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声道何妨!
颇有些乐迷对单声道录音谈之色变、避之不及,我觉得在很多情况下,大可不必。特别是五十年代的单声道录音(1950-1957年),除了是单声道外,音质大多已非常清晰和流畅,不影响音乐欣赏。一些大师在这个时期留下了非常精彩的录音,还有少数大师就逝世在这个时期,没有活到立体声的出现。这部分录音,都是值得乐迷们珍爱的。比如福特文格勒、Van Kempen,都是逝世于立体声技术诞生前夜的大师,在我提到的“五十年代单声道”时期都留下录音。我曾经特别介绍过的荷兰指挥家贝努姆虽然有少数立体声录音存世,但主要的优秀录音还是在1950-1957年的单声道时期。德国钢琴家肯普夫、巴克豪斯都录制过两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单声道和立体声时期各一套,但一般都公认单声道时期的那套演奏更佳。这主要还是因为单声道时期这些大师的年龄相对较轻,技巧能力、精力都处于更佳的状态。不仅是古典音乐,JAZZ也是如此,在1950-1957年同样诞生了一些很精彩的单声道JAZZ录音。它们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的组合、班子、在之后的立体声时代再也无法重复。我随便举一个例子:萨克斯管手Stan Getz和钢琴手Peterson领导的三重奏在1957年10月10日曾经遭遇并录制了一批曲目,单声道录音。之后两位大师就再无交汇。所以这个单声道的录音就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不少乐迷对单声道录音有一个心理障碍——没有声场怎么办?其实,准确地说,一个清晰而录制良好的单声道,只是缺乏声场的左右宽度,并不缺乏声场的纵向深度和层次。而且最关键的是,左右宽度真的那么重要吗?有过现场音乐会欣赏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音乐会现场,假如座位较靠后,那么舞台上乐团的左右宽度、左右方向的定位和层次,根本是很弱的。如果欣赏音乐会时闭目,差不多就是在听单声道的现场。
很多时候,当我听一张精彩的单声道唱片,我就假想自己坐在音乐厅的后排。如果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清晰优质的五十年代单声道录音”,那种感觉,确实很象。 在伟大的演绎面前,单声道不单声道的其实都无所谓了。只有两个水平差不多的演绎前提下,我才会去挑立体声的那个。可是伟大的弦乐演奏几乎都在单声道。 单声道录音最适合、或者说影响最小的,是独奏、独唱之类的音乐。比如钢琴独奏作品、小提琴独奏作品,我简直不知道单声道录音会造成什么影响。可能有人会说,我希望听到钢琴键盘的宽度!确实,立体声录音能表现出钢琴键盘的宽度,但单声道录制的钢琴独奏,往往声音更为凝聚而集中,有其独到的优势。
乐队作品,当然立体声录制方式是更为理想的。但我前面说了,只要是清晰度良好的单声道录音,在欣赏时假想自己位于音乐厅的后排,就完全能欣赏下去。如果那么在意声场的宽度,那么在音乐厅里欣赏现场表演时,是否一定要执着于坐在前排呢?因为只有坐在前排(居中的位子),才会有明确的左右声场感。假如是一次非常难得而珍贵的音乐会,买不到前排居中的理想座位,只能买到后排的位子,是否就因为这个而放弃不去了呢?如果不肯放弃,那为什么又要执着于立体声录音呢?那些珍贵的大师表演,仅仅因为是记录在单声道录音上而放弃,不就等于一次异常难得的音乐会,因为座位不理想而放弃? 那么多经典的单声道,不听岂不可惜 原帖由 cralane 于 2011-9-29 20:5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在伟大的演绎面前,单声道不单声道的其实都无所谓了。只有两个水平差不多的演绎前提下,我才会去挑立体声的那个。可是伟大的弦乐演奏几乎都在单声道。
不过对我个人来说,1950年之前的单声道录音,确实由于音质的关系,对欣赏会形成一些障碍。最大的问题是三四十年代的单声道录音,音色都有些粗劣,不够精细。这种粗糙的音色,不管是对弦乐还是对钢琴、人声来说,都是有伤害的。直到1950年之后,单声道录音才能做到比较细腻、精细、清晰地捕捉现场表演的表情、音色、细节。这样就基本不会阻碍欣赏了。 这边的情况更多是耳机的欣赏方式限制,用耳机听单声道我也是接受不了的 我也是对单声道避之不及,听听小白的观点很有道理。应当理性看待单声道,主要还是听音乐嘛。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11-9-29 21:0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边的情况更多是耳机的欣赏方式限制,用耳机听单声道我也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我宁可用小破电脑箱听,也尽量不用耳机听单声道。
3,4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20年代的一些单声道,比如克莱斯勒的一些协奏曲,听起来确实有些吃力了。有时候还要靠幻想补充一下。:loveliness: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11-9-29 21:0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边的情况更多是耳机的欣赏方式限制,用耳机听单声道我也是接受不了的
说得不错,单声道录音用喇叭听是更理想的方式。不过理论上最好是一只喇叭放音,而不是两只喇叭去制造出一个位于中间的虚像。 BTW,看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就正在用一只喇叭听海菲茨的布鲁赫第二小协,真是伟大的演绎,录音也非常良好,完全让人忘掉单声道。 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接着讨论下比较精彩、各位比较偏爱的优秀单声道录音。音质尽量好些的,最好是五十年代的。
我个人先推荐两套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肯普夫和巴克豪斯的五十年代单声道版,肯普夫的是DG录音(指挥Van Kempen)、巴克豪斯的是DECCA录音(指挥Clemens Krauss),我都和他们后来的六十年代立体声版本对比过,确实都是五十年代版演奏更好。如果不那么在意单声道录音的话,我更愿意推荐两位大师的50年代单声道版本。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9-29 22:24 编辑 ] 古尔德55年哥德堡。还有一些精彩的听上去像立体声的录音,我要回去翻唱片了 上世纪50年代后如EMI,DECCA,RCA,CBS等公司MONO录音的音质已经非常优秀了!个人认为钢琴SOLO的录音MONO无所谓,只要没什么噼啪声就行,因为本身音场就小!:victory: 不过如Gieseking在EMI录的Debussy,因为是MONO,一些印象派作品特有的感觉就大打折扣!:( 就是所谓的泛音不够: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