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eler
发表于 2008-1-22 02:19:42
精彩:lol :lol
audioguy911^
发表于 2008-1-22 02:21:52
:lol
P3737
发表于 2008-1-22 05:28:53
文化是要传承的,你看"歌德"就知道了.
中国有文化断层,(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中国历史也是一路的退步.经济是艺术的支柱,现在中国的文化被侵略的厉害,想想以前都是别人学我们的.现在已经好多了.等经济恢复后自然就会有艺术的复苏.但民族音乐没有西洋的那样丰富和起伏是真的.这和东方哲学及人的性格有关.
你们说年轻的一代玩ipod\mp3.但有经济能力且有点文化修养的年轻人自然会喜欢更有内容的声音.(我还认为内容大于设备,听流行的当然用ipod就够了)
文化\艺术要有钱和素养的支持,文艺复兴就是靠美第奇家族的支持.
因此,你们这些"老鬼"要好好拉下面的年轻人.一步步正确引导新人"HI-FI".
musictigerhan
发表于 2008-1-22 08:17:23
越发精彩, 顶.:lol
安润技术支持
发表于 2008-1-22 09:52:31
原帖由 P3737 于 2008-1-22 05:28 发表
文化是要传承的,你看"歌德"就知道了.
中国有文化断层,(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中国历史也是一路的退步.经济是艺术的支柱,现在中国的文化被侵略的厉害,想想以前都是别人学我们的.现在已经好多了.等经 ...
严重同意!!!
现在我们想想什么是中国文化?如果认真的想想还真的是想不出来,以前我们是儒家文化,文革时期批林、批孔、批儒,现在没有了。现在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断层,是缺失呀!
很很重要,是非常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安润技术支持 于 2008-1-22 10:09 编辑 ]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08-1-22 10:00:54
P3737说得是啊!俱乐部的内容真是挺有看头,呵呵
笛子的确很考验高频,我就喜欢用雨果唱片中的一首《姑苏行》来检验器材。
高三时候,有一个非常女人气的男同学,笛子吹得好。傍晚6点左右,他就站在宿舍楼的阳台上吹。一曲又一曲,没有流行歌曲,好像都是民乐。整个宿舍楼就安静下来,洗衣服打闹的同学突然就老实了。遗憾的是,这个同学好像没有考上大学,觉得挺可惜……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啤酒肚 于 2008-1-22 10:09 编辑 ]
musictigerhan
发表于 2008-1-22 11:07:20
有过类似经历, 在广州打工时我住的那里有个老头, 孤身,每次喝多几杯就在街前吹笛子, 中气超足, 笛声传出好远, 毒那. 繁华的街好像都变的安静了, 全是民乐, 很有味道. 路过的人不论老少都很自然变得安静下来.....音乐确实能感染人滴.:)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15:56:32
民乐里确实几种乐器都音色很有特点,如二胡,短笛,竹笛,洞箫,扬琴,琵琶,都属于音色很有特点的乐器,但西洋管弦乐队里,这种特色乐器只能用来做点缀,比方短笛,三角铁,钢片琴,竖琴,锣之类,都可以使用在交响乐里,但都只能用做点缀,增加音乐的色彩感,如用得多了,就会有问题. 中国民乐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乐器都是这种"特色型"的,适合用来做点缀的,而缺乏西洋管弦乐队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那种音色温暖柔和,齐奏音色好听和耐听的"基础型乐器". 一个乐器的音色个性越强,,虽然色彩感会很强,某一方面的表现力会很强,但普遍表现能力就越差,表现范围就越狭窄. 中国民乐只有特色乐器,缺乏表现能力范围宽广的乐器,真是一大遗憾. 不知道老祖宗们是怎么想的.
所以中国的民乐听听独奏,二重奏还好,听乐队齐奏,就嘈杂不休,难以久听. 反正我是极端讨厌民乐的合奏.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1-22 16:01 编辑 ]
freund
发表于 2008-1-22 16:07:43
一度很喜欢日本的和平之月厂牌的东西
其实签约的艺人都是中国人
小日本的包装确实很厉害
ljw100
发表于 2008-1-22 16:34:38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2 15:56 发表
民乐里确实几种乐器都音色很有特点,如二胡,短笛,竹笛,洞箫,扬琴,琵琶,都属于音色很有特点的乐器,但西洋管弦乐队里,这种特色乐器只能用来做点缀,比方短笛,三角铁,钢片琴,竖琴,锣之类,都可以使用在交响乐里,但都只 ...
