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3-3-20 09:28:35

录制时,用K271S耳机实时监听录制信号(插在Prism Sound Orpheus ADC),和脱下耳机,聆听现场的真实声音,其实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仍有“共性”,我下面就说说这个差异和共性的问题。

现在不少发烧友已经体会到,现场的声音,和唱片上的声音,虽然有共同点,但差异是蛮大的,有时甚至造成不太可比。其实最大的一个差异是,现场的声音是“全方位”的,是“全息”的。我们的耳朵在现场时听到的是整个大画面,是big picture,是身处的表演场所给出的完整音响画面,具体到四重奏的录制现场,我在现场听到的,不仅是直接来自舞台上四位乐手的琴声,还有整个大厅丰富的混响效果。我们的耳朵犹如两个高灵敏度的全方向性超级麦克风,收集到的是整个表演场所的完整声音信息。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它在接收到这样完整丰富的现场空间信息之后,才会营造出一种“现场感”,知道我们是身处一个真实的录音现场。

而戴上耳机后,聆听实时录制下来的6个音轨mix后的效果,虽然有清晰的立体声方位感,能清晰地感知到每把琴的位置,但整个“全方位感”没有了,缩减成了一个很浓缩的“虚拟声舞台”。似乎一下子从宽大的排练大厅,一头钻进了一个小盒子。四个乐手躲在这个小盒子里演奏。虽然仍各有各的方位、定位与结像,但整个大厅的空间感是没有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20 09:30 编辑 ]

tolevs 发表于 2013-3-20 09:30:06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3-3-20 09:0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提是上交首席李沛,二提时震宇,中提魏震,大提朱琳。 ms不是“上海四重奏”?“上海四重奏”的大提琴是个老外。

小白 发表于 2013-3-20 09:49:53

有一个区别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当我在现场聆听四重奏组表演时,我和它保持着10米多的距离,聆听到的是10米外的琴声,是一部分的琴声直达音,加上丰富的大厅混响。6只麦克风呢?其中的四只,每只专司录制一把琴,对准一把琴,距离琴只有1米不到的距离,四重奏组前方架起的那两只话筒,距离也只在3米开外。我监听到的效果,是6只麦克风的信号按一定比例mix后的结果。这样的效果,显然和我人坐在10米开外听到的声音,是差别明显的。

我觉得一个基本的概念是,人耳的“灵敏度”,是高于麦克风和当今数字录音系统的,即使这些麦克风是高档货色、录制设备和软件都是高档货色。如果把麦克风置于我所坐的地方,即距离四重奏组10米开外,它还能清晰录制下我耳朵所听到的“全息现场效果”吗?不行的。我前面说了,我耳朵能清晰地听到音符在现场消散的整个过程,而话筒和数字录音系统,这套硬件东西,就做不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字录音系统再高档也有一定的本底噪声,任何“器材”都有本底噪声,本底噪声的存在会导致低于一定电平的微弱信号,就和本底噪声混为一谈了,就无法有效地记录和重现了。

因此话筒为了把四位演奏家的琴声录清晰,必须比较近距地去录制,主话筒在3米左右,每人头上1米不到还架设一个话筒,这样才能录得很清晰,记录下尽可能多的微弱信息。但问题是,在这样距离上录到的效果,和我坐在台下所听到的琴音,其实差异蛮大了。

我们复习一个常识,同一把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一种声音吗?其实完全不是。琴手自己所听到的自己的小提琴声,和话筒在2-3米外所拾取的声音,和我坐在第一排10米左右听到的声音,和坐在后排20-30米开外听众所听到的声音,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脱离空间感去谈什么“一把小提琴的声音”。同一把小提琴的声音,在“零点”去听(琴手本人),离2米听、10米外听、30米外听,声音根本是不同的。

sd206a 发表于 2013-3-20 10:03:32

因此说,室内乐多听不出空间感,为了重细节
交响乐很少听乐器的细节,多是一丛一丛的,为了重空间感

两者都重的,就是国产发烧碟,反而不能听了;P

小白 发表于 2013-3-20 10:05:43

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我们在唱片上所听到的声音,是多只话筒在较近距离所拾取的声音,人工mix和加混响的结果(必须加混响否则就容易干)。这和一个活人在录制现场,10多米开外,所听到的带真实环境混响的琴声,必然是差异明显的。

