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sms_1JkYMslL

[发烧理念] 初烧十年—以终为始,我想从音响听到什么

[复制链接]

10

主题

65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9-5-24
发表于 2024-5-24 13: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msms_1JkYMslL 发表于 2024-5-24 11:30
以我的理解,在录音棚听到的声音,就是100%录音本来的声音。照搬录音棚的专业设备,目前查到的价格比hifi ...

录音棚也有后期制作

点评

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我见到的一些视频,某些歌星清唱其实并不好听,但有些不那么出名的歌手清唱却惊为天人。 唱片好听一部分是演奏者的功劳,很大一部分是录音师的功劳。这个和看相亲照片有区别,看完相亲的照片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5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47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4-1-10
发表于 2024-5-24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msms_1JkYMslL 发表于 2024-5-24 11:30
以我的理解,在录音棚听到的声音,就是100%录音本来的声音。照搬录音棚的专业设备,目前查到的价格比hifi ...

照搬录音棚的专业设备走不通,录音棚设备是用来工作用来挑录音里的毛病,你家里的设备是用来欣赏音乐,目的不同,设备设计方向也不同。

点评

我有关注专业设备,但不算了解。确实专业设备和家用音响设计用途不同,1,家用设备注重设计美观,专业设备则不那么漂亮。有时候这是一票否决。2,专业设备因为混音需要通道数量是关键指标,家用设备则没这个需求。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5 21:32
LHH800R 8PR HD600
LYRA2 V281 HD800S
S1C 新大U鼠 LIN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520

帖子

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03-3-28
发表于 2024-5-25 11:4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h9772 于 2024-5-25 13:59 编辑

录音棚里是监听,就是检查录音效果的,即回放效果,并不是演奏效果。而且录音棚的设备档次差距较大,预算越高越能检测出录音是否与原音接近,预算低的设备能力有限,只要检查出录音没有致命错误是最低标准。
好的录音室监听设备并不便宜,比如古典乐录室最常使用的宝华八系,预算高的艾比蕗已经更新到801d4,柏林爱乐数字转播大厅上一代800d3其实还是挺贵的。一些预算较低的录音室,比如EMIL柏林用的老宝华n802和matrix 800是比较便宜,但驱动成本也不低。流行用什么做监听不是很清楚,好像真力挺多,但你看看高端,一点也不便宜。
哦,想起来了很多jpop mv上看到录音现场也就是用个索尼监听来录音,包括红莲华,yoashobi这些。那耳机的确不贵,但我敢保证,你拿个乌托邦,甚至是hd800s来听比录音师更接近录音现场的原音,这就是我说的监听仅仅是挑错的case。还有就是流行可能更多考虑在一般设备上的回放效果,才便于推广,故意用比较一般的设备做监听,相信他们的录音设备还是很高端的

点评

看来兄台比较了解录音棚。我觉得专业器材便宜是按十万这个档次的。十万是可以买到标杆的专业音箱+功放的。再配一个RME ADI+电脑就可以听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5 21:09
不是为了争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把事情搞明白。 我的猜测,录音的目标不是为了还原现场,这么猜有如下几个原因: 1,以侃侃的嘀嗒为例,就加了很多的混响。这么做的目标显然不是真实还原。 另我老婆也进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5 21:05
cd解碼 esoteric k03xs , arcam cd36, sony ta-zh1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258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9-5-13
发表于 2024-5-25 14: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肠见参 发表于 2024-5-17 10:50
我觉得我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音乐家和录音师的创作是足够好听的。
————————————————— ...

那意思是 真正好的制作是凤毛麟角?
那些被众人一致叫好被我们无数人听的其实制作也一般?

点评

准确来说,如果不把视野局限于所谓”优质的认真地录制出来的古典主义录音”,更多类型,不同体裁的音乐录音的质量不能说非常糟糕,那也都只能说还算过得去吧。 我不是一个嘴巴上很苛刻的张口这个没法听那个没法听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5 1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22

帖子

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18-8-17
发表于 2024-5-25 14: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录音室真正牛的是最前端是活人,或真实乐器,这点吊打所有。属于超头版,麦克风之前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258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9-5-13
发表于 2024-5-25 14: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是听到多少音乐表情,不一定追求多高解析或者音响档次,平衡准才是首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5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3-6-7
发表于 2024-5-25 17: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方夜谭天说地 发表于 2024-5-25 14:07
那意思是 真正好的制作是凤毛麟角?
那些被众人一致叫好被我们无数人听的其实制作也一般?

准确来说,如果不把视野局限于所谓”优质的认真地录制出来的古典主义录音”,更多类型,不同体裁的音乐录音的质量不能说非常糟糕,那也都只能说还算过得去吧。
我不是一个嘴巴上很苛刻的张口这个没法听那个没法听的人,只能说以我个人所接触的这些音乐来说,真正能在录制上达到较高水平,可以用录音一己之力提升聆听体验的,不算很多了。
PS:我从不听那些什么众人一致叫好的录音的.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22

帖子

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18-8-17
发表于 2024-5-25 20:4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V火花 于 2024-5-25 20:59 编辑

这不能放,那不好听的器材恰恰是最要不得的。
好比真正的大厨考核,先烧个清水白菜看看,化腐朽为神奇才见功底 。
当然俺本人的器材远达不到这境界,但背转身不看随手抄张碟,或是点开播放列表一通随机,都必须好听耐听,愉快听完,却是基本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7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20-1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21:0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zh9772 发表于 2024-5-25 11:49
录音棚里是监听,就是检查录音效果的,即回放效果,并不是演奏效果。而且录音棚的设备档次差距较大,预算越 ...

