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白领

snake1978 你的讨论态度很有问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9-16
发表于 2008-9-20 2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机器个体问题——因为我很相信白版的话
我试验下来,CDImage是原CD抓的镜像,CDImage2是抓出来又刻成盗版cdr后再抓出来的。md5测试如上了。

我再试验下,看看数据碟来回刻录复制出来的数据会不会不同。我对白版和白领对jitter的诠释没有疑虑,只是对CD是不是跟CD数据碟一样可以完全的0、1复制有疑惑。如果CD刻录会有几个bit的不同,那么数据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81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8-1-14
发表于 2008-9-20 20: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大家谈了这么多,怎么白领不出来解决一下疑惑呢?
慢慢适应流行的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81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8-1-14
发表于 2008-9-20 2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直接播放CD和经过抓轨存储WAV后来播放CD,
一个是直接将CD上数字离散信号记录在内存里,然后进入声卡,进行数字脉冲的生成和DAC
还有一种电脑直接播放CD的方式早期我的电脑可以设置不开机播放音乐,那么此时扫描的脉冲信号(注意不是离散信号)就直接进声卡了)此时容易产生JITTER.
另外一种:抓轨后应该是将信号先通过内存再写入至硬盘,此时硬盘存储的是"0,1"离散信号,待播放的时候在将这些信号进入声卡,以后的操作和上一种相同.
慢慢适应流行的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21 0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3012

帖子

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3-12-13
发表于 2008-9-21 08: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LS自我感觉太好了吧
别太当真了,耳机,单反都是拿来玩的(也有可能你是拿来吃饭的),玩好了拿点作品再来牛逼吧

[ 本帖最后由 lordly 于 2008-9-21 08: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1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1-21
发表于 2008-9-21 08: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定胜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主题

9915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9-21 08: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21 08:31 发表
大家好!!万众期待的id出现啦!不过这两天确实对jitter的讨论没什么兴趣了,单反相机9月出了不少新品,这两天忙着在别的领域讨论A900,5D2等具有世界尖端科技水平的产品,这个几年前技术的讨论你们先继续,过两天那边讨论差 ...


玩过胶片的人、才懂得自然色彩的冲击力,由于数码的便捷性、才得以后来居上。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9-21 08: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音响发烧友来凑什么热闹!  数码技术中只有音频(AUDIO及VIDEO)的数码化和重播会牵涉到时间轴问题,图象的数码化根本不牵涉到时间轴,所以JITTER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 SNAKE1978实在是瞎搞.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主题

9915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9-21 08: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tcal 于 2008-9-21 08:47 发表


哈哈,  兄弟你也有意5D MKII ???   俺已经预订了.


去年8月D3发布后就预订了、但到11月拿货时就改变了主意、、、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9-21 0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 于 2008-9-21 08:54 发表


玩过胶片的人、才懂得自然色彩的冲击力,由于数码的便捷性、才得以后来居上。



道理和CD音频是一样的. 图片的数码化,也是靠离散的取样点,靠把每个PIXEL的层次数码化分级来实现的,但真实的色彩和细节,在每个PIXEL上层次应该是无限丰富的(理论上),而且模拟图片是连续的,不是离散的一个个点的集合.

目前新一代数码相机普遍到14比特了吧,好象离数码音频的20甚至24比特有距离.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7-2-9
发表于 2008-9-21 08: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21 08:31 发表
大家好!!万众期待的id出现啦!不过这两天确实对jitter的讨论没什么兴趣了,单反相机9月出了不少新品,这两天忙着在别的领域讨论A900,5D2等具有世界尖端科技水平的产品,这个几年前技术的讨论你们先继续,过两天那边讨论差 ...


这心态明显有问题
话说回来,国人总爱追求新的东西,新技术,新理念,国际流行。
以前的东西没搞透搞好,兴趣就转移了
浮躁,这样永远出不了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8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8-7-3
发表于 2008-9-21 09: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 于 2008-9-21 08:54 发表


玩过胶片的人、才懂得自然色彩的冲击力,由于数码的便捷性、才得以后来居上。

玩过胶片,当然哈苏林好夫没玩过。我觉得数码色彩上已没有多少劣势。胶片未必就不失真。
尤其是消费级别的,数码明显好过普通胶片。
还有数字模拟差异之类的,胶片归根到底也是离散的,只不过是模拟化的记录,技术上的限制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9-21 09: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avan 于 2008-9-21 09:07 发表

玩过胶片,当然哈苏林好夫没玩过。我觉得数码色彩上已没有多少劣势。胶片未必就不失真。
尤其是消费级别的,数码明显好过普通胶片。
还有数字模拟差异之类的,胶片归根到底也是离散的,只不过是模拟化的记录,技 ...



然则一般公认胶片的宽容度(相当于"动态范围")还是大于数码照相.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主题

9915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9-21 09: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21 08:55 发表
不是音响发烧友来凑什么热闹!  数码技术中只有音频(AUDIO及VIDEO)的数码化和重播会牵涉到时间轴问题,图象的数码化根本不牵涉到时间轴,所以JITTER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 SNAKE1978实在是瞎搞.


据说、根据最新研究信息表明、数码图片的生成与“JITTER”也有间接关系-----躁点(非坏点),这也是听说来的、、、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8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8-7-3
发表于 2008-9-21 09: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21 09:09 发表



然则一般公认胶片的宽容度(相当于"动态范围")还是大于数码照相.

看什么胶片,反转片的宽容度就不行。负片宽容度高,专业黑白片应该最高。
数码宽容度不高,并不是因为数字化造成的,而是感光器件的技术限制,随着技术的进步是很有可能被克服的:D
而数码相机拥有的高感光度,胶片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 本帖最后由 alavan 于 2008-9-21 09: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8 11:39 , Processed in 0.11680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