所以奢谈什么hi-fi系统在多大%上还原现场,能到现场的几成几成,我一直说是瞎扯。即使一张唱片给我们现场感很好的主观印象,那种效果,首先和真正的现场还是不可能处于一个级别的。现场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可以说是真正“全息”的,声音信号来自360度各个方位,在我们的大脑中处理为一个全息的现场感,而hi-fi系统只是靠2个声道来记录和重播,要“全息”?做梦去吧。所以有一句话我之前说过,这里再说一遍——hi-fi立体声重播系统,无论多高档,只是现场效果的一个“浓缩版”,而且浓缩掉了很多东西。是把360度的全方位全息化的现场声音信息,浓缩在两个声道上。这个过程里缩掉了多少信息,大家自己去想。录音师、制片人,就是亲手操作这整个“浓缩工程”的工程师。所以我们说录音师和制片人是很重要的,他们负责唱片的录制质量、声音效果。

其次,我们在唱片上听到的“空间混响”,很多是假的,是后期制作时靠软件生成的。就好比photoshop后期处理,是人工添加的成分。但是,不添加不行,不添加的话就更不真实了,声音很容易发干。一个较高级的做法是在现场专门弄一个话筒,专司采集现场真实的空间混响(Ambience)。有些录音就是这么做的。这个话筒采集到的现场空间混响,至少是这个录音场所真实的混响效果,然后把这个音轨混录到音乐里去。有时用这种做法可以得到更为真实良好的效果。但即便如此,这个话筒所采录到的混响信息,仍不能和我们人耳在现场所听到的真实房间混响效果相比。人耳-大脑的这个生物系统,仍是更灵敏的,当今最高级的数字音频系统,也不如人耳灵敏。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20 10:14 编辑 ]

feifazhuce 发表于 2013-3-20 10:11:01

所以一些人常常以重播现场为标准本来就是在搞笑,现场当作音色reference就可以了。
hifi hifi怎么顺耳怎么来就是了

iverson 发表于 2013-3-20 10:20:35

白版深入浅出的说了好多,非常赞。
我也来说两句吧,昨天我整个人的80%的精力集中在美女大提琴手身上,她拉的琴声太可爱了。注意,我说的是可爱,而不是太棒了或者太出色了……
柔弱小女生拉大提琴时,注定力量和男生是无法比较的,可是那种软软的声音真的好听,特别又是个美女

mvw 发表于 2013-3-20 10:21:34

帮顶了,白版描述得很真切,如临现场。有意思的帖子。

sd206a 发表于 2013-3-20 10:23:45

原帖由 iverson 于 2013-3-20 10:2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白版深入浅出的说了好多,非常赞。
我也来说两句吧,昨天我整个人的80%的精力集中在美女大提琴手身上,她拉的琴声太可爱了。注意,我说的是可爱,而不是太棒了或者太出色了……
柔弱小女生拉大提琴时,注定力量和男 ...

要是激光鼠版主座在那拉大提琴,你的兴趣就不那么大了;P

小白 发表于 2013-3-20 10:27:35

原帖由 iverson 于 2013-3-20 10:2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白版深入浅出的说了好多,非常赞。
我也来说两句吧,昨天我整个人的80%的精力集中在美女大提琴手身上,她拉的琴声太可爱了。注意,我说的是可爱,而不是太棒了或者太出色了……
柔弱小女生拉大提琴时,注定力量和男 ...



这mm是很有魅力的,你加她微薄吧,她好像有微薄的。:lol

yyywww 发表于 2013-3-20 10:43:22

早看出来啦,下回活动应该申明谢绝看美女的;P
原帖由 iverson 于 2013-3-20 10:2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白版深入浅出的说了好多,非常赞。
我也来说两句吧,昨天我整个人的80%的精力集中在美女大提琴手身上,她拉的琴声太可爱了。注意,我说的是可爱,而不是太棒了或者太出色了……
柔弱小女生拉大提琴时,注定力量和男 ...

airfancy 发表于 2013-3-20 10:48:30

Prism Sound Orpheus 、 APOGEE Symphony I/O这些专业设备和extremo这种解码比声音如何?

lovemusicli 发表于 2013-3-20 11:04:00

长知识的帖子~

iverson 发表于 2013-3-20 11:04:30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3-3-20 10:2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mm是很有魅力的,你加她微薄吧,她好像有微薄的。:lol

不知道她微博啊 你PM我行不?

chamme 发表于 2013-3-20 11:38:20

:)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交响乐团四重奏录制现场(谈现场和电声录制的问题)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