不是为了争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把事情搞明白。
我的猜测,录音的目标不是为了还原现场,这么猜有如下几个原因:
1,以侃侃的嘀嗒为例,就加了很多的混响。这么做的目标显然不是真实还原。
       另我老婆也进录音棚路过歌,录出来的作品是美化过的。
2,从动机上来说,录音师的目标也是要录的好听,而不是真实还原。试想假如你是王菲,你是去录的好听录音棚,还是去录的好听的录音棚。
      另一个例子就是响度战争。老的录音响度比较低,要预留6Db 的head room。新的录音,则越来越响。给发烧友带来很多困扰,而录音师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让唱片响度更高,而让 唱片听上去更好听。

点评

我觉得流行古典爵士,插电的不插电的,应该分开考虑,思路不太一样,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要卖钱,必须市场能够接受。 流行等插电乐,的确如你所说,必须加很多混响激励去修饰和增加音效。歌手本身唱也都是开麦,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5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7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20-1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21:0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zh9772 发表于 2024-5-25 11:49
录音棚里是监听,就是检查录音效果的,即回放效果,并不是演奏效果。而且录音棚的设备档次差距较大,预算越 ...

看来兄台比较了解录音棚。我觉得专业器材便宜是按十万这个档次的。十万是可以买到标杆的专业音箱+功放的。再配一个RME ADI+电脑就可以听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7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20-1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21: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pril 发表于 2024-5-24 13:24
录音棚也有后期制作

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我见到的一些视频,某些歌星清唱其实并不好听,但有些不那么出名的歌手清唱却惊为天人。
唱片好听一部分是演奏者的功劳,很大一部分是录音师的功劳。这个和看相亲照片有区别,看完相亲的照片是要见真人的。听唱片,大部分时候不用听原唱,只要唱片好听就OK了。
有很多hifi 歌星,只在hifi 圈出名。出了hifi 圈无人知晓,我不知道是否这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7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20-1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21:3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wei 发表于 2024-5-24 21:49
照搬录音棚的专业设备走不通,录音棚设备是用来工作用来挑录音里的毛病,你家里的设备是用来欣赏音乐,目 ...

我有关注专业设备,但不算了解。确实专业设备和家用音响设计用途不同,1,家用设备注重设计美观,专业设备则不那么漂亮。有时候这是一票否决。2,专业设备因为混音需要通道数量是关键指标,家用设备则没这个需求。等等。3,应该是普兰老师介绍过,用于近场监听的雅马哈小白盆,用来发现问题很优秀,但并不好听。

我这里说的参考录音棚是指参考录音棚的主监听,主监听是用来向甲方展示录音效果的。我的理解不好听,甲方是不买单的。

当然我不了解录音行业,有错漏欢迎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520

帖子

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03-3-28
发表于 2024-5-25 21:4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h9772 于 2024-5-25 21:56 编辑
msms_1JkYMslL 发表于 2024-5-25 21:05
不是为了争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把事情搞明白。
我的猜测,录音的目标不是为了还原现场,这么猜有如下几 ...


我觉得流行古典爵士,插电的不插电的,应该分开考虑,思路不太一样,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要卖钱,必须市场能够接受。
流行等插电乐,的确如你所说,必须加很多混响激励去修饰和增加音效。歌手本身唱也都是开麦,本身就有混响,所以很难说真实是啥样,或者说就不存在真实这说。这时候评判标准就要以好听为主。有意思的是流行中的古典,比如电影管弦配乐的录音,其实和真正古典录音相比也是加入很多修饰的。
再说古典爵士这类不插电的,这类唱片的消费群体,很大部分都是现场和唱片双烧。有的甚至就是乐器演奏者。而古典现场是不用电声设备不加任何修饰,完全靠乐器自身和歌手自身,哪怕是上千人的歌剧院,歌手也完全靠肉嗓,因此诞生美声唱法。这样听唱片时,会不自觉的和音乐厅沙龙的听音经验做对比,如果偏离真实太多,就会产生强烈的违和感。因此古典公司和爵士公司录音还是力求尽量接近真实。但是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再现原音还做不到,所以在追求准确的道路上,每个录音师甚至同一录音师不同唱片都会给出不同的诠释。
感觉这两个就像是川菜和日料,思路完全不同,你问我喜欢吃哪个,回答是都喜欢,哈哈
至于响度那个问题要展开探讨也能写一大堆,有空再聊

点评

我看兄台对录音非常清楚,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比较疑惑。不知你是否知道答案。 hifi 音响现在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在流行音乐录制时会将hifi 音响的回放作为主要的回放目标吗。还是主要考虑耳机和消费电子的回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6 11:26
专业!说的非常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6 08:31
cd解碼 esoteric k03xs , arcam cd36, sony ta-zh1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4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22-11-22
发表于 2024-5-26 05:0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瓜调音密码,这里的说法有出处,有依据吗

点评

家电论坛的普兰老师在一个回帖里分响过。具体的方法不一定完全准确,但10%的混响我记得很清楚。你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6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7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20-1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8:03: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sms_WNGKhHXy 发表于 2024-5-26 05:03
南瓜调音密码,这里的说法有出处,有依据吗

家电论坛的普兰老师在一个回帖里分响过。具体的方法不一定完全准确,但10%的混响我记得很清楚。你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

点评

打字打错了,具体方法不一定记的完全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6 0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2 16:08 , Processed in 0.098952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