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5 22: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通道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39077&fpage=0&toread=&page=1
FROM MUZHIAIDP_I扫盲汇总帖,问答式2.0版(可搜索,你多数的关注这里有答案)目的: 本帖内容取自杨老师去年至今发的有关DP_I的几个长帖中的问答,汇总起来目的是提供给刚接触DP_I的人,了解起来方便些;
声明:1、本帖采取复制粘贴手段汇总,不保证内容连贯性,事实上有些问答是重复的;
2、本帖取自论坛发帖回复,因DP_I的帖子跨度时间一年以上,设计改动不少,帖子定然落伍。读者找不到出处或发现本帖描述与实物有出入引起的愤懑,本人概不负责。建议关心的东西,读者于原帖查找确认(如果细找,总能找到);而且,原帖很多大神的帖子内容精彩纷呈,很值得一读。限于追求目的尽量可靠,本人绝大多数只粘贴杨老师的回帖。部分杨老师的回帖的有效性,本人不保证,如果有疑问,还是问杨老师。
3、本帖里粘贴部分问答较有趣,如本人一样的技术门外汉问起技术问题难免出糗,非有恶意。
对你感兴趣的方面,可按Ctrl+F键帖内搜索
一、DP_I相关帖子链接:
《小不点数字播放器DP_I 三维造型图》链接
《小不点DP_I 工程样机图》链接
《DP_I 黑色机壳及对比图》链接
《DP_I pcb v3.0》链接
《调试中的DP_I》链接
《DP_I UI 操作界面》链接
《DP_I 和YUIN的PK1耳塞限时套装销售》链接
《流媒体播放器的最新进展》链接
二、基本功能:
0、主控芯片:ARM926EJ
1、SD输入卡座(最大32G)
2、USB通信口(用于升级韧体或者读取U盘音乐文件)
3、3.5耳机输出插孔
4、3.5 LINE OUT
5、3.5mm 光纤数码S/PDIF 输入 (与LO插口一体化可作为纯解码+耳放用)
6、3.5mm 光纤数码S/DPIF 输出 (与耳机插口一体化,可以驱动外接DAC)
7、数字音量控制
8、解码采用WM8740(单片)
9、耳放采用可替换模块(编者PS:最新消息是仍是可替换模块,但高低阻抗两模块模式取消了,采用一个轨对轨(rail-to-rail)高速大动态专用运放做的模块,相关优异性能可百度):
a) 高阻抗(大耳机)驱动模块
b) 低阻抗(耳塞)驱动模块
10、面板控制采用6键纯按键式操作
11、LCD屏幕竖向安装
12、3900mA/H 804882锂聚合物电池供电(续航15小时以上)
13、外壳由整块铝合金CNC加工制成。
14、尺寸:115(长)* 60(宽)*22 (厚)mm
15、售价:
正式售价:2500 预定优惠价:2100.
16、在12月底,将会推出可供试听的工程样机,元月初参加香港耳机聚会;
元月上旬开始预订,春节(元宵节)后开始交付。(编者PS:预定方式等届时杨老师会详细告知,翻旧帖知晓国外用户订购不成问题,国内用户通过淘宝预定和直接汇款预定)。
三、杂消息:
1、为回馈大家的热心支持,同时避免用户自己选购SD卡的麻烦,凡购买DP_I均附送16G SD卡一块。
(需要多卡的用户,仍然可以参加团购)应该是KINGSTON的。
2、带圆头转接的秋叶原定制光纤线标配赠送一条。
3、没有拴手绳的地方,但是会配有人造革的袋子,护套。
4、最大压摆:9Vp-p,推300欧耳机很轻松。DP_I 不失真输出:32欧: 280mW;300欧:30mW。
5、标配USB充电。(据szmhero88坛友提供的最新消息,配件里的充电器是模拟电源,赠品除了16G SD卡外还有个不带解码的小不点Q耳放。)
6、我们的ARM9是可以处理各种格式音频文件的,如WMA、WAV、FLAC、MP3、AAC、APE、CUE。
7、用dScope Series III 音频分析仪测试的截图:可以看到:在输出幅度为2.8Vp-p时(RMS: 1V),THD+N (失真度+噪声)低于0.0018% 。测试的负载阻抗为32欧,在高阻抗下的表现由于电流消耗比较小,会更好一些。
