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3-4-15 09:13:43
我也询问了张先生关于再生电源、隔离牛的看法。在发烧友常用的“电源处理设备”中,再生电源和隔离牛,和电源滤波器并列,也属于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张先生说,他同意再生电源是一种很好的电处理方式,设计良好的再生电源能提供非常接近完美的50赫兹交流电,但主要的问题是功率问题,再生电源本身相当于一台功放,只不过输出的是50赫兹的固定频率信号,因此输出功率很大的话,再生电源就必须很大而很笨重。500瓦的再生电源就是一个大家伙了。实际运用中再生电源一般就是给音源、前级、耳放等供电的,无法用在后级放大器上。如果要做出一个能用在后级上的再生电源,比如1000瓦的,那等于做一个输出功率1000瓦的功放,体积和重量都十分惊人了。
至于隔离牛,所起到的作用和电源滤波器有所不同。隔离牛能保证供给器材的是纯的交流电,它虽然同时也能起到一些滤除噪声的作用,但对付的频率和滤波器不同。然后,一个原则始终是对的——品质是最重要的,而非方式。好的隔离牛和差的隔离牛,可以性能差距很大。电源滤波器也是如此。不能提到电源滤波或者隔离牛就一概而论地谈好坏。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4-15 09:39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13-4-15 09:33:23
张先生本人是一个喜欢玩录音的人,虽然他自谦不算一个好的录音师,但至少对录音是很熟悉的。我之前过向大家介绍过他制作的一个室内乐录音: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84985-1-1.html因此聊到最近很流行的DSD概念时,他有不少话要说。
张先生说他认识一些录音圈子里的人,专业录音师,因此也询问过他们对DSD录音是否有很大兴趣、有否实际尝试过DSD录音方式。但得到的一般回答是否定的。原因何在呢?在于很多录音师认为DSD虽然格式很好,但实际使用起来,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关键在于,DSD的录音格式有一个很大问题——无法在DSD的格式下进行编辑工作。也就是所谓“后期”,包括混音、剪辑、音效处理,在DSD的格式下都没法做,至少,绝大多数的录音师没法做(有极个别的Studio能做)。因此DSD录制的原始录音,必须转换为pcm格式后才能进行通常的后期制作,然后等完成之后,再转回DSD格式。这两次转换,让录音师们觉得脱裤子放屁。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4-15 09:39 编辑 ]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4-15 09:34:47
电源处理如果买次品,效果完全就是劣化声音,远不如一些普通的插线板
小白
发表于 2013-4-15 09:46:39
因此所谓的“原生DSD录音”,也几乎全部是在pcm格式下进行编辑制作的。整个过程经过了两次格式的转换。如果追求从头到底的DSD,那可以说非常罕见。除非是原始录音只用两个话筒的DSD录音,那么有可能跳过混音环节,采用所谓的“直录方式”,不做任何编辑,就直接完成录音成品。但两个话筒只能录一些很简单的音乐形式,比如独奏、乐器很少的重奏等。乐器一多,或者说需要录制乐队,肯定需要动用三只以上话筒,那就没法在DSD格式下做后期了。
asakiota
发表于 2013-4-15 09:50:44
张先生的那张碟我觉得录音蛮好啊
定位很清楚 乐器的位置也不显得拙计
小白
发表于 2013-4-15 09:55:40
从技术规格上看,高码率的pcm录音,比如24/192的,甚至394k取样的,现在都已经有了,相对于取样频率2.8M的DSD录音,两者都有很高的技术规格,比如远超人耳可闻音域的频宽、120分贝的动态范围,然而听感上的表现呢?张先生说,听感上的表现是四个字——各有千秋。
说到这里,我打断一下,回到这次音响展上我在AURALiC房间里做的一个试听对比。对比的内容就是384k的高码率pcm录音,和DSD64格式的一段同样录音,两者之间的回放对比。播放设备是电脑+Vega解码器+Taurus前级+Marek后级+HB-1喇叭。这段DSD录音据说是直录的,没有进行任何后期转换和编辑,因此可以听到最纯粹的DSD格式录音的效果。
对比下来,同样的一段表演(是一段爵士乐表演),384k的高码率pcm,和DSD录音,得到的效果,差别还是明显的。DSD录音有着更深一些的低频下潜,全频的声音更软调和宽松一些,pcm录音的声音则更为结实、饱满一些,低频下潜没那么深,但力度更凝聚和结实一些。反复切换两段录音,特性差异是不难察觉的。
http://bbs.headphoneclub.com/attachment.php?aid=266380&noupdate=yes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4-15 09:57 编辑 ]
right
发表于 2013-4-15 09:56:14
哦,白板,至于其中的说法和观念是否准确或妥当不去过多说。电源滤波器或电源净化器等等,就此我曾经发过一个主题贴为“一次“有趣儿”的盲听”就是辨听电源净化器作用的贴:
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48262-1-1.html
电源净化器厂家人员亲自辨听,其最终盲听结果是:墙插的效果好于电源净化器了。是不是很有趣儿的结果呢?
