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 发表于 2004-3-2 18:28:32

[分享] 我所知道的普洱茶

应好友要求,在此班门弄斧,望行家指正。

小时候,一个有钱商人请吃饭,点了一道菊普(菊花+普洱),并悠悠地说平素最爱普洱,消滞,百喝不厌,加上菊花就更显清香。我毕恭毕敬地喝了几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酱油般的汤色,发霉的味道,还带有一点氨味,加上质次的菊花的涩味,让我反胃。自此就再也不敢喝普洱了。只是心中一直回响着商人的那句话。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新认识的朋友约我到茶艺乐园。越过湖面的清漪是几株绿树,躺在懒人椅上晒着岭南少有的煦日,面前是一杯青绿的茶汤,他说:“这是青饼,可能你会喝不惯。”

于是绿茶、单从、铁观音、岩茶,最后还是回到了普洱。现在家中自饮只喝普洱,除了朋友来到还冲上一泡乌龙。认识了一些普洱的高人,求教了不少关于普洱的常识。一位年近70的与普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甚至能够品出是哪个山头的茶树,亲眼所见,不得不信服。

大陆现在对普洱颇多的误解,包括《中国茶经》这样的所谓权威著作中普洱的章节也是错漏百出。

普洱归属于后发酵茶类,而不是归属于什么黑茶、紧压茶。绿茶、乌龙、红茶等都是出厂时已经是成品,完成了品饮之前的所有步骤。而普洱出厂的时候不过是个刚断奶的婴孩,需要玩家在漫长的岁月中,给它一个通风清爽的环境,让空气慢慢氧化其中的苦涩口感的成分。

普洱为云南茶叶贸易重镇,本身并不产茶,各地普洱茶云集于此,普洱茶因此得名。普洱茶以下关、勐海出产为上品。此地气候适合,栽种普洱茶树历史悠久,尚存有千年老树。师傅凭借自己的经验,选取不同的老嫩的茶叶拼配,经过晒青、蒸压成形,成为市售的紧压茶(沱茶,饼茶,筒茶,铁饼等等形状)。要在30年前预计到一手青饼30年后的口感,完全凭代代相传的丰富经验。其后,厂家只自留一小部分,出售大部分的青饼,由买家自行存放。

存放程也是认识普洱的过程,充满乐趣。像是养一个宠物,年年在变。每年不经意的从藏品中找出一饼,看着茶饼由绿慢慢变红,翘开少许,冲上一泡,茶汤慢慢从绿变红,口感慢慢从青烈变为醇厚。一定还带起很多的往事记忆....

这就是最正宗最传统的普洱茶的生成。青茶压制-干仓存放。我有幸喝过一泡40年的铁钉,茶汤泛红,清澈见底,杯缘泛绿,滑如绸缎,舌底鸣泉,两颊留香,醇厚如饱读诗书的老人,而当年的生气仍隐隐可寻。普洱,蕴含中庸含蓄之道,宁静致远,厚积薄发,心性自见。绿茶的清逸,乌龙的高香,岩茶的霸气,红茶的软懦,不再让人动心。

70年代正逢鼓噪的大环境,昆明茶叶研究所发明了渥堆发酵法:将普洱茶放在小房间,泼水,温度可以高达70度。这样原本需要经过几十年的氧化过程在几天内就完成了。普洱茶商惯称之为熟茶,与以上青茶相区别。茶汤颜色乌黑,饮时口中有颗粒感。所以有人称普洱茶为黑茶,真乃误解!现在茶楼供应的普洱多是此类熟茶,而且大多渥堆之地肮脏不堪,回想起来当年我和普洱的第一次接触当属“防空洞熟茶”。

熟茶的发明是个闹剧,而茶客们竟然耐心的存放(有幸喝过一泡蔡澜御用的30年熟茶),当日渥堆的杂味及粗涩,经过了时间的磨砺,变成了浓浓的陈木香,也颇值得玩味,但仍远远不能与传统的陈年青茶相比。

普洱除紧压茶外,尚有散茶,多属熟茶类。价格及等级往往不高。

普洱的存放除干仓一途,今人尚有湿仓法,其茶质介于生茶和熟茶之间。

七子饼:最常见的普洱紧压圆饼茶,一饼七两,一筒七饼,因称七子饼。十二筒为一支。

市场上普洱很多,JS更多,选购时一定要小心。当年的青饼一般不会超过50元,30元的已经是质量上乘了。千年老树的青饼价格一定过百,问题是有钱也买不到!通过观察及试饮,可以知道商家手中的青饼的存放年代,JS骗得了耳朵骗不过味蕾。

自家的存放,切要注意远离厕所厨房等味道发散浓烈之地,置于通风处,勿见阳光,湿度适中。有条件者可以购置一大紫砂罐盛之。

盖碗、随手泡、茶隔是最基本的配置,一个其声如瓦的普洱专用壶能够使茶汤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紫砂壶选取、开壶、后续的使用都很讲究,是与茶艺相辅相成的另一套专门学问。)投茶量一般为盖碗的五分之一,冲泡要用牛眼水(剧烈沸腾中的水),以高势冲下,使茶叶翻滚不已,然后刮去水面的杂质,以洗净普洱的长年沉积物。焗泡时间因茶而异,一般十余妙,即出茶入紫砂壶中,反复直至壶满,待其在壶中氤氲一刻,方倒入杯中温饮。先观汤色,再闻其香,饮时宜尽杯,任其在口中流动,再徐徐咽下,而后感受其余韵。喝普洱时适合吃咸味的茶点。

有关普洱的书籍,推荐两本台湾著作:一是《普洱茶谱》,留下倩影的均为名品,价格不菲,按图索骥,当不会范大错;二是台灣大學教授鄧時海先生出版“普洱茶”一書,詳盡介紹陳香特點,更加加速了普洱茶之推廣,陳年老普洱茶價格便於一夕之間“水漲船高”,供不應求。

普洱一道,深不见底,与高人切磋,常发现自己的认识错误。以上一点点陋识也走了不少冤枉错路。还望高人指点。

爱乐爱乐 发表于 2004-3-2 19:06:47

在空气中发酵?
会不会感染杂菌?

