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fan 发表于 2008-1-22 17:41:39

喜欢听民乐的朋友
可以去找刘以达的电影原声《诱僧》来听

听看看民乐可以玩到什么地步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17:42:03

是啊,这是种激情,带点"原始味",但带点批评眼光地看,也反映出缺乏足够理性力量的制约,缺乏和声的变化,吵闹有余而沉静不足,厚度不够,这些都是民乐本身的问题,也是造成民乐(乐队作品)不耐听,无法被年轻一代接受的原因所在.

西方古典音乐,至少年轻一代是有一部分接受了,而且接受的那一部分往往是较有修养,较教育程度高的群体,而民乐呢 ... 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感觉上教育程度越高的年轻群体中,接受民乐的比例,估计是越低呢 ... (只是感觉,说错算我瞎说)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1-22 17:43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17:44:42

原帖由 headfan 于 2008-1-22 17:41 发表
喜欢听民乐的朋友
可以去找刘以达的电影原声《诱僧》来听

听看看民乐可以玩到什么地步


请问: 一,这是传统的纯正民乐,还是以民乐为载体发挥的"改良民乐"? 二,这是民乐的乐队合奏作品,还是独奏或重奏作品?

headfan 发表于 2008-1-22 18:10:35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2 17:44 发表



请问: 一,这是传统的纯正民乐,还是以民乐为载体发挥的"改良民乐"? 二,这是民乐的乐队合奏作品,还是独奏或重奏作品?

不是纯正民乐

应该是说用民族乐器做的音乐
刘在试探民族乐器的可能性

用到阮、二胡、三弦、埙、洞萧、笛,也有小提琴

有时把弹拨乐器做出象吉他一样的感觉
有时候用吹奏乐器带出苍凉的西域味道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FG3nXU3E7IaKPOntcAdvv5DFS0Dszv97wOTiOXVWmcJ5oqFv6iiEMheWEiF9jUwWk0eueVoJU5OZ3TYKcJvRjQ

[ 本帖最后由 headfan 于 2008-1-22 18:20 编辑 ]

dellbn 发表于 2008-1-22 18:11:27

最近看到凤凰台一个音乐中国风的节目,那里面的流行歌用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思路,加上一些中国民间的服装乐器唱法再找些如周杰伦SHE的去唱,这也能代表中国音乐。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1-22 18:20:45

在贵州少数民族村里面看号称音乐活化石的“八音坐唱”时,见到过类似大提琴的巨星弦乐器

[ 本帖最后由 nadesicozhao 于 2008-1-22 20:03 编辑 ]

P3737 发表于 2008-1-22 18:46:39

先赞同楼上几位的意见——中国人缺少团结性。
深深感受中国人个人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但合伙做东西就差多了(建议国内的小学劳作课能做些合作的课题)那是因为教育问题,还有就是独子这一代的特殊性。

对西洋乐与民乐
个人而言:概括的说,西乐的出发是理性的创作和弹奏,而东方音乐出发点是更感性的。最终,西乐的创作大师或演奏高手都升华到了感性,吸收了东方哲学中的“意境”。而东方音乐人却很少从更本理解西方的丰富、痛快淋漓的表达。

从调式上来讲,本身民族音乐就有更大的局限性,且部分的民乐追求的就是用简单的和弦表达丰富的内容。从乐器的构造来讲,东方的乐器大部分都比西乐简单,部分乐器的和弦也会相应少很多。所以单纯的民乐从感官上是不及西乐的,但给人心理的震惑就仁者见仁了。

而怎么把民乐(乐队、团体)带到高点,那就要高人来解决了。在某种程度讲,他们太对立了。(就和佛与基督,各有精华却互不承认)
周杰伦这样玩音乐小品的外行人是不至于完成泼墨长幅的

KGy 发表于 2008-1-22 18:52:33

是啊,这是种激情,带点"原始味",但带点批评眼光地看,也反映出缺乏足够理性力量的制约,缺乏和声的变化,吵闹有余而沉静不足,厚度不够,这些都是民乐本身的问题,也是造成民乐(乐队作品)不耐听,无法被年轻一代接受的原因所在.