与西洋乐器比较,中国民乐乐器一般来说低音不足、音域偏窄、音量偏小,再加白版所说音色比较有个性特色,相对来说适宜于演奏室内乐性质的音乐。
中国民乐的这种特点,是否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有关呢?我总觉得中国古代文人在审美方面过于追求那种很个人化的“意境”。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16:35:24
原帖由 流氓才子 于 2008-1-19 20:43 发表
小白有没有问问歌德对爱丽丝的评价?
歌德先生不评价ALESSANDRO的产品. 对他来说ALESSANDRO的产品不算是反映了他的审美趣味,只是个商业OEM行为而已啊.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16:40:32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8-1-22 16:34 发表
与西洋乐器比较,中国民乐乐器一般来说低音不足、音域偏窄、音量偏小,再加白版所说音色比较有个性特色,相对来说适宜于演奏室内乐性质的音乐。
中国民乐的这种特点,是否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 ...
这个问题探究下去可能要深入文化层面,并牵扯到中国人的一些普遍国民性了. 民乐乐器每件音色都很有特色,但齐奏起来就彼此难容,嘈杂不顺耳. 中国人的性格不也是如此? 每个人拉出来都是好汉,但一起干活就难以相容,无法团结.
当一支热闹而嘈杂的民乐乐队齐奏时,我无法不联想到普遍化的中国人民的"大场面": 吵闹非凡,极不团结,音色嘈杂,没有协调性和包容性 ...
音乐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我相信我的联想绝非"狂想". 为什么西方音乐那么讲究"和谐",对和声的层次,音乐的纵向立体感研究得那么深入,而中国发展了几千年音乐文化却不深入研究和声概念,只有旋律? 也许,中国人就只在乎单一的旋律,对不同声音的融合,和谐(和声)不关注,而这个不关注,显然是有更深刻的文化,国民性方面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1-22 16:45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08-1-22 16:51:20
另外,就象老刘所谈及,民乐乐器都是没有低音作为基础的,都是"浮"的,"亮"的,齐奏起来就音色明亮嘈杂不堪. 为什么没有西方大提琴那种低音基础乐器? 大家知道如果乐队中有大提琴这种音色深厚,低音成分多的乐器,一下子声音就会沉着下去,金字塔型的频响分布是给人安稳,稳定的正面感觉.
也许中国人的国民性和传统音响审美感就是那么"浮",缺乏稳定感,缺乏厚重感的? 否则我难以想象几千年的文化无法造就一个大提琴相对应的低音乐器.
ljw100
发表于 2008-1-22 17:19:02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2 16:40 发表
这个问题探究下去可能要深入文化层面,并牵扯到中国人的一些普遍国民性了. 民乐乐器每件音色都很有特色,但齐奏起来就彼此难容,嘈杂不顺耳. 中国人的性格不也是如此? 每个人拉出来都是好汉,但一起干活就难以 ...
若仅在艺术、文学领域,我确实有前面跟帖中所说的那种疑惑,看一些古典国画和诗词,那种感觉更明显,那种“意境”,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浪漫色彩、夸张、暗喻等特点。
至于国民性,我觉得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人的“私德”,讲究个人修养,但比较忽视“公德”。二是中国文人精英慷慨激昂有余,理性思考不足,文人精英如此,大众的状况就不可能更好。
更直接地说,若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这种所谓的“国民性”,其实就是国民的“文明发育”程度不够,这种“文明发育”程度,不是以学历为衡量标准(这只以一种“技术”的眼光看问题,与政治或道德层面无关)。
[ 本帖最后由 ljw100 于 2008-1-22 17:24 编辑 ]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08-1-22 17:37:17
民乐合奏也有,只是抒发主题的方向跟西方完全不同。像锣鼓喧天的那种,很有感染力。但要从嘈杂中品出味道,不太容易,需要时间和接受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或者干脆说,没多少人能接受。
我就喜欢听民乐,比方说雨果收录的《大得胜》,先前很难接受。现在可以接受了,那种近乎刺耳的唢呐声,拼命地吹,不换气地吹,很有激情,直入心肺,很是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