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tice 发表于 2004-3-5 06:05:27

马尔科姆·萨金特在休斯顿担任客席指挥时,曾给乐队讲过一个故事。二战时期他指挥过一场音乐会,是皇家爱乐乐团在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刚刚奏响,就传来了空袭报警。平常所有的人都会跑到地下室躲起来。萨金特当中众宣布,他对空袭报警厌烦了,想在炸弹声中指挥“贝五”。他告诉观众和乐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离开,但他会留下来。当时没有一位音乐家和观众离开音乐厅。萨金特说,演出中音乐厅旁边的建筑中弹毁坏了,一个炸弹的碎片还在冒烟,但是音乐厅里没人受伤。乐队在交响曲结束时受到了热烈欢呼。萨金特还说,乐队以后再也没有像挑战希特勒炸弹的那一天晚上演奏得好。

meltice 发表于 2004-3-5 06:29:06

交响音乐会上,台下两名观众在交谈。
"这个指挥就是贝多芬吗?"
“不知道,等他谢幕时转过脸才能看清是不是。”

meltice 发表于 2004-3-5 23:58:08

  托斯卡尼尼有一次同一個交響樂團練習演奏德彪西的名曲「海」,有一處樂團始終不能演奏得令人滿意。托斯卡尼尼找不到適當的話來描寫這一處的情调,結果就從口袋里拿出一塊好大的白手帕。他把那白手帕往空中投去。大家順投的方向看去,只見那塊大手帕已舒展開來,就像降落傘一樣,慢條斯理地,徐徐落在地上,大家都已領悟,於是這位音樂大師面帶微笑,愉快地說:「要像這樣演奏。」

meltice 发表于 2004-3-6 00:01:40

  托斯卡尼尼,平時是一個溫文爾雅的長者,可是在指揮的時候,卻嚴厲如霸王。如果聽到那一個演奏的音階不對,便會生氣,有一次氣極了就把手上的錶一摔,就把錶摔壞了。隊員們覺得很過意不去,就湊起錢來,買了一隻名錶和一隻比較便宜的錶,送給他。在那隻便宜的錶上,刻著幾個字:「專供練習時用。」意思是說,練習時如果因為隊員演奏不好而生氣,就摔那隻便宜錶。

meltice 发表于 2004-3-6 00:04:35

  一場音樂會終了,英國管弦樂隊指揮沙勤爵士在滿堂轟動的掌聲中,退入更衣室。這時室外有音樂迷要求簽名,照顧他的僕役就來告訴這位名指揮。

  名指揮覺得很累,就說:「不簽!不簽!」

  僕役對他說:「你一定得簽,回絕不好。」

  名指揮說:「好吧,好吧!可是不超過二十人,一定不得超過二十個人。」

  僕役說:「只有三個人。」

meltice 发表于 2004-3-6 00:15:23

克倫貝勒相當欣賞年輕的巴倫玻因,便特地與他合作了些作品, 例如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合唱幻想曲,以及莫札特的 No.25 鋼琴協奏曲。在錄完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之後,克倫貝勒叫巴倫玻因"明天你到我住的飯店來一趟。"第二天早晨,克倫貝勒拿了一些自己作的歌曲,並帶了一位歌手演唱他的作品。演奏了一段之後,克佬問巴倫玻因:"你喜歡我的作品嗎??"巴倫玻因考慮了一阵子,"喔..不.. 克倫貝勒先生。"當巴倫玻因離開之後,克老對他的女兒說:"我著實喜歡那孩子,很誠實,很不錯,但是他對好的音樂沒有判斷能力。"

meltice 发表于 2004-3-6 00:16:57

據說某次在排練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整個的氣氛顯的有點詭異,怎麼說呢, 原來是克倫貝勒的拉鍊忘了拉。樂團的首席便悄悄的告訴克佬:"大師,您的拉鍊似乎忘了拉..."不料克老卻一臉詫異的反問說:"那和貝多芬到底有啥關係??"

meltice 发表于 2004-3-6 00:20:01

話說某日,克倫貝勒到維也纳國立歌劇院去欣賞卡拉揚所指揮的"唐喬望尼",就在某一樂段寂靜無聲的場景時,克倫貝勒忽然從座位上站起來大叫:"不賴嘛....卡拉揚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爛嘛!!"頓時全場因而哄堂大笑,卡拉揚則氣的吹胡子瞪眼...。

meltice 发表于 2004-3-6 00:24:33

克倫貝勒晚年被問道,"布魯克纳和馬勒誰比較偉大?"他回答道" 難分高下,都很偉大""那麼你為何指揮比較多馬勒的作品呢??"結果克佬答道"因為馬勒介紹工作給我嘛..."

