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感谢前阵子坛子里白版,小青年版主和各位热心朋友的指导和回复。上周我新组建了一套极简的数播-书架箱播放系统。剑桥一体机+劲浪书架箱,用硬盘本地无损+apple music作为音源输入,目前听下来我觉得还不错,很开心。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心得也供其他朋友参考。
我的设备。
解码+前后级:剑桥evo150一体机
音源:1硬盘无损,2apple music无损+相机套件走usb Audio
音箱:劲浪 kanta n1
usb线:苏墨蓝水线
喇叭线:音响店里n1展示用线,老板找人搓的,估计一两千的价格,买喇叭时请老板送的。
总价格:5万左右
先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搭配。
从第一幅歌德80开始,我听了整整20年的大耳,搞一套相对简单的箱子系统,是我多年的梦想。去年我买了第一对诺音曼kh120有源音箱,算是我基于耳机系统向箱子初步入门。kh120的确在从容度、声场体验上比耳机都要好,但听惯了耳机后,我感觉这套音箱在音乐感、细节清晰度还是差点意思,让我又起了升级的念头。
于是我先催眠自己,接着催眠了老婆大人,家里需要搞一套几万元的简易书架箱系统,我可以听,老婆孩子也可以听。对培养小朋友的音乐细胞也有帮助。。。千辛万苦,终于催眠成功。。
对要组建的音箱系统,我总结起来有3点诉求:1,音质7,80分,能达到或超过耳机系统。2,足够简单,家里方便摆放。3,支持灵活的点播无损播放,使得我能跳出多年来“网上找资源、下歌、拷贝”或者买cd碟的痛苦模式。
但我还远没达到折腾出一套分体设备的境界。1是个人听音经验不够,怕刚入门分体折腾不出合理的搭配。2是预算也不够多。所以我准备选大厂的一体机,虽然音质比搭配好的分体系统要差些,但不容易犯大错误,下限有基本保障。
对于选evo150,我在网上花了挺多时间上网看毒文,学习信息。也在论坛请教各位前辈,最后到了音响店试听。选了它主要是吸引我2点:1,支持各种灵活的数播方式,包括usb Audio输入(后面会说我喜欢这个功能的原因)。2,ALL IN ONE。数播解码功放一体搞全,对我这种没有成熟系统,又想简简单单听歌的用户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选kanta N1,原因也挺简单:1,有一定素质,不难驱动,容易出个七七八八的声音。2,我喜欢劲浪这种活泼类型的声音,我的耳机里也留了劲浪。3,现场试听了n1搭配evo150,以我的听音水平,能满足,没有特别掉链子的一票否决项。
最后预算也基本合拍。于是就决定了这一套组合。
再说下我这两天的听感。在我家完全没有听音装修,普通长方形客厅环境下(20来平):
整体来说,evo150+kanta n1搭配的音质能让我愉快的欣赏。
优点我觉得有几方面,1是驱动良好。evo虽然是一体机,属于兼职,但它对书架箱的驱动还是ok的。2是音色类型我个人比较喜欢,属于偏年轻活泼的声音,不属于那种软绵绵、温吞吞的声音。3是清晰度和细节还原都不错,明显好于我上一对音箱,和听耳机的细节刻画差不多。当然它的声场和规模等优势远胜耳机。
它缺点我自己感觉也有2方面。1是脆了点。原谅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感觉剑桥和劲浪都是偏速度的类型,加在一起爽快是爽快了,但脆了点,后续如能在活泼的基础上调整的柔和一点、毛躁少一点会更好。2是比分体系统的音乐性差些,我对比了金嗓子cd分别输出给石机和胆机来放n1,人声的圆润度、音乐的流淌感都比一体机要好,更丝滑。不过这些缺点也是受限于我的预算和一体机架构的先天限制,也是没法绕开的问题。我也能接受。
再说下我对比不同音源输入的听感差别。希望能对有相同疑问的朋友有价值。
先说结论:usb硬盘(无损)> usb Audio(apple music无损用相机套件做数字输出) 〉Airplay。前两个音质更接近,而Airplay明显差不少。
1,usb Audio(apple music无损用苹果的相机套件做数字输出)是个值得推荐的玩法,也是我本次组建系统最大的操作目标。如果能通过ipad做数字转盘,输出数字文件到专业解码器来解码,是不是就能享受苹果海量的无损版权,不用提前下载,而且前提是有线传输不要太过损伤音质。目前我自己使用下来,答案是积极的。可以预见,未来我在听经典发烧音乐的时候,是使用已下载到本地硬盘的无损资源;而我在听流行歌曲的时候,会直接使用usb A来连接ipad的apple music,点播,而且我使用后者的机会肯定会更多。
2,关于Airplay。说实话,我不喜欢,明显比不过usb方式,声音感觉像蒙了一层纱,不管是大动态、还是清晰度都不足,听到的声音是软绵绵的、有气无力的。如果是使用Airplay播放苹果无损,我想我这次不会升级系统。
最后,我想了一下,我不是一个地道的发烧友,以音质为全部。相比普通人,我是一个追求较好音质,兼顾操作便利性和家庭布局环境的伪烧友。我愿意牺牲10%的音质,来换取比较轻松、便捷的听歌方式。也许在对有成熟听音观的老烧而言,我这种折腾有点上不了台面,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能代表目前一类听音人群的需要。
啰啰嗦嗦写了这些,也是感谢之前指点我、耐心回贴的朋友。也希望能给有同样想法、疑问的朋友有一些参考的信息量。一起在折腾中享受快乐。 |
|