8、反复测试了耳放模块,用“轨到轨”高速大动态专用运放做的模块太强横了:不但是低阻抗驱动能力很强,高阻抗的动态也非常不错。原来高阻抗是打算用另外一个芯片实现的,反复测试下来,无论失真度还是动态范围都无法跟这个“轨到轨”抗衡。看来必须修改模块电路:在“轨到轨”的设计中,增加两个增益开关,一个控制放大倍数,一个控制输入衰减,这样,用一个模块通过开关切换,就可以实现从高灵敏度入耳到大型高阻抗头戴耳机的驱动。当然,模块替换的结构仍然保留,将来有更强悍的器件时还可以替换。耳放模块PCB实际尺寸为:45X14mm,由两个2X2的微型开关控制信号衰减和放大倍数。增益控制可以选择:0.5 、 1.0、 1.5、 3.0倍这样从高灵敏度的入耳耳塞到300欧的大耳机都可以适应了。本耳放的输出电流最大可以达到300mA,驱动能力十分强劲。
9、作为拜亚动力的经销商和YUIN音频的经销商,我们准备为DP_I套机增加多种耳机搭配:
1、DP_I + PK 1
2、DP_I + OK1
3、DP_I + DT880
4、DP_I + DT770
相关套机的价格会在预订前公布。
四、回答集锦:
音质篇:
1、请问这个数字播放器可以和随身CD比吗?或者是可以和什么档次的产品对比?很期待答案!
回答:目标是超越同价位的台式CD机,所以就不和随身听CD比了。
2、是不是真的能超过同水平的CD机音质啊?每家卖的都这么说,实际一上机对比,发现还是比CD机少了点味道。你这音质如真能超得过二手价1000以内的进口品牌CD机,那么,2100值。如果只是为了好卖,空口说说的话,那就贵了。
回答:现在流媒体播放器有卖到十几二十万的,如果说机皇,那么LINN(莲)的CD12也是天价机皇了。如果LINN DS 比不过自家的CD12,也不会全线停产自家的CD机了。值与不值,耳朵收货,相信绝大多数用户都是阅机无数的资深烧友,不是凭几句忽悠就那么盲从的。。。
3、那此意是否是说 此机的三频已达到HIFI层次
回答:频率响应:20Hz --- 20KHz 小于0.5dB 。。。平直性是我们追求的唯一标准。
4、我想问下低噪控制如何。
回答:不可能出现这样低级的问题。
5、这么强大的推力,会造成底噪吧会吗?不解
回答:DP_I 有4档放大倍数可以选择:1、0.5倍;2、1倍;3、1.5倍;4、3倍。你可以根据你耳机的灵敏度来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这样就能保证你在使用高阻抗耳机的时候有足够的推力;在使用高灵敏度的耳塞的时候不会有底噪。其实增益也不是一定要经常调整的,而是有相当的宽容度,无非是用音量控制来补偿一下就行了。实际使用中低增益驱动250欧的DT880也是完全可以的,你只需要把音量控制开高一点。即便是没有内部增益控制的耳放,仅仅靠音量控制就可以兼容很多耳机。一句话:内部增益控制只是一种辅助用途,没有必要经常调整。
6、请教杨老师一个问题 dp-1底噪控制如何 用um3x这种高灵敏的塞子会不会听到底噪 对sony 建伍的的p3很纠结
回答:完全没有问题,我就是用UM2(119dB)做测试的,灵敏度指标和UM3X(124dB)差别不是很大。
7、能通过USB直接播放移动硬盘里的音乐吗?
回答: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主要的设想是摒弃硬盘,以避免硬盘马达噪声干扰,直接用大容量的SD卡,或者FLASH盘来代替。
8、便携版价格在3k以下,大概目标是达到什么水平???
回答:肯定要超过同价位、或者更高价位的CD台机水平,否则也没有必要去做了。我们的便携型售价在2.5K左右,这个价位上下的台机不是什么神器了。。。从另外一方面看:CD机由于技术标准问题,无法突破44.1KHz / 16 bit 的先天瓶颈,流媒体播放器就不受这些限制,所谓“母带”级的192KHz / 24 bit 的非压缩音频文件都可以播放,所以有其后天的优势。(编者PS:但DP_I不支持24/192,理由详见电路篇8)
9、杨老师,台式cd在播放原版碟和刻录碟对比,效果差很远;那流媒体在播放母带和非理想抓轨的音质差距,会不会像正版、刻录一样有大差距?
