这样的长乐段、最后上行八度达到升F高音,结束全剧。“爱之死”在这个最高音的地方,要求歌声突然停顿紧接着用弱音延长几个拍子,被形容为天堂般的最靓音。这里既要控制气息,又要保持音高,难度可见一斑。对比意大利歌剧,往往是在剧情进行某个时期,尽量在适合时候给歌唱者声音出彩的乐曲。像国内的美声,普遍非常喜欢普契尼的歌剧,据说就是特别容易发挥自己声音特点。我觉得意大利歌剧的女高音没有一个可以胜任“爱之死”这种要求,首先一条是这个时候很难把气息控制的如此到位,对于那些轻量级的女高音,这个时候或许根本就支撑不住声音。
说到瓦格纳的“伟大”,当然要特别申明不是他的哲学思想与政治立场,尽管这些方面他也非常出众,所谈的还是他作为打破意大利传统歌剧形式获得得成功。他的音乐总体舒缓,对歌者、对乐队、对演出场所要求很严,尤其对音响性要求十分苛刻,也明显不同于其他西洋歌剧。我以为对音响的特别讲究与要求,这是他的“伟大”之一。这是个复杂的话题,可能是发烧友最感兴趣的地方,但只能另外时间再谈了。
在我聆听瓦格纳音乐歌剧之前,根本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前的这个老家伙竟然有这么新潮的音乐啊!仔细想想,他为音乐或乐剧的所作所为,不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我还是更多的愿意接受勃拉姆斯,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无法不承认他的确有那么些“伟大”。
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说,看了帖子,要拿本书给我参考,写的更深刻一点。
哈哈,这不是自找烦恼,自找复杂。如果有兴致,过一段再说吧。我现在对瓦格纳与音响的问题兴趣更大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