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线的选择:专业品牌的“小黑线”之争 时钟线作为信号传输的关键环节,对阻抗精度和失真率的要求极高。因此,小弟决定跳过音响品牌,选择专业领域的线材,以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以下是“小黑线”对比:
第一轮比较:50 Ohm vs 75 Ohm阻抗之争 从整体听感来看,50 Ohm的时钟线在通透性和自然度上明显优于75 Ohm的线材。尤其是在同级别的Canera线材对比中,50 Ohm的线材能够呈现出更为细腻的高频延伸和更扎实的低频表现,而75 Ohm的线材则稍显沉闷,细节表现也有所欠缺。 对于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来说,50 Ohm的线材无疑是更优的选择。当然,75 Ohm的线材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某些系统搭配中仍能发挥出不错的效果,但相比之下,50 Ohm的线材更能满足挑剔的听感需求。
第二轮比较:同阻抗线材对比,细节决定成败 75 Ohm组:Belden 4694R vs Canera L-5.5CUHD
- Belden 4694R:这款线材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细节丰富,音场开阔,尤其是在高频的延伸和低频的控制力上,明显优于Canera L-5.5CUHD。整体听感更为平衡,适合追求全面表现的发烧友。
- Canera L-5.5CUHD:虽然这款线材的表现也不错,但在细节还原和音场规模上略逊一筹,整体听感稍显平淡。
50 Ohm组:Thermax RG400 vs Canera L-5DFB vs Belden 9913
- Belden 9913:这款线材无疑是50 Ohm对照组中的王者,细节表现极为出色,音场宽广且层次分明,整体听感自然流畅,堪称全能型选手。
-
- Canera L-5DFB:这款线材的速度感令人印象深刻,动态表现优异,但在细节还原和音场规模上略输Belden 9913,适合喜欢快速、干净音色的发烧友。
- Thermax RG400:虽然在这组中排名最后,但RG400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层次感和整体平衡性上,依然是一款值得信赖的线材。
小小心得分享:线材的衰减度(attenuation)越低,音质表现通常越好。细节更多、音场更大、听感更自然,这些都是高端线材的共同特点。一旦体验过更高等级的线材,就很难再回到低等级的产品。尽管我个人对Canera L-5DFB的速度感情有独钟,但Belden 9913的全面表现无疑更胜一筹。
外置时钟的实际听感 而将Cybershaft10M时钟接入R26 DAC后,系统的音质提升可谓立竿见影:
- 细节还原:高频延伸更加自然,细节丰富且不刺耳。
- 音场表现:音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乐器定位更加清晰。
- 背景宁静度:背景更加漆黑,微动态表现更为出色。
虽然未能将时钟接入T2转盘有些遗憾,但R26 DAC的提升已经让我非常满意。尤其是在播放高解析档案时,声音的流畅度和自然度都有了显着提升。 最后,我想特别提一下搭配了10M时钟的R26 DAC。这套组合真正释放了R2R架构的潜力,声音细节丰富到令人惊叹,同时保持了极高的流畅度和自然度。高频清新飘逸,中频饱满细腻,低频扎实有力,整体听感既通透又富有音乐性。与此前未加持10M时钟的声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之前的声音虽然也不错,但在细节还原和整体流畅度上明显逊色,显得有些平庸。而加持10M时钟后的R26 DAC,则真正展现出了其作为准高端DAC的实力,音质提升之大,令人难以忘怀。
对于已经拥有GUSTARD R26 DAC的发烧友,强烈建议尝试搭配10M时钟,这套组合能够真正释放R2R架构的潜力,带来前所未有的音质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