回答:播放器在重播的时候并不能改变节目源的音质。因此:只有高质量的原唱片厂出来的“母带”级的文件包,才能挑战万元级的CD。这里面不是说数字播放器有多牛叉,而是技术限制使然。大家都知道:20年前SONY/PHILIPS制订CD白皮书的时候,数字音频技术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CD采用了16bit/44.1KHz的规格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革命性飞跃了。到了20年后的今天,数字音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说高bit,高采样率等,当时由于标准的限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都不能直接用到CD上,如果你随意更改了CD的规格,市面上所有的CD机都不能读出。所以只能采用局部改良的办法来达到兼容,如HDCD/XRCD等等。。。而媒体播放器则不受这样的限制,它的播放平台是高速的32位CPU,在它上面播放只是播放软件的兼容性问题,而基本上与硬件关系不大。所以,只要有高质量的“母带”水平的音频文件,它就能很好地发挥。抓轨的好坏是可以改进的,可以使用多次反复校对的抓轨软件来降低误码率,当然你要在CD的16/44.1基础上想抓出比原唱片公司提供的“母带”级更高的音质,显然是不现实的。
10、越纯其实音质越好
回答:(反对)理由是:数字播放器无非就是一个嵌入式的电脑,当它运算某一格式的解码时,实际上是调用某一个程序模块,就算你能解100种格式的音乐文件,你在同一时刻就是做其中一种的解码运算而已,因为你总不可能又播放放WAV、又播放APE;所以,不存在什么“越纯音质越好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误导。我相信别的编程的工程师如同我一样是很明白其中道理的,既然明白又故意说“越纯越好”,这就是误导。
16bit不可能做复杂的实时浮点运算,这倒成了“越纯越好”的优点?如果非得这么说的话,无异就是说486比奔腾好了。。。
11、如果纯音乐播放的话感觉在这里会更畅销
回答:是纯音乐的播放器。
12、流媒体播放器跟市场上的MP3播放器CD.MD,最主要的区别在哪? 下载资源时像P3一样吗?
回答:流媒体播放器以播放非压缩的高音质音频文件为主,尽管它也能播放MP3。它的数据处理采用了单独的32位 主频454MHz的CPU,解码芯片也采用顶级的DAC芯片,耳放部分的设计也是非常讲究的,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高的音质。至于CD、MD是用碟片来播放的,不是用音频文件。流媒体的音频文件可以从网上免费或者付费下载。
13、想再问杨老师 便携要按什么风格的调音啊。古典还是流行啊!!
回答:平直的风格,古典、流行都行。
14、请教下杨老师,经常看到说调音调成什么风格这种说法 感觉很神奇,这个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回答:很简单一句话:调音就是皇帝的新衣。。。(编者PS:这个回答太强大了。)
15、问下杨老师,您是真的听夜愿和COB,还是只是用来测试软件,又或者是调音的时候参考了这些歌曲呢?如果调音也参考了这些乐队,那DP1必入了!!
回答:你完全不必对我用什么乐曲名来做界面演示都这么敏感。哈哈哈。。。答案很简单:这些界面是我儿子做的,他是一个摇滚迷。这些基本上只代表了他的兴趣。。。与我喜欢听什么,用什么音乐来测试毫无关系。对我来说,常听爵士/古典/民歌(乐)/流行/合唱(本人曾经是中山大学合唱团主力男高)。不过对于我不怎么了解的音乐形式,例如摇滚,我还是持比较包容/欣赏的心态。我汽车音响中经常有我儿子的摇滚CD,偶尔听听也很过瘾的。。。
16、随身还是走暖声音乐味路线市场比较大,嘿嘿,个人觉得,不知道杨老师这个预计是什么路线?
回答:高解析+甜润。
17、一直徘徊在DP-I和602啊,不知道选哪个好?我平时听乐器,小编制,new age比较多,人声少,配塞是ER4P,外加女娲一条。大家说我入哪个好。
回答:不要犹豫,两个都买,哪一个好留下哪一个,感觉不合适的话DP_I无条件退货,呵呵。。。
18、PO口能否达到D50水准,LO口能否达到T51水准
回答: 这个等我们的产品出来后大家可以对比实验,我认为不难超越。
19、从head-fi上看得出很多美国人很迷信这种测出来的图形数据,以至于认为hifiman听起来也不如那些曲线平直的普通产品,很多美国人对南开的解释并不买账(鬼子都是一根筋,似乎认为软件和机器比人强)。我是觉得杨老师的产品将来要在国外发售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啊。
回答:谢谢你的关心。我们有很先进的音频分析仪:dScope Series III digital audio analyzer,测试手段远比声卡的RMAA强大多了。连美国宇航局NASA也用它呢。。
20、小白不会“看不上”小不点的产品吧?