深谷 发表于 2004-3-2 19:09:18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19:17:50

呵呵,这是个很重要也很难搞清楚的问题。

有人说普洱表面可见白色的点点的茶饼味道通常较好。注意:黄色的点点百分之九十九是黄曲霉。

我自己也观察过,有些陈年的普洱表面确实有一些白点,分布均匀,但是不见它增多或成簇,又不像是真菌部落。熟的饼茶更是几乎百分百有白点。我估计是风化物居多,与味道的关系尚无心得。所以暂时还未根据此白点购买。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19:25:42

認識普洱茶  


   普洱茶的要求條件.,是以生茶, 乾倉陳放為標準。因為在這些條件下所得到的普洱,才是普洱真正的「原味」。目前由於普洱茶的品嘗在科學上未成熟,只能以傳統方式評鑑。而因製作的過程不同,結果會有著不同的口味。同樣的青餅生茶,可以製成口味較「強」的,也可以製作成口味較「溫和」的普洱茶。強與溫和兩者之間各有其優點。普洱茶應以「自然、原味」為主要訴求,所以在普洱茶製作過程上,就是以「萎凋、毛茶、乾倉」。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普洱熟茶,這些熟茶在製作過程中,將曬乾的生茶灑水並集中渥堆,使生茶加速發酵。渥堆在室內大約三四天或一星期之後,使茶葉轉為褐色,生味褪去之後,將發酵好的生茶再加工以蒸壓方式製成普洱茶。熟茶因經過渥堆發酵,造成原來的香氣消失,而失去普洱茶原味的最重要因素。

根據初步了解,普洱茶後發酵情形只有兩種自然氧化和人工氧化作用,兩者混合進行。自然氧化的後發酵過程,我們稱之為「乾倉」; 人工氧化的後發酵過程,稱為 「濕倉」。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在 70﹪以上者,容易造成麴菌的生長。在加速產生麴菌的環境下,我們就叫稱之為「濕倉」; 相反的,如果空氣過於乾燥,而使麴菌無法產生便稱之為 乾倉。所以濕倉後發酵,就是加速普洱茶在短時間內快速陳化。

    乾倉後發酵的自然氧化過程之中,屬於普洱茶內部自然變化。茶葉只要經貯放一段時間後,內部的成份變化越緩慢,所以大部分普洱茶的後發酵,只是自然的良性循環。濕倉的後發酵,是增加了外在麴菌氧化作用。麴菌在茶葉表面上,會加速茶葉內部的變化,造成內部的組織損害,使茶湯顏色更深,對於口味重的人比較適合。如果以乾倉的方式來貯放生茶,比較能保留其原始的香味。對於飲用後由體內所產生的「氣」也會比較強烈。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3-2 19:33:53

真的这么好?老否怎么从没提起过!
该不是广东老“炒做”的功劳大吧:confused: ;) ;) ;)

爱乐爱乐 发表于 2004-3-2 20:07:50

黄曲霉毒素可是剧毒的啊!

shonetseng 发表于 2004-3-2 21:46:37

我去过普耳,那里空气十分清新湿润,并夹着淡淡的泥土清香。有的茶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这种地方的云雾茶也是云南特产茶叶之一

mmyxlt 发表于 2004-3-2 22:19:41

谢谢蚊子的介绍。我虽然也喜好饮茶,但还没有这么研究过。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22:47:03

可能是个人偏好吧。不过现在不少茶客到一定茶龄都是爱喝甚至只喝普洱。

普洱茶以前就是广东人喝得多,现在是因为港台的炒作才变得名满天下,而且洛阳“茶”贵。

不过根据一位老茶客说,现在的什么茶都富含农药,普洱刚好因为长年的氧化,农药含量变得低很多。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22:49:05

最初由 爱乐爱乐 发表
黄曲霉毒素可是剧毒的啊!
所以长了黄色的东东的茶一定要忍痛割爱,马上扔掉,而且要把周边的也全部清理,还有存器,等等;)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22:50:40

最初由 shonetseng 发表
我去过普耳,那里空气十分清新湿润,并夹着淡淡的泥土清香。有的茶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这种地方的云雾茶也是云南特产茶叶之一
普洱当地不产普洱茶,它只是集散地。:p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22:56:03

补充一点:普洱茶适合咸味的茶点,不适合甜点。

InitialD 发表于 2004-3-2 23:00:30

有没有可能买到已经存放10年以上的好青饼?唉……我有点儿缺乏耐心,想马上就尝尝如楼主所言的“茶汤泛红,清澈见底,杯缘泛绿,滑如绸缎,舌底鸣泉,两颊留香”的普洱……

熟茶一物,当真恐怖之极。呜呼……

蚊子 发表于 2004-3-2 23:18:53

如何品饮普洱,鄧時海先生“普洱茶”一書非常好,许多难以名状的口感他很生动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了,对于品饮普洱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至于刚才那一段话,是要30年以上的青饼才能完整体会到的(普洱茶一书有提到),如果在云南放了10年以上的只能叫做“能喝”:o

茶也是慢慢积累的吧,一步到位可能不容易吧。:o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 我所知道的普洱茶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