都说用耳朵收获,这样说吧,若理论上有效果而实际上听不出效果的,是不是意义不大呢。
再一种思路,谷津是耳放、解码器等设计生产厂家吧,并且谷津张先生强调电源的重要性。那么既然如此,谷津就应该在经变压、整流、稳压之后的直流电上下功夫,从而能更直接更彻底净化放大器电源,而对220V交流电的大投入的处理相对放大器使用的直流电而言如同“隔靴搔痒”,这种投入和处理显然不如直接在放大器直流电上大投入和处理更合理,对吧。什么是治标什么是治本应该是什么清楚的。
对于放大器厂家明知电源的重要,而不多处理放大器直接使用的直流电,反而加大处理外围的交流电的做法令人费解有待商榷吧。难道要HiFi友重复消费?
小白
发表于 2013-4-15 10:07:50
张先生对DSD和pcm录制方式的声音特性差异,描述也是类似的。他说DSD格式录的声音,听感上稍微更“润”一点点,但力度是pcm更直接一点。很难从技术角度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但我们人耳听到的差别就是如此。
现在出现了一些能通过所谓DoP方式解DSD格式音频文件的解码器,如Vega解码器可以,Benchmark DAC2、Mytek等解码器都可以,但由于索尼对SACD的数据保护,人们可以获得的DSD音乐资源还是很少,而且如前所述,这些资源的大多数也并非从头到底的DSD格式,而是DSD录制、转换为pcm格式编辑、最后转回DSD格式的。如果将来DSD编辑设备能够得到广泛运用,那么DSD格式有可能成长为与pcm相抗衡的一个录音格式,但就目前而言,DSD仍只是限于索尼、限于SACD、限于少数被破解出来的SACD资源,它的未来空间,还有待于考察。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4-15 10:17 编辑 ]
lxjbm
发表于 2013-4-15 10:14:31
嗯嗯,在学习和消化中!
小白
发表于 2013-4-15 10:21:51
张先生据说原先是一位物理老师,确实很善于“讲”,因此每次和他交流,都有如沐春风、获益匪浅的感觉。希望明年的上海音响展上能再次和他交流。本篇写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了。:)
辽代的木头
发表于 2013-4-15 10:25:35
白版这篇文章真是很有营养啊,赞一个:handshake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4-15 10:26:08
请教白版墙插是如何改善供电的?
[ 本帖最后由 紫气东来 于 2013-4-15 10:31 编辑 ]
COUMPNET
发表于 2013-4-15 10:26:08
相比起清華吳剛的那些如何?
M_Furtwangler
发表于 2013-4-15 10:40:18
说的挺好,但是实验室用的电源处理装置价格并不贵啊,至少相比天价的再生电源便宜几个数量级
gj2003
发表于 2013-4-15 10:41:15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3-4-15 09:5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从技术规格上看,高码率的pcm录音,比如24/192的,甚至394k取样的,现在都已经有了,相对于取样频率2.8M的DSD录音,两者都有很高的技术规格,比如远超人耳可闻音域的频宽、120分贝的动态范围,然而听感上的表现呢?...
天朝之所以忽然DSD炙手可热,完全是因为高码率的pcm。。。需要money,而SACD被破解,导致原先童鞋们抽屉里的那些塑料片焕发了第二青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