回答:只要《STEREOPHINE》这样的美国HIFI杂志看得上小不点产品就足够了。。。呵呵。
21、老师,会不会出缩水版的,这个有些贵啊……比木头都不逞多让了……
回答:这就是做指标毫无妥协的产品的代价。宁缺勿滥,即使买不掉几台也要做成精品 --- 这是我们的目标。市面上廉价的MP3一类的播放器太多了,再做缩水版意义不大。如果对音质觉得可以妥协,那么已经有很多现成的选择了。
22、杨老师~有可能出个“低配版”dp-1吗?就是缩点水~然后价格再低些~
回答:现在是全力以赴做好这个版本,暂时还没有别的版本的计划。坦率地说:在目前这个基础上,也很难做什么既能保证音质,又能降低成本的简化了。
推力篇(因双耳放模块模式取消,改为增益开关模式,相关内容请自行体悟或另行询问。)
1、想请问下杨老师DP_I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少?30mw以上?
回答:最终测试:DP_I 不失真输出:32欧: 280mW ;300欧:30mW。
2、推力能否相当D50 ?
回答:推力肯定超过D50.
3、新人问一下,DP_I 能否推得动hd600,用不用另加耳放
回答:完全可以的,没问题。直推600无论从设计指标的技术参数来看还是直接用HD650试听来看都没有问题。当然如果说你喜欢的风格和我不一样这我不能打包票.
4、本机输出功率在32欧时为150mW,250欧时为50mW 。dt990,250o的标称功率为100mW,会不会驱动力不够?我这样考虑问题是不是方法不对?
回答:这不是标称功率,而是最大承受功率(超过此功率耳机就挂掉)。DT990的灵敏度是96dB, 这是指在1mW 下能产生96分贝的声压,也就是说:在10多个毫瓦已经能产生震耳欲聋的声压。有关耳机的常用驱动特性表可以参考C大的表格,DT990在17栏。它需要的平均功率不到一个毫瓦,一般功率储备为7.9毫瓦,最大动态的功率储备也不到24毫瓦。所谓储备是指为了瞬间音乐爆发而准备的动态功率。看了这些,你就知道50毫瓦意味着什么了。顺便说一句:普通MP3最大输出功率通常都只有10毫瓦不到,但是同样没有人敢开到最大来听。。。(苹果iPod nano技术参数: 最大输出功率 10 mW )
5、这是不是说小I直接用PO接有源音箱也行?
回答:接有源音箱,还是用DP_I的LO为好。小I的LO输出驱动也很强劲的。。。
6、不知能否在用外接电源时,让耳放工作在更高电压下,以提高耳放功率适合家居高阻耳机?
回答:+/- 5V 对于300欧的耳机足够了,我们在样机上推650/800都非常宽裕。对于灵敏度高的600欧耳机,如拜亚T1也能推得很好。当然如果你用来推低灵敏度的600欧 K240DF,建议你外加耳放。DP_I 就是一便携播放器,不可能高低阻抗通吃,高低灵敏度面面俱到的。。。
7、请问杨老师,DP_I推力的具体参数是多少MW/阻抗?属于厚声还是薄声?搭配DT880 250欧的话,能不能推得不错,人声稍有醇厚感?
回答:本机输出功率在32欧时为150mW ,250欧时为50mW. 耳放的风格不是用厚薄两个字就能概括的。小不点耳放追求的都是平直而润泽的风格,具体听感要等出来了大家去评判。
8、请问下杨老师,er4s,bose ie2,bose ae分别应该用高阻模块还是低阻模块,谢谢
回答:ER4S可以用高阻抗模块,后面两种用低阻抗模块。
9、想求教一下高阻与低阻的分界在哪里?亦或是要结合灵敏度具体分析?
