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09-3-11 06:53:52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09-3-11 06:4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哈哈,我在听……确实名不虚传,我把它放在钢琴数码录音的第一宝座~~~
飞利浦的室内乐录音真的很好。
我原本是把DG的钢琴录音放在第一位的,听了阿劳的录音,还是飞利浦吧,琴底非常扎实,琴声通透富于歌唱性。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1 07:11:45

原帖由 音乐之神 于 2009-3-10 23: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飞利浦的室内乐录音真的很好。
我原本是把DG的钢琴录音放在第一位的,听了阿劳的录音,还是飞利浦吧,琴底非常扎实,琴声通透富于歌唱性。

DG的录音相对要瘦一些,平衡直白,德国监听的感觉。所以要求系统要本身够平衡,且密度高,所以不太讨好。飞记的东西有时又太过丰润,在一般性的系统上,是要大大好于dg的。

但,注意咯,转折,很关键的哦,哈哈,这张几乎是集合了两方面的精髓(其实这一套final sessions都是),两头更好,在保存下arrau那宝贵的水晶般音色的同时,又保持了厚密的中低频,木味充分,真是毒死人不偿命啊~~~我用600听的,听得我一阵阵过电,都快赶上现场真实质感的感动了~~~

小白 发表于 2009-3-11 07:31:11

仅就钢琴录音而言,也许一般意义上的PHILIPS有些过头,反而是DG(一般意义上的,平均而言)更真实和结实一些. 当然这个结论是无法推导到每张碟上的.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1 07:48:19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3-11 00:3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仅就钢琴录音而言,也许一般意义上的PHILIPS有些过头,反而是DG(一般意义上的,平均而言)更真实和结实一些. 当然这个结论是无法推导到每张碟上的.

确实如此~~这也是我的感觉……但是播好dg的系统不容易,一般声底薄一些的系统配飞记是正好的~~~

白版有空找这套last sessions回来听听,确实是不能一般化的极品~~~

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09-3-11 07:52:41

DG的密度确实是一流的,飞利浦的录音很多比较近场,细节较丰富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1 08:05:33

原帖由 音乐之神 于 2009-3-11 00:5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DG的密度确实是一流的,飞利浦的录音很多比较近场,细节较丰富
呵呵,dg真的老是让我想起德国这个民族,实在,不花哨,该有的都有,就是不讨好。

mifeng 发表于 2009-3-11 09:39:34

dg的录音有点粘滞,细节该有的都有,却偏向一团
dg的音色是直白的,表现方式没感觉到直白。
偏走厚重路线,有些刻意的严肃感
phlips的声音是更柔和和中性的。或许我不理解中性什么意思。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3-11 09:41 编辑 ]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1 23:16:52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3-11 02:3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dg的录音有点粘滞,细节该有的都有,却偏向一团
dg的音色是直白的,表现方式没感觉到直白。
偏走厚重路线,有些刻意的严肃感
phlips的声音是更柔和和中性的。或许我不理解中性什么意思。

?? actually it's on contrary to my experience... will try to find expampls when i'm back.

mifeng 发表于 2009-3-12 00:02:46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09-3-11 23:16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 actually it's on contrary to my experience... will try to find expampls when i'm back.

必须承认,古典唱片听得还少
我听过的dg唱片全是卡爷的
philips倒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总体感觉这样...
dg那些唱片似乎很有点hd600的气质,不知是否自己受到了德国货的心理暗示
philips就柔和多了,整体没有感觉到分为暗或者亮,透明度倒是很好的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3-12 00:19 编辑 ]

mifeng 发表于 2009-3-12 00:17:59

我来把自己听感再形容得再仔细些:
我听过dg的唱片而言。或许从单个乐器的音色来说,音色很直白,没有什么“味道”
但整个舞台上乐器之间有一种厚重感(非指乐器形体的厚重),粘滞感,似乎在扯动周遭空气,一团一团,整体色彩是有些发暗倾向的

philips音色在我系统上的感觉是,舞台上的空气是很透明的,没有“亮”或者“暗”。
能直接看到乐器,看到乐手,细节丰富、柔和。且单个乐器形体要更大更圆润。我倾向于认为这样更真实。
相比起来觉得,dg暗沉,decca(听得更少了)有些辉煌,金灿灿。
philips的东西就显得中性了

经验少,还请金羊指正:P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3-12 01:27 编辑 ]

rejectzero 发表于 2009-3-12 01:37:18

final sessions 哪里搞到的?:$

EBAY吗?

我现在就想收一套贝多芬的。。。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2 02:41:26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3-11 17:1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来把自己听感再形容得再仔细些:
我听过dg的唱片而言。或许从单个乐器的音色来说,音色很直白,没有什么“味道”
但整个舞台上乐器之间有一种厚重感(非指乐器形体的厚重),粘滞感,似乎在扯动周遭空气,一团一 ...