西方古典音乐,至少年轻一代是有一部分接受了,而且接受的那一部分往往是较有修养,较教育程度高的群体,而民乐呢 ... 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感觉上教育程度越高的年轻群体中,接受民乐的比例,估计是越低呢 ... (只是感觉,说错算我瞎说)

---------------------------

我觉得锣鼓喧天的那种一般是图个气氛,我自己听独奏之类的,可是认真的录音不多,感觉演奏家也有断代的趋势。
至于大家接受古典音乐,感觉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然——整个舆论环境都是在挺古典音乐的。
我喜欢的民乐多是建国后出来的那些,应该是前辈们采风的成果。近期的跟民乐沾边的东西,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里面有的是迷失的味道。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1-22 20:05:51

原帖由 KGy 于 2008-1-22 18:52 发表
是啊,这是种激情,带点"原始味",但带点批评眼光地看,也反映出缺乏足够理性力量的制约,缺乏和声的变化,吵闹有余而沉静不足,厚度不够,这些都是民乐本身的问题,也是造成民乐(乐队作品)不耐听,无法被年轻一 ...

近期的民乐都学日本了
或者流行化或者治愈系。。。

pipeorgan 发表于 2008-1-22 20:30:40

要说民乐好不好,首先要有条件听过啊。
现在有哪家大公司在出中国民乐作品吗?国内的录音水平怎么样大家心里应该有数。就算是名声最响的雨果,真得就到世界第一梯队了?
再说现场,老一辈的去的去退的退,现在还有几个在舞台上?年轻一代,搞的好的那些纷纷去了国外,就是留下来的,就现在这个环境,他们都是完全按下心在搞音乐么?
这种情况下去观察民乐,究竟里面多少是民乐本身的问题?多少是人的问题?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20:37:53

我想我是没有在简单地说"民乐不好",而是在分析民乐"不好的地方". 如前所述,我认为民乐的独奏乐器有很多色彩性强,个性突出的,但民乐乐队的合奏,是效果不佳,至少,不能和西方管弦乐队去比表现能力,甚至不要说表现力,连耐听性都是较差的,通常是嘈杂热闹有余,沉静深厚不足.

pipeorgan 发表于 2008-1-22 20:50:18

再进一步说,民乐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仅仅指今天我们还在演奏,还听得到这些?还是上下五千年以来,在中华土地上生存发展的音乐?
如果是后者,那好,唐代的十部乐,呵呵有名的“秦王破阵乐”“霓裳雨衣曲”,唐明皇的那支1200人的乐队,孔子闻之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韶乐,这些我们都听过了吗?曾候乙墓出土的乐器,除了一件编钟外还有十多件,无论种类还是数量比起巴洛克时代典型的室内乐队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没有恢复起来?敦煌藏经洞的唐传琵琶谱,是不是已经翻译成功并投入演出?
同样的对比一下马勒的“大地之歌”,XXX说了句话,这才几年的功夫,就把2首诗歌搞出来了一首。我们究竟是没有能力,还是不愿意投入力量来保护、恢复过去的辉煌?

dellbn 发表于 2008-1-22 20:57:48

我觉得中国的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分水岭就在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开始发展的那个时期。虽然看过一点音乐史的书,但不知道对不对。
在巴洛克时期之后音乐在有了“资本”的注入后才有了后来大乐队的发展,而在贵族家的乐队也就是室内乐形式的,反观在中国音乐是没有经历这样的大变化。就算有点大规模的,也只是小量,而没能像西方那样有着整个体系。
如果说独奏或室内乐大家是不相伯仲,那大规模的演奏中国的音乐还是落后了点的。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21:04:25

我觉得传说中那些古代的仙乐,特别是大规模大编制的那些音乐,除非那时有我们现在所不知的乐器(特别是关键的中国民乐所缺乏的起大提琴作用的低音乐器),否则的话,难以想象他们除了"大阵仗的视觉震撼"外,会真有什么美妙的效果. 象著名的南郭先生所加入的那支全是"竽"单一组成的大乐队,我们实在无法想象,这许多支竽吵吵闹闹地演奏,能出什么优美效果! 当时的齐王还听得津津有味,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我实在不知他的音响审美观出了什么毛病.

tobacco 发表于 2008-1-22 21:08:08

一口气看完了

一口气看完了   精彩啊:lol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完整版本: 小白拜访歌德公司全程记录(更新完整)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