回答:低阻抗耳机不需要大的电压摆动,所以必须用小的放大倍数,但是对驱动电流有要求;高阻抗的耳机必须有大的电压摆幅才能驱动,所以必须有大的放大倍数,驱动电流相对较小。
10、便携式的推力预计怎么样? 放在家里听加二房能推好HD650层次的耳机吗?
回答:已经加了耳放,推力就是你加的耳放的事情了。便携式设计要求之一,就是要能直推HD650.
11、能奢望一下勉强推动650/600莫。。。?
回答:没问题,我正在用功能样机推HD800,呵呵。。。
12、问一下,耳机选HD650,耳塞选PK1,是不是都能推的嗷嗷叫?不会耳放各选一种吧
回答:都用高阻抗模块就是了。
13、高阻耳放对K601,701等几个电老虎支持得怎么样?出不出恶声?
回答:完全没有问题,肯定不会出恶声,我自己就有K701.
14、我想问下高阻抗耳放推E5C,PK1这样的耳塞怎样呢?
回答:推PK1很好的。E5C肯定也没有问题。
15、需要我提供D1001吗,如果直推它没问题,那么听流行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了。
回答:直推32-300欧的耳机都没有问题。等样机出来我再借你的耳机吧,多谢先了!
16、a) 高阻抗(大耳机)驱动模块推动小耳塞一样没问题么?
回答:高阻抗(大耳机):顾名思义就是推大耳机用的,不适合低阻抗的小耳塞。而高阻抗的耳塞,例如150欧的PK1就可以。高阻抗模块的放大倍数大,如果用来推低阻抗灵敏度高的耳塞,会造成开一点点音量就很响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会有噪声。
17、 一些阻抗不高,但灵敏度也不高的耳机算哪种呢? 比如ULTRASONE 和Grado的一些耳机
回答:如果用高阻抗模块来推低阻的耳塞,会是什么状况?---- 会出现只开一点点声音就超大,如果耳塞灵敏度很高,有可能出现噪声。一些阻抗不高,但灵敏度也不高的耳机算哪种呢?--- 当然还是低阻抗。不过由于灵敏度低,这类耳机也可以用高阻抗模块来推。
18、如果用高阻抗模块来推低阻的耳塞,会是什么状况?
回答:如果是用普通电位器控制音量,就会出现只开一点点声音就超大,往往电位器在只开一点点的时候,左右声道是不平衡的(所谓偏音)。但是用高档的电子音量控制(例如我们打算采用的WM8816就是马兰士4万多的旗舰前级SC7S2用的音量控制芯片),它的精确度可以在全音域达到0.5dB的水平,所以不会出现这种偏音的情况。
19、模拟信号放大部分是可更换耳放模块,这个模块的作用和内置一块甲类放大芯片放大模拟信号的作用 是不是一回事啊?
回答:本机的耳放模块用一块“轨对轨(rail-to-rail )”的大电流/高速率芯片驱动。无论是动态还是音乐的细节呈现都非常棒。。。(该耳放)高于小不点便携耳放MK I 的水平。
20、杨老师:问个问题,@ 小不点数字播放器DP_I的耳放强,还是+小不点MK I + 袖珍式随身耳机放大器
的耳放强。
回答:基本上是一个级别的。(编者PS:也许最后的轨对轨更强。)
21、是不是要设计一款专门配套该播放器的耳放?
回答:不必了,我们会在DP_I 的耳放部分做得很好的,比现有的小不点便携耳放好。
22、支持的是AAC还是M4A呢?推高阻塞比如小四大五PK1OK1用哪种模块呢?
回答:AAC的后缀就是M4A....................(坛友代答),杨老师回答:高阻抗耳塞用高阻模块。不过由于这类耳塞灵敏度比较高,实验中发现:用低阻抗模块也可以推的不错了。
23、杨老师,有没有倾向与哪款耳机搭配啊?很多器材都是有个绝佳的搭配,这个可以调试吗?