DG是目前世界古典音乐唱片的第一品牌。它的录音水准一向毁誉参半。在音响界具有绝对权威地位美国TAS榜上,几乎没有DG唱片的份,这并非是美国人存心排挤。DG有许多录音音质都比较刚硬,而且音场比较朦,乐器线条比较臃肿。如库贝利克那套马勒就被评为“录音室里充满了干涩的空气”。如果在平庸的套装机上来听,就连卡拉扬60年代的那套属录音典范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也有类似倾向。DG的网站介绍CD时,几乎从来不标一下录音师是谁,这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个唱片公司是否不太重视录音。DG的录音的确少了些娱乐性,但对音乐本质把握上来看,的确又高过他人一筹。

首先,DG的录音拥有比较统一的乐器音色,交响乐团的声音听起来更有整体性,而不过份突出某种更容易出彩的乐器音色。甚至连高中低各声部在音色方面也出现了神奇的统一,而且各声部之间的平衡也处理得比较合理。其次,乐器线条的臃肿正是为了更好地让各声部之间相互交融,构成浑厚恢宏的音响实体。而且动态强劲更是为一致公认的。刚硬的音色使音乐更加地庄严凝重而略显冷峻。DG的录音使交响曲显得的更加气势恢宏,似乎拥无穷无尽的力量,展现在听者眼前的是庄重高贵的,高度凝练统一而又激情四射的音乐建筑。其厚重的音响真正符合德奥音乐的主流传统。听DG的唱片,每每让我们感受到德国的文化精英们所具有的那种重思辨、重理性的特点,但在倾向于冷峻的表面之下,是势不可挡的激情。

在卡拉扬60年代的《贝九》录音中,其录音所展现的气魄之大,音响之绵密,统一性之高,与其说是录音技术的里程碑,倒不如说是60年代的德国文化精英通过唱片制作这种生产行为向世界展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精神。这个录音几乎锁定了DG的录音模式,即以一种张扬精英文化的方式来证明民族文化的深厚。正是这种理念,几乎所有的德奥音乐家都倾向于在DG录音。卡拉扬本人就曾说DG的录音师赫曼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录音师。这句话并非单指录音的技术,更在于录音师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听过赫曼录制的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不禁让人怀疑采用别种录制方法的合理性。DG的录音无疑最好采用较优越的器材来进行重播。这又使DG的唱片带上了一层贵族气息。近年来,在数码技术(尤其是4D)的支持下,DG的音质开始变得更软一些,也更光滑,原来那种天鹅绒般的弦乐变得更像丝绸。这当然更招人喜欢,但其冷峻高贵的特色就少了许多,但其厚重结实、音色高度统一的特点还保留着。毕竟德国已由战后以现代主义为感召的艰难重建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多元娱乐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更为全球化的竞争浪潮,DG也不得不作一些妥协,1993年发行的那张穆特的《卡门幻想曲》,正是在技术与理念双重变化的策引下(指挥是动态好手美国人詹姆斯-赖文),取得了商业上的空前成功。


先转一段网上的描述,我觉得非常准确的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2 03:00:32

接着说点我的感受,自己听的也不够,样本容量不够大,指正是完全谈不上,只有些体会能分享。

DG的录音确实像上面引的部分一样,是注重整体平衡的,音色要直白冷峻些。而要体会DG数码录音,应该多听听4D录音。大编制的效果是大大优于初期数码录音的。也好于很多模数转制的cd。而飞记要温暖醇厚很多,老模拟录音转制的尤甚~~细节自然流淌,充分且密度大。

造成这种风格的区别,我觉得应该是不同乐种录音方式,后期处理方式中体现的不同审美趣味。DG更专注于乐队,乐团的演奏,飞记更专注于室内乐。两种类型,录音方式等等都会有很多差别。拿两张钢琴独奏的cd来对比我觉得是会更直观明显些。

mifeng说到的对比,我觉得是不对等的,那dg的交响比飞记的室内乐,自然差别很大。应该尽量找相同编制的东西,慢慢体会。

DECCA的话杀手锏是那些歌剧和交响,但有时确实太夸张了~~~故意造的效果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3-12 03:01:57

原帖由 rejectzero 于 2009-3-11 18:3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final sessions 哪里搞到的?:$

EBAY吗?

我现在就想收一套贝多芬的。。。

嘿嘿,是在法国人类似ebay的东西上搞的~~~

德国ebay我都不去~~~太枪了,挂的价格吓死人,纯粹姜太公心态~~~

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09-3-12 07:58:12

英国amazon那套6CD合集价格还不错,其他单独套装二手最便宜都要50磅左右,真贵死,arrau的东西真是难买啊。

[ 本帖最后由 音乐之神 于 2009-3-12 08:01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Arrau的唱片艺术——聊聊阿劳唱片版本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