meltice 发表于 2004-3-7 06:30:25

杜鲁门总统写给华盛顿邮报乐评休姆(Paul Hume)的信:“休姆先生,我刚刚看完你对玛格丽特(杜鲁门之女)演唱会的评论……我希望有一天会跟你见面,到时候只怕你需要一个新的鼻子,一大堆用来敷黑眼圈的生牛排,也许头部以下还会用到支架!杜鲁门笔。”

meltice 发表于 2004-3-7 07:24:53

1926年霍洛维茨在德国的汉堡因替代某位排练时昏到的女钢琴家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引起巨大轰动。两天之后,霍又在汉堡开了一次个人演奏会。他再次以其钢琴绝技征服了当地听众,博得满堂喝彩。演出结束后,他一走出音乐厅便被等在外面的数百狂热的听众抬起来欢呼着送往他下榻的旅馆。当他到那里时,发现又有数百人在旅馆的大厅等候着。霍说:“但这些人并不是对我有兴趣。某人刚做了演讲,人们都想见他。此人的名字是希特勒。”

meltice 发表于 2004-3-7 07:28:25

大名鼎鼎的施纳贝尔(A. Schnabel)当年访问俄国时,曾在圣彼得堡听过年轻的霍洛维茨的演奏,便托人捎话,称若霍将来有机会到柏林,他愿意收其为徒。但他们日后在柏林的简短会晤却以不欢而散告终。一般来说,晚辈去拜见大师,通常要弹一首自己练熟的曲子,然后由大师指点。那天霍洛维茨到施纳贝尔的琴房为大师弹舒曼的幻想曲(作品第17号)。可他还没弹出10小节,施就打断他,并把他从钢琴上推开,自己坐上去把作品从头到尾弹了一遍,以示该曲应该的弹法。可是霍对施的弹法很不以为然。有趣的是,几天后施纳贝尔寄给霍的经纪人麦若维奇一张当于25美圆的“授课”帐单。霍后来也不知道是否付了那帐单。他说:“假如付了,麦若维奇却从没告诉过我。”

meltice 发表于 2004-3-7 07:38:38

1928年,吹毛求疵的英国贵族和指挥上的独裁者比彻姆爵士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举行访美首演,霍洛维茨应邀参加。比彻姆高傲且唯我独尊,他从不能容忍任何人超过自己。霍氏当时在美国还是个无名小辈,而且还不会说英语,他们的合作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霍氏回忆说:"比彻姆根本就看不起我。"在正式演出时,比彻姆的指挥,处理和节奏比排练时更为拘谨、呆板、死气沉沉。霍氏注意到一些听众已经在不耐烦地交头接耳,他觉得事情不能如此下去。在第三乐章一开始,霍氏就使出浑身解数,把比彻姆撂在后面。乐不可支的霍氏忍俊不禁地说,"我层层加码,比柴科夫斯基在原谱上所标的力度更强,速度更快,还加上更多的音。比彻姆吓懵了,他还想控制局面,但为时已晚,我比乐队早几拍到达了终点。"听众沸腾了,纽约《时代周刊》评论写道:"旋风般的演释。霍先生具有了不起的技巧,力量,无可阻挡的青春活力和气质。"

meltice 发表于 2004-3-11 07:11:48

欧内斯廷·舒曼—海因克(1861-1936年),德国女低音歌唱家,是瓦格纳歌角色的优异扮演者。
她长得很胖,平时胃口极好,而她又毫不在乎别人给她冠以美食家桂冠。
一天,另一个胃口很大的贪食者恩里科·卡鲁索走进一家饭店,抬头看见舒曼—海因克正埋头进餐。正当她要吃一块硕大的牛排时,他走上去问道:“舒曼,你一定不会单独把那牛排吃下去吧?”
“不,不,当然不是单独吃,”歌唱家说完就咬了一口。卡鲁索以为还有他一份,还没等他坐下来,不料她接着说:“单独吃没意思,我要和着马铃薯一块吃。”

meltice 发表于 2004-3-11 07:12:33

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歌剧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1820—1887年)在美国演出时,一批旅游者敲开了她的门。这位歌星问他们想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他们只想看她一眼。

“这是我的正面,”说着女歌星调转身子,“这是我的背面。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家去说你们看到我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