回答:没有搭配的耳机。两种耳放模块的设计,就是要适合的面更广一些。(编者PS:后来两个统一了)
24、看到杨老师也一直用大阻抗的耳机去试机我也有些疑问,随身起来我们当然还是用的入耳小塞子多,高灵敏低阻抗的小入耳相信DP-I不在话下吧?对于苗条的小耳塞喂得太饱可不行。
回答:DP_I 当然是主要为小耳塞设计的,推大耳机只是兼容而已。当然不会本末倒置。有很多的电子管、晶体管大耳放,那都是推大耳机的专用耳放,不可能还把推大耳机的任务寄托到DP_I 这样的小家伙身上。呵呵。增益调整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不同灵敏度的耳塞、耳机而设的,目前需要打开后盖用圆珠笔尖或者别的小工具去拨动微型开关,当然也可以在后盖板上开孔,不过有点影响外观。
功能篇:
1、您的DP_I,以后会不会加入压线级EQ功能?我是调音爱好者,非常希望能有这个功能。
回答:不会,在我看来,HIFI放大器不需要任何调整,唯一的标准就是一条非常平直的水平线。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传统的功放:凡是带有音调控制,带有“频谱”调整的功放,都是低端功放,多用于早期的收录机,它们必须通过这种手段来弥补高音、中音或者是低音的不足。而HIFI级别的功放,尤其是HI-END级别的功放除了音量控制之外,就找不到任何调整音调的旋钮了。这就是档次,更是一种自信。。。
2、有耳放卡的话,会不会带bass boost之类的功能?
回答:作为一个HIFI定位的产品,我们不会做任何类型的音效处理。
3、新按键布局很有感觉,不支持cue有些遗憾,以后会通过升级固件解决这个问题吗?
回答:如果我们决定上APE,CUE的检索只是一个需要花一点调试时间的小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固件来升级(编者PS:杨老师已明确表态DP_I支持APE)。
4、DP_I所说的“3.5mm 光纤数码S/PDIF 输入 (与LO插口一体化可作为纯解码+耳放用)”指的是不是就是可以接电脑声卡的数字输出当解码器来用?那可不可以接普通的模拟输入作耳放来用?
回答:1、可以驱动耳机作为随身听用;2、可以接数字输入作为解码器+耳放用;3、可以输出数字信号作为“转盘”用;4、也可以输出LINE OUT信号给外接耳放用;但是不能输入音频信号做耳放用。
5、想请教下杨老师,DP-1能不能直接当做USB解码用呢?如果不能,电脑的PO口接DP-1音质会比直接用DP-1听有什么损失么?
回答:DP_I 不能做USB解码用,没有这个功能。而且也没有耳放的功能,所以也不能从电脑的PO口接音频信号到DP_I。从电脑连接DP_I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光纤接入,这时候的音质,远比USB或者PO输出好得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么设计的原因。
6、问一下老杨:USB口是标准的方口还是mini usb口?
回答:如果是mini usb口的话用来读取U盘似乎比较麻烦?---还要搞个mini usb转接头?这么小的体积当然是MINI的了,大接头不可能装在随身小东西上。
7、请教杨老师光纤输入是方口还是圆口,我好去配条线。
回答:光纤接口是3.5mm圆形的,和CD随身听那种一样。
8、光纤的数字输出是不是就是CPU把音乐文件解码成IIC信号然后就输出来了,和其它芯片无关?可不可以这样说:所有硬件的数字输出信号质量都是一样的,关键看光纤线。
回答:光纤输出不是IIC格式,IIC必须有很多条线才能实现。光纤输出是S/PDIF格式即索尼/飞利浦数字音频接口。实际上是把机内的IIC转换成S/PDIF来实现的。不同形式的输出是有区别的,同轴的JITTER最小,但是体积比较大,一般应用而言,光纤也不错了。
9、杨老师为什么不把po和lo共用一个口,光纤输入和光纤输出共用一个口,这样不就没问题了?
回答:这得用两组机械开关来切换,由于体积的缘故很难实现。
10、当使用光纤输出时, DP_I 是不是就是一个数字转盘 ? 然后接解码器DAC, 然后再接耳放/功放。
回答:是的,就是如此。
11、新人再次弱弱地问下,PD-1能否接便携耳放
回答:DP_I 有LINE OUT输出,就是为外接耳放、功放准备的;还有光纤数字输出,可以作为数字转盘外接解码器。
12、便携式预留I2S接口吗?
回答:留这个口就失去便携的意义了,谁出门还左口袋放数字转盘,右口袋放解码器,还得一个口袋放耳放。。。呵呵
13、请问SD卡 有什么讲究吗 需不需要高速卡 一般用什么型号的
回答:SDHC 32G的都是高速的了,推荐用SANDISK,KINGMAX,(前者假的比较多,购买时要特别留意)。
14、以后支持SXDC么? 32GB SD卡不够用。。。
回答:暂时还不支持。
15以后能不能透过升级韧体支持SDXC? 32GB实在不够用,呵呵。。
回答:有必要或者有可能我们当然会做的。
16、我还有个问题。随身的能不能支持5.1声道录制的音乐文件播放呢?
回答:HIFI系统从来就不走AV的5.1声道的路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17、问两个问题,用lo是耳机口给力吗?耳机输出大概能用15小时,那用lineout呢?还有,什么时候有UI图啊?
回答:LO 是线路输出,和耳机没有关系。 LO的续航时间没有测试,会比耳机输出稍长。其他所有资料(包括UI图)都要等正式样机出来才能公布。
18、3.5mm 光纤数码S/PDIF 输入 (与LO插口一体化可作为纯解码+耳放用)这个是什么意思啊?是指能当解码器用吗?
回答:即光纤是和LO共用一个插口的,这就是为了做解码器用设计的。当然用作解码器就不能同时用LO输出,只能用耳机输出了。
19、DP_I的LO是用的光纤线吧,DP_I可以连接RH1给其录制音乐用吗?
回答:DP_I 的两个3.5mm插口是音频、光纤两用的。其中LO和光纤输入共用一个口;PO和光纤输出共用一个口。当你要用DP_I作为解码器时,光纤输入就占用了,这时只能用PO口听耳机了。同样道理:当用光纤输出时就不能同时听耳机。用光纤输出来录音当然没有问题。LO: 音频信号的线路输出,是模拟信号,用3.5mm耳机插头接出来到外置耳放、功放用的。光纤输出:是数字音频信号,给外部有光纤输入接口的解码器用的。这本来是毫无相关的两种接口,但是为了节省地方,把它们组合在一个3.5mm的插座里面了。要么你用模拟3.5插入,要么你用3.5mm光纤插入。看看APPLE MBP本本就知道了。
20、LO和光纤输入共用一个口,这样有一个问题。当把DP_I 作为解码器用时,就不能外接耳放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
回答:作为体积小的掌上型机子,难免有许多遗憾的。。。
21、光纤输入当然好,起码是对解码的一种自信与认可,但便携设备有此别要吗?
回答:在体积/售价不变的条件下,给大家增加一种可玩性。如果你的随身听有光纤输出,用来播放CD碟片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22、杨老师 你这个做出来以后不考虑开发一个底座? 感觉接口布置在家里用的时候不大方便。
回答:家里用你把它平躺就行了,还想让它立正啊? 耳机线放上面会在操作中遮挡显示屏。IPOD/ T51耳机插口都是朝下的。
23、您这款产品不知道是否支持ID3标签和专辑封面的管理呢?等正式发售后通过固件升级来实现吗?
回答:(不支持)通过升级固件逐步完善。
24、杨老师,播放器有时钟功能么?那定时关机呢?
回答:没有,凡是占用资源而对音质没有贡献的功能都统统砍掉。没有时钟也就没有定时关机了。
25、支持同步显示歌词么?还是需要软件升级?
回答:不支持这个,CD抓轨的文件都没有歌词,只是MP3才有,本机不以MP3为主。。。
26、有没有歌词显示功能,很想要这个功能
回答:暂时没有,这个必须文件里面包含了歌词的文件才能有。
27、杨老师,蓝色背景白色或者黄色字,形成较高的对比度,看起来显眼一些。
回答:颜色、字体、大小都是几秒钟就OK的事情,最终会找到一个比例协调的方案,大家不必担心。
28、我也来提个软件控制方面的建议……至少能够进行按专辑排序、按歌手排序、按文件名排序这三种基本功能。
回答:功能越复杂,BUG越多,测试的周期也越长。我的指导思想是:简洁至上,够用即可,以尽量减少BUG(编者PS:不过DP_I最后还是支持了。)
29、操作系统能不能自己装载一些合适的音效插件之类的呢?
回答:不能,因为它跑的是编译成目标代码的程序,而且内部资源不足以再编译、链接、定位。
30、(操作界面)看起来很不错,字体也很好看,但是不知道对日文和繁体的支持如何
回答:当然可以,甚至可以支持阿拉伯文。。。
31、dp1用于升级、存放固件的内存是多大啊
回答:2G (据szmhero88坛友提供的最新消息,是改为8G)。
32、问下杨老师 dp1自带内存么?
回答:有2G内存(据szmhero88坛友提供的最